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陈 晶刘善淑刘福华姜国刚
基于OBE理念的制图课程模块化改革探索
陈 晶1刘善淑1刘福华1姜国刚2
《工程制图》是工程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对学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和创新工程设计具有基础性作用。本文针对现存问题,借鉴OBE理念,在工程制图中引入成果导向与模块化教学理念,把工程实际设计的理念渗透到《工程制图》教学中,构建了“通识公共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的教学体系,以及相对应的模块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手段,实现工程制图课程内容的整体优化,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强化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OBE理念 工程制图 课程改革 模块化设计
《工程制图》是工程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构型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对学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创新工程设计具有基础性作用。随着实践环节加强和企业用人单位要求提升,基于OBE理念的学生能力培养日趋重要。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OBE教育系统要求事先确定学生毕业时要达成的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合适的教育途径使学生达到预期目标,这样,OBE理念就有了和传统教育理念不同的内涵,传统教育模式是投入驱动、内容导向,而OBE理念则是学生的成果导向驱动。
OBE理念与模式是教育范式的革新。传统教育模式重视的是记忆而不是理解、更勿论开放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其衡量学生方法是从给定答案中选择出正确答案,这就是测试学生记忆力的教育强化模式,而不能让学生展示出他们学会做什么。OBE教育模式则不同,其要求学生完成挑战性任务来展示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综合信息的能力、策划和组织能力等,从记忆能力拓展到解决开放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内容的方式,能够衡量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这是传统教育无法做到的。
在OBE理念引入高校的大趋势下,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恰恰使得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成为许多学生的薄弱环节。目前,一些高校《工程制图》教学采用统一大纲,忽略不同专业的需求和个体差异,不重视过程和能力的考核,具有较大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基于OBE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为主线、创新设计能力为核心,围绕《工程制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出通过“模块化”方式设计符合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
(一)运用OBE理念有助于明确模块化教学目标
课程中,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针对性,制订了各自的教学目标,强调以学生能力达成为中心,有针对性地设置模块内课程,优化教学内容,明确课程的前后续对接,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特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积累与实践应用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二)有利于建立开放、透明、互认的教育结构
在OBE理念的制图课程模块中,每个模块的教学都融合了不同的教学形式,每一模块是上一个模块的延续和深入,具有支撑关系,可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传授和正向反馈。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充分展现个人的授课艺术、授课风格与教学创新,这会成为学校办学特色和个性的重要来源;校方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是否达到了阶段性教学目标,通过向外部展示学生发展情况,增进信息交流的“透明性”;有利于不同地域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跨国高校之间展开有效沟通和交流,这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和人才流动的基石。
(三)有助于“内容为本”向“学生为本”转变
OBE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其关注学生最后达成的能力,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资源开发、学生管理和辅导等活动都要围绕预期学生达成能力而展开,对特定教学方式并没有做出限定或具体要求。因此,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常州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本科院校,学院现有在校生23000余人,所有工科专业均开设工程制图课程。虽然不同专业在课程名称、学时数及开课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专业能力要求也存着在一定的差异,但对于工程制图的教学基本要求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各专业对图的识读要求有不同。融入OBE理念的制图课程模块化设计,应充分考虑不同的专业对人才标准和能力的要求,建立“通识公共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的教学体系,以学生毕业要求能力培养为核心,制订各具特色的教学标准,有利于规范教学内容及考核标准,更好地满足各专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
(一)模块化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定位:贯彻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工程人才的理念,贴近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一是关注学生“基础”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形成,包括能够掌握并执行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基本规定、能够手工绘图、掌握正投影法原理及应用、熟练绘制组合体三视图、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等。二是关注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目标与“素质”培养目标的形成,包括培养学生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等。
(二)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改革
改变以往各自为政的教学模式,按照模块化教学内容的要求,构建各具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块,从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优化课程学体系、教学方式,构建“通识公共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的教学体系。
“通识公共模块”以基本原理为核心,主要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点线面投影等,关注夯实公共基础。“专业理论模块”强调根据不同专业吸纳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如电子类专业的电子产品零件图、化工专业的化工设备图等相关知识。“专业实践模块”强调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设定具体课内实践环节,如机械图样的表示方法、零件图,以及引入计算机三维建模绘图等。
每个模块既相互衔接,又自成体系,共同构建工程制图模块化教学体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所需,有区别选取不同模块进行教学,以此突出学生的专业特性,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需求有机联系起来,以满足不同专业对工程制图课程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三)模块化教学手段的设计
不同模块要有不同授课方式,通过有针对性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是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的授课顺序。建议在第一节课增加课程导学,通过某特定机械装置为例,通过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由装配图的内容到拆画零件图、再到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做一个系统介绍,在其间加入正投影法的介绍,使学生能够系统了解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形象思维能力。
二是在“通识公共模块”和“专业理论模块”部分坚持启发式教学,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根据各章节授课内容的特点,促进师生互动交流,融入AUTOCAD绘图软件、建模软件、多媒体技术、实物模型等多种形式辅助教学,并设置合适的知识点进行项目式、案例式教学,解决学生空间想象力欠缺的现实情况,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增进空间思维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三是在“专业实践模块”部分增加徒手绘图、尺规绘图、形体表达、轴测图绘制、工厂实习等实训性、实操性教学环节。可和三维绘图课程结合起来,将三维造型设计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绘制实体模型,开发学生形象思维的潜能,提升学生认识和理解机件结构,促进其图形构型方法的创新,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构形能力,提高创新性能力的培养。
四是加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增加提升强化环节。可以结合学院承担的高层次课题,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平台,让学生直接参与课题,在课题中得到锻炼。
(四)模块化考核方式的完善
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结合课程的模块化改革,以课堂所授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导向,采用模块化的考核方式,督促学生进入实验室、实习车间动手实践,同时主动运用图书馆、期刊网等校内学术资源进行资料检索,使学习行为由被动到主动,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是考核方式应趋于多样化。融入OBE理念的制图课程,模块化设计实践性强,因此本类课程不应只以期末考试来作为唯一衡量标准,而是增加平时成绩、课堂表现、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上机成绩等多种考核方式,使考核方式更加全面。
二是考试试卷模块化。 针对本文提出的“通识公共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的复合教学体系,根据不同专业对本课程设置的要求,建议搭建对应的“通识公共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的考核体系。具体建议如下:对“通识公共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统一考核,在不同专业中,“通识公共模块”达到统一标准、统一试题、统一考核、统一评分;针对不同专业要求,增加“专业理论模块”和“专业实践模块”的考核内容,具体方式可由授课团队和专业所在学院的专业教师共同协商完成,以满足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使课程考核不断趋向于规范、标准,体现专业培养的标准化和差异化。
三是增加模块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在“通识公共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的教学考核完成后,应进行综合测评。测试采用随堂考试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方式进行,关注知识的连贯性和结合点的掌握程度。通过综合考核,发现学生在不同教学阶段以及知识贯通衔接方面的共性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针对工程制图课程体系现存问题,本文借鉴OBE理念,在工程制图中引入模块化教学理念,把工程实际设计的理念渗透到《工程制图》教学中,构建了“通识公共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的教学体系,以及相对应的模块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手段,实现工程制图课程内容的整体优化,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1]雷小宝.三维标注技术在工程制图课教学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师,2016(01): 43~45.
[2]弯艳玲,张东梅,薛珊.非机类〈工程制图〉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17): 152~153.
[3]朱丹. 基于模块化的非机类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韶关学院学报,2016(08): 96~99.
[4]文灵.“模块化教学”与“案例”的合理搭配切实培养学生识图技能——〈建筑工程制图与CAD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9):200~201.
[5]吕宝华.工程制图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设计[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5(01):111~114.
(作者单位:1.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常州大学商学院)
本文系常州大学2015年教育研究课题资助项目(JXJY2015007);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5ZDIXM028);江苏省“青蓝工程”项目资助。
陈晶(1975-),女,黑龙江伊春人,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及理论;刘善淑(1965-),女,江苏连云港人,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及理论;刘福华(1963-),女,湖南邵阳人,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及理论;姜国刚(1974-),男,黑龙江佳木斯人,常州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能源与环境经济、区域发展与产业竞争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