时间:2024-05-04
王海睿
浅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红色文化”
王海睿
红色文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战争年代的斗争中,在吸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对自身发展壮大的不断反思而产生的。红色文化极具有中国特色,其中不仅蕴含着老一辈的革命精神,更具有丰富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红色文化,对当前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建设中国梦的有其特殊的意义。
红色文化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与解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吸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基础上,萃取精华,结合实际,积淀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旋律,由爱国为民、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等人生观和价值观组成的红色文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对中国梦的解读已经形成共识,并成为了政府的执政理念。而红色文化恰好能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呼应,民族特点鲜明。它源于革命实践 ,能够反映了处于革命年代的中国人民的价值观 , 集中体现了老一代的思想精华。
红色文化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在革命战争年代经历了千锤百炼。“爱国主义、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这些特点鲜明的精神已经不自觉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通过有目的的影响促使大学生群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红色文化内涵丰富,与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建设契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发文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和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红色文化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马克思主义本地化的成果,并且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强 、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恰好弥补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白。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例如:战争遗址,烈士陵园等,它们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育的场所,红色文化的非物质形态则可以避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理论化,更容易激起广大同学的爱国热情,因此红色文化的引入能改变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趋于古板教条的现状。
90后的成长历程正是国内互联网的发展过程。网络影响着他们的获取知识、日常联络交流的方式,网络时代的发展,让他们的思想更加开放,敢于触碰未知世界。但是网络时代的发展也造成了部分90后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个性独立。相比80后,90后集体主义观念相对减弱,甚至部分同学疏远集体。学校则可以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以活动为载体,弘扬“红色文化”精神
活动的开展要求学校充分利用周边的烈士纪念馆等纪念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组织类似邀请老党员、各类道德典型以座谈会、报告会的形式讲述革命年代的故事等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红色教育引入高校教育必然要以思政课课堂作为主阵地,其中任课教师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教师要采用更具有表现力的教学模式,敢于在教学中加入“红色文化”实践环节,可以平时成绩的考核中增加实践环节得分;通过合适的方式引导同学善于发现身边的红色文化,纳入教学体系中, 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加以实施。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各课程的教育教学中贯穿相关内容, 安排专题讲座。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开设相关的选修课, 并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1]。利用身边的红色资源进行自我的教育,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巧借新媒体平台发力,做好宣传工作
在过去这段电视媒介发展迅猛的时间内,电视等媒介具有极强的传播能力,通过电视节目、公益广告传播“红色文化”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最近几年,人们的生活更加依赖网络,电视等传统媒介的影响日益淡化。90后大学生群体是在信息时代下成长起来的,网络日益融入他们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中无法替代的一部分。互联网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讲述的途径,让更多地人参与传播过程中,形成一种多对多的传播模式,利用好新媒体平台,把握住互联网传播的脉搏,能够使红色文化传播进入日常生活。
据新浪微博数据平台统计,新浪微博的大学生用户已超3000 万。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极受欢迎,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若能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红色文化教育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而新媒体平台碎片化的阅读必然会影响到宣传效果,但是碎片化阅读在互联网发展,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手机完成的功能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不可避免,这更要求我们在宣传过程中文字、材料的组织进行相应的调整,用贴近网络生活的语言来表述,吸引读者来阅读,吸引读者来转发。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我们更要把握住这次机遇,利用新媒体平台上对红色文化新闻用大学生喜欢的形式来报道,日常加强发掘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好新媒体传播力强和表现形式丰富的优势,找准发力点,做好宣传工作。
[1]李康平.红色资源研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7(43).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王海睿(1996-),男,汉族,吉林农安人,本科在读,青岛理工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