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在中国早期的传播

时间:2024-05-04

杨 柳

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在中国早期的传播

杨 柳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便传入中国,但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早期的传播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早期具有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在认识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思想时经历了“隔着窗纱看晓雾”“柳暗花明又一村”“吹尽狂沙始到金”,这样一个含糊不清到系统的过程。

无产阶级专政 中国早期 社会主义

一、隔着窗纱看晓雾

(一)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兴起

十月革命之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它是继巴黎公社之后的又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国家政权。十月革命的胜利吸引着苦苦探寻救国救民良方的中国早期的先进知识分子,使他们看到了中国新的出路和希望。1917年,李大钊连续刊载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将十月革命称为 “新文明之曙光”“世界的新潮流”“新精神的胜利”。不过,此时中国知识分子更多的还是在开阔视野和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对十月革命做出反应的,他们对于俄国所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形式并未真正认识。

(二)五四运动中的社会主义思潮

1919年5月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巴黎公社和会打破了人们对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五四爱国运动后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相当一部分人……开始怀疑以至放弃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转而向往社会主义。”[1]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五四运动之后,社会主义思潮大有万马策腾之势,但是中国早期知识分子对于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依旧疑团莫释。他们当时还依旧像隔着窗纱看晓雾般的认识无产阶级专政思想,认识马克思主义。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破产

空想社会主义主要包括工读主义和新村主义,但是无论是工读主义,还是新村主义都是不切实际的改良主义。随着其在实践中的失败,中国的早期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只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的手段,从根本上对社会进行改造,才是救国救民的真正出路。因此,可以说,先进的中国人正是在各种社会思潮的比较、鉴别甚至实验的基础上才选择走上无产阶级专政道路的。

(二)无政府主义的破产

无政府主义者主张废除私有制,反对任何强权,反对政府。因为他们认为“自有政府,乃设为种种法令以绳吾民。一举手,一投足皆不能出此网罗陷进之中,而自由全失”。[2]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从根本上来说无政府主义的理论基础还是共产主义,它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区别在于手段不同。无政府主义者主张通过克鲁泡特金的互助方式,即通过互助、思想道德的提高来实现共产主义。对此,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他们指出通过“通过革命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是当前社会的“第一需要”,强调无政府共产社会,其实是“空中楼阁”,“绝对自由”、“绝对平等”是没有的。

三、吹尽狂沙始到金

(一)以阶级斗争谋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1)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关系。随着对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了解的不断深入,早期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由于利益的冲突,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斗争的。在对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这种根本对立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早期知识分子还揭露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残酷的剥削,指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指明无产阶级必然取得胜利。

(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承认阶级斗争还不完全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随着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了解的不断深入,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逐渐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二)无产阶级专政存在的必然性

(1)无产阶级专政是“劳动阶级对于资产阶级运用的强力政治”。李达、陈独秀等中国早期先进知识分子在传播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过程中,先后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劳动阶级对于资产阶级运用的强力政治”“劳工专政”是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可见,随着对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早期知识分子已经逐渐意识到,工人阶级要想改变现有的状况就必须要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是“用大速度增加全部生产力”。在传播无产阶级专政的过程中,早期知识分子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之后,便要“借政权之优势”“用大速度增加全部生产力”。陈独秀在与黄凌霜在探讨无产阶级专政必要性时,更是鲜明地指出,共产党要想使“生产力大增”、“人人各取所需”更是要非经过无产阶级专政不可。

四、结语

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近代中国,特别是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的确立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从理论上系统地厘清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无疑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编(第二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