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贤明
贵州地域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运用
张贤明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引入贵州地域文化资源,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拉近历史和现实距离,提高理论教学的实效性。
地域文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实践教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文简称纲要)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在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纲要的开设是贯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1]具体来说,纲要课程开设主要目的是希望在大学生中开展两个了解,即了解国情国史,懂得三个选择:中国如何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贵州师范学院作为一所西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纲要课教学中,既存在思政理论课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有自己学科独特的疑惑。针对纲要课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难以让人满意等问题,我们尝试在教学中引入地域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效果。
对于纲要课,学生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这也是思政公共课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许多学生认为纲要课是公共课,考试内容考的多是基本史实。同时师范类院校女生较多,女生一般对历史兴趣不高,不太关心历史政治,特别是对于理论性思考不感兴趣。
由于纲要课既不完全等同于历史专业课,也区别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纲要课对教师的要求相对特殊。一些历史专业出身的教师往往把纲要课上成了历史专业课,专注于历史事件细节的分析讲解,忽视了纲要课的理论教育特点。同样,一些缺乏历史相关知识的思政教师因为自身知识结构,只关注于理论的发展演变的阐述,使学生在不熟悉历史背景下觉得枯燥乏味。由于纲要师资缺乏,教研室每位教师每周课时有十节之多。纲要课师资比较缺乏,同时师资构成也存在一定问题。四位教师中有一人为历史专业毕业,其余三人为哲学专业教师。相对而言,哲学专业教师的中国近现代史历史专业基础知识不够,这也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我们知道,纲要课叙述从1840鸦片战争到建国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这些内容和初高中历史存在一定重复,部分学生对课程开设不理解,认为许多内容都是中学讲述过的,在大学期间再次讲述没有必要。如果说理工科学生因为离开历史学习时间较久,这种感觉还不是太明显,在文科类专业的学生看来,问题就更加突出。因为文科生对历史都花费大量时间,个别同学甚至对历史细节有浓厚兴趣,对某些历史问题曾有过深入了解。
纲要教材是由国内众多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集体编写,但很多专家多不从事一线教学,不太了解当前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心理特点。纲要教材一直在不断修订中,座谈中学生反映教材理论性叙述太多,没有相关历史人物图片;同时没有考虑不同专业背景学生需求,文科类学生觉得教材太过浅显,理科则由于不熟悉历史过程,导致不同班级教学重点和进度的困局。需要配套丰富的扩展阅读材料,可以满足学生对相关历史阅读兴趣。相关的世界历史背景介绍不够,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不但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部分,很多历史事件与世界历史有密切联系。
根据以上三方面存在问题,我们试图在教学中引入贵州地域文化因素,提高学生兴趣,在教师引导下从教材和学生两方面入手改善教学效果。
所谓地域文化是指一定区域内因历史文化积淀所形成的资源形式,具体到我校来说,贵州整个地域可以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切历史文化资源。我校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来源于本省,所以在教学中引入丰富的贵州地域文化有可行性。
在纲要课教学中引入地域文化,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这与1994年中央宣传部《爱国教育实施纲要》精神相符合,文件指出各类学校“把历史事件、英烈事迹、建设成就编入党课、团课……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中去”。在心理上,人往往对于身边比较熟悉的事务感兴趣,而对于相对较远陌生的事物不太关注。所以在纲要课教学中适当引入贵州地域文化不但符合学生学习心理,而且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也有助于贵州地域文化的传承,加强学生对本省历史进程的了解。运用贵州地域文化资源丰富纲要课教学,不能片面和狭义理解地域文化。所有能推动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人物事件等都属于地域文化资源,而不能简单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活动为代表的红色地域文化为依据。
地域历史文化遗迹一般包括古人类遗址、名人遗迹、近现代重要史迹。联系课程实际和贵州省情,主要挖掘名人遗迹和近现代重要史迹。如贵州当地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革命烈士陵园。贵州红色历史资源非常丰富。长征时期,中央红军和二、六兵团在贵州活动时间都很长,其中中央红军在贵州活动长达4个多月。贵州是中央红军长征经过的11个省中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区域范围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2]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中心,贵州省内大部分地区都有可供发掘的红色文化资源。如红军长征历史上的黎平会议、娄山关战役、四渡赤水等一系列重要的革命历史活动,都为贵州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其次还有著名人物故居、各类纪念馆等等,如安顺地区王若飞同志故居、息烽集中营、遵义会议纪念馆等等
纲要课主要讲述晚清、民国和国史三大部分,相对来说,贵州在民国时期与纲要课相关的地域文化资源比较丰富。晚清时期主要可以联系太平天国运动与苗族起义,洋务运动中的丁宝桢、戊戌变法中李端棻等内容。
地域文化资源在纲要课的运用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环节要以教材内容为主,以地域文化资源为辅;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不同专业学生背景,避免千篇一律。
纲要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大学生能够在学习后“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3]在理论教学环节中,发挥教师的主导性,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观看视频写观后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穿插式教学法等等。如在讲述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洋务运动兴衰”一节中,分析洋务运动失败原因时可以提醒学生贵州地区与洋务运动的联系。贵州镇远的青溪铁厂是“洋务运动”时期由“官办”向“官商合办”转变时期的产物,比张之洞在湖北开办的汉阳铁厂早办三年。但是耗费巨资,轰动一时的贵州大型钢铁企业青溪铁厂,贵州第一个最大的现代工业企业,在仅仅正常生产三个月后,以失败而告终。以镇远青溪铁厂的失败为个案,不但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还可以更好理解在探索中国国家出路过程中,各个阶级的局限性。讲述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时,以“长征红军在贵州”为主题。通过绘制红军在贵州行军线路图,展示遵义会议旧址图片,观看视频《遵义会议纪实》了解红军长征的艰难,和遵义会议的重要性。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否定了博古、李德三人团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在行军途中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实际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在危急关头选择了正确进军方向。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学生对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共产党曲折艰难的发展有所了解。
当前纲要课教学,大多停留在传统教学思维模式上,体现于教材是偏重理论叙事建构,少于具体实证展示;理论教学为主导,实践教学严重不足或流于形式。教学中要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将会收到良好效果。地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可以很好解决实践教学不足和流于形式的问题。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现在纲要课程中,是让学生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以地域文化资源为材料,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能够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正确看待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地域文化资源,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课外活动。如邀请老红军后人亲属,纪念馆专家和学生座谈交流;组织学生参观遵义会议旧址和息烽集中营纪念馆等历史遗迹;收集自己家乡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故事人物,并制作图片资料展示等等。在挖掘整理贵州地域文化资源中,因为我校学生基本来自贵州省内,可以把学生按地区等分成若干大组。这项实践活动一般安排在假期进行,在对学生进行基本调查技巧的培训后,明确目标,提出具体要求。
在纲要课教学中尤其是实践教学中引入贵州地域文化资源,不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提高了教学实际效果。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87-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18.
[2]欧阳淞.中共党史研究[J].红军长征在贵州及其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2015(1):30~34.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学部)
张贤明(1976-),男,汉族,安徽宿州人,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哲学、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问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