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戴国梅
“以人为本”构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
戴国梅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的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它不但是落实我党的十七大重要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同时也是当前教育理念的发展的新高度。“以人为本”对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校的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与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作出了相应的探讨。
以人为本 教育教学管理 教学新模式
就目前高校的教育发展而言,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为了让教育更好的应对社会的实际需求,高校教育教学内容逐步的从教育精细化转向为大众化,因此大众教育内容已经成为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为了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一方面我们既要坚持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精华体系,另一方面还需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探求“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管理模式。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教学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知识内容学习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实际想需求[1]。
“以人文本”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观的本质要求与核心理念,高校教学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的实用性人才,其教育教学使命是通过教学质量来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是紧紧围殴绕着“教育人”这个概念来开展日常工作的。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新时代的教学理念有了新的发展,新时期的教育核心是“以人为本”,同时也是当代教育所体现的基本价值。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积极的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文本、以服务为本”的管理体系。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而在教育上实现以人为本,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价值的重要体现。
以人为本不但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理念,同时也是各项工作发展的思路,更是社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高校在教育教学中探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必须将教育管理工作做细做好落实到实处,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把改革创新精神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高校日常教学工作体系中,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管理者都是教学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不竭的动力。所以,高校教育改革管理内容当中,就必须做到尊重个人发展的内在的实际需要和外在的客观要求,组尊重人的个性与主观能动性,尊重人的整体性和真实性,进而不断的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管理者还需通过日常的教育引导,积极的挖掘学生自身存在的潜力,从教育的根本上实现现代化教育管理,具体遵循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工作:
(1)清晰的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高校探求“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受教育的个体成长目标。通过相关的教学手段,建立明确、合理的教育目标,比建立完整的技术体系更为重要。同时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但能够改变传统教育教学存在的缺陷,同时还能够更好的关注教学目标的确定[2]。
(2)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主张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授予的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但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同时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着很大的制约性。新时期高校教学理念的改革,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引入到教学改革中,大大的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新的教学理念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倡导个性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平等,学生的人格得以充分的重视和尊重。教师在教学中更多是配合学生学习,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从而大大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论是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还是对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3)强化了学生的发展与关怀;高校教学过程当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实施,就必须摒弃传统教育教学的缺陷,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以创新,同时还需关注师生之间的情感体验,对人的情感情绪加以肯定,在教育过程上情调受教育个体的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另外,还需对学生的情感认知、理智以及情绪等多个方面进行必要的确定和有效的统一,以此来不断的激发学习者内在的各项潜能。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更加主动自觉的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去。强化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体验的注重,也是当前高校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创新。
从近几年发展可以知道,随着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高校自身教学的局限性,高校教学理念的改革有了很大的革新。但是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应用能力上分析可知,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方式还存在一定的教学问题。比如说学生的知识理论能力非常丰富,但是实际应用却存在一定缺陷,这种问题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上。所以在教学上还需注重社会职业的需求为实际导向,从教育教学方式上加以改革[3]。
(一)高校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在教学过程当中,由于一些学生自身的基础性学业知识不够扎实,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为学习吃力,当遇到一些专业性强、短暂时间难以理解的深层次知识的时候,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上传统落后,学生根本就不能理解所学的内容。继而大大的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真正意义上学懂教师所教知识。另外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没有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只是简单依据教师所设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学习,没有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习上缺乏相应的学习乐趣,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教学质量存在很大缺陷。
(二)高校师资力量不足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生活的解惑者,教师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引性作用。因此,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强化对师资力量的完善和培养,是增强高校自身教学质量的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尤其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实际需求对学生提出更高的应用标准。所以,教师作为高校学生教育教学工作者,对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对高校教师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培训,是强化高校师资力量的有效手段。
(三)教学评价体系普遍单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的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是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或者是不够重视,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许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致使许多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准和自身存在的潜力没有得到合理展示。另外,缺乏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或者是评价片面,使得大多数学生在学生的效率上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教学课外活动不足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拓展,以课外活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的越来越多,课外活动的教学形式也是高校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发展和自身知识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大多数高校开展的课外活动普遍不足,对课程的教学依然停留在课堂的理论传授上面,学生很难有将自身理论知识用以实践。这种教育教学手段,只是简单的让学生被动的学习理论知识,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
(五)学生自主选择性低
当前教育教学主体,普遍的指向是学生学习压力大,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更是如此。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没有对专业做过多的了解和分析,但是一旦填报的专业加以确定,学生就很难对专业进行转改,一旦学生对所学的专业表现为缺乏兴趣,其自身就难以真正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另外,学生在选择课程上也难以依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如专业课程的安排都是经过行政化安排,学生很难依据自己的实际爱好进行课程的选择,往往出现逃课旷课的问题出现。另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教师的选择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授课方式,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课堂学习的集中力,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教学理念
一般来说,“以人为本”中的教学个体,人不但是教学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同时也是教育教学管理发展中的课题 ,对于高校的管理和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始终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是高校增强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性措施。在高校教育体系中,不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学习者,都必须主动的接受来自教育管理主体所发出的各种教学信息,不断的依据自身情况落实完成。同时作为高校管理的主体,也应该做到从“以人为本”的工作角度出发,充分的了解人的需求、满足人的合理需求,在保证教育教学体制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将人本理念作为推动教学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强化教育教学资源的投入
教学资源是树立“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客观性基础条件,如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形成浓厚的教学资源,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就不能长久有效的发展。所以,相关叫用户部门应该尽可能的加大对高校教学资源的投入,如师资力量的培养,教学设施设备的完善等。同时,高校自身也可以通过吸收外来人才、更新教育教学内容以及请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从整体上完善落实好高校教育教学资源。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在大众化教育的今天,高校教师和学生无疑是教育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高校教育教学探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必须充分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教育教学管理上,把师生的发展放在工作的主要部位,一方面是要完善教师的培训机制和教师的发展规划,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人人格,尊重学生的发言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发挥主人公的思想意识。
通过上述可知,不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学校教育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教育教学探求“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是对教育教学管理过程的规范和创新。是在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张晓林.论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25):26~28.
[2]刘畅.“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2):12~13.
[3]管勇生.河南省部分实施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的普通高校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4]刘莉莉.以人为本思想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探究[J].管理观察,2016(31):153~156.
(作者单位: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戴国梅(1972-),女,汉族,江苏盐城人,学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学管理、职业教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