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易霏
浅析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李易霏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学习和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育领域这一概念得到了很大的重视,也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作为未来我国教育工作希望,师范类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具体到大学英语课程中,批判性思维在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起独立思考的能力,打破以往“模板式”的思维局限。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批判性思维内涵和在大学英语写作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提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引入批判性思维的策略,从而在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同时可以拓宽思路,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 写作教学 大学英语
语言与思维能力之间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思维支配语言,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而语言对于思维又有塑造作用[1]。从根本上来看,思维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以一定的方式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中,影响着语言形式和修辞;语言受到思维的支配,因此语言上的差异可以追溯为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的差异也使得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具有丰富性和功能性[2]。人们通过思维使语言符号和句子结构体形成体系转化成为传达、交流和保存思维成果的主要工具。同时人们借助各种形式的语言,把对客观现实的认知凝结成经验和习惯,进而形成一种思维形态。从社会文化理论出发来看,语言是个体从低级心理功能转化到高级心理功能的最重要的符号中介,起到双重中介的功能。语言既是人际交流的中介,用来反映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发展,同时又是人类个体内部思维的中介,通过语言体现个体认知活动的成果[3]。
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认为语言的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习惯思维的结构。具体来看,这一假说可以从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两个方面来理解。语言决定思维,就可以总结为语言决定论,强调语言通过意义、结构和使用在塑造人的思维方式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语言相对论则指出思维模式会随着语言的不同而不同,语言是思维的反映,但语言并不能完全决定思维,但会影响和模塑人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在二语学习中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人们在学习和使用一种新的语言时会受到这门语言所反映出的思维模式的影响,这种语言的各种形式,如语音、词序和文字等,会对于学习者的思维进行新的塑造。
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无论是从写作活动的创造性本质来看还是在于学生整体素质的长远发展来考虑,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思维训练特别是批判性思维是特别需要引入的因素。写作任务最终体现在于学生对于自身思维过程的表达,是脑力活动的终端产出,是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另外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其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本身的思维能力培养也有促进作用。皮亚杰提出的语言思维认知观也认为当人的思维进入越高级的阶段,语言在思维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与单语人(monolingual)相比,双语人(bilingual)和多语人(multi1ingual)的思维跟为开放自由,属于发散型(divergent)思维[4]。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英语专业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态度更为活跃开放,具有创新精神[5]。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存在一定的争议,这是源于心理学和哲学对于这一概念的侧重点不同。从哲学观点来看,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人们基于事物本质的理解。而心理学上对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更多是基于思维和辩证推理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所以在研究方向上也存在不同,哲学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关注的是人们如何通过逻辑批判和抽象分析得到最终结论,而心理学对于批判性思维基本是立足于实践研究。具体到语言习得方面,学者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在写作任务中人们对于这种思维模式的应用。批判性思维这一议题在20世纪90年代末在高等教育界得到广泛关注。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必须引导教育学生批判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因此在高校课程内容当中,需要培养学生在多元文化条件下的获得批判性和创造性的分析技能,从而超越对科学知识简单的掌握。近十年来我国教育界也在热烈探讨批判性思维在学生能力培养当中的重要意义,在各个学科教学当中引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中,写作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是思维和认知活动的体现,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十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德尔斐项目(The DelPhi Project)是在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具有深远影,Facione在德尔斐报告(The DelPhi RePort)中给出了义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即: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价、推断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论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6]。这一定义也说明批判性思维不同于普通逻辑思维,是一种基于逻辑思维的高层级思维,或者可以理解为“基于思考的思考”(thinking about thinking)[7]。从较为抽象的定义出发,GloPPer进一步提出批判性思维包括理解能力、交流能力、批判的知识及批判技能[8]。理解能力具体是指批判性阅读、听和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则包括批判性地口头和书面和表达;批判的知识具体是指非形式逻辑的特性的思考能力;批判技能则是通过语境的解释、意义的澄清、论证的分析及综合性地考虑评估而得出结论的技能。我国学者也结合多年实证研究,提出批判性思维包括三种核心技能,即分析、推理与评价[9],而批判性思维的核心目的是做出有理据的判断。那么这种能力的培养,不同于以传授和考核固定知识为主的传统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发现、质疑和重构假设的学习过程[10]。在大学课程教学当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各个学科相互融合,大学英语课程也是如此,但是凭借语言与思维之间的紧密联系,大学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上有其独特之处,即在学习新语言的同时学习新的思维模式。这一特点可以很好地体现在英语写作教学当中。人们在进行写作任务时需要对这个任务进行系统的思考,这个过程可以称为构思,这就是批判性思维中交流能力的一部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心理学学者已经通过相关性研究证实写作的质量与构思过程存在显著相关,会影响到最终文本的质量优劣。[11]
构思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于文章结构和目标设定的思考。对于文章结构框架的思考有助于把与文章主题有关的观念或素材从记忆里尽可能多地提取出来,进一步明确与主题贴切的主要观点,从而可以将主题相关的材料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起来,最终能够实现内容连贯和层次清晰的目的。在目标设定的思考中,可以对读者需求进行推测最终确立主题观点,再一次删减或者曾添文本的整体框架、结构与语言表达模式[12]。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议论文写作。议论文写作一般需要通过演绎法或者归纳法。作者需要客观分析观点的各个方面,然后进行总结提炼,从而提出论点。这个过程就体现于写作的文本当中,作者需要通过不同策略进行论辩来说服读者。因此议论文的写作可以被看作成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批判性思维,是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主要载体,注重培养的是辩论技能和精神气质。[13]
写作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可以互为促进,相互影响。批判性思维在构思中的良好应用可以使学生在写作中避免人云亦云,所写的文章必定缺乏新意,论据不足,内容似曾相识或空泛无物。教师将学生的写作教学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提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质疑、宽容、求证和坚持精神,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解析、评价、推测与假设、检验推测与假设的能力。教师在写作课教学中加入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论辩的方法和技巧,使议论文的推理更合逻辑,论证更有力。
写作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于学生书面表达有三个层次的要求[14]:
(1)一般要求: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在半小时内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写出不少于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恰当,语意连贯。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2)较高要求:能基本上就一般性的主题表达个人观点,能写所学专业论文的英文摘要,能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能描述各种图表,能在半小时内写出不少于160词的短文,内容完整,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3)更高要求: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简短的报告和论文,能以书面形式比较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能在半小时内写出不少于200词的说明文或议论文,思想表达清楚,内容丰富,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总结来看三个层次的要求均提到观点或思想的明确阐述,这也就要求学生在完成书面表达任务时思维条理清晰,这也就意味着在完成写作任务时,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必然要相互结合。仅就一般要求来分析,在完成一般描述性写作任务时,比如描述一次旅行,逻辑思维是写作任务的起始,同时也贯穿整个任务过程中,有效整合语言能力,在最终文字输出时做到内容上的完整阐述,体现明确的中心思想,正确恰当使用词汇构建连贯的篇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写作测试通常是一种终结性评估,评判标准更多注重语言形式,具体来看就是强调对语言流利度、准确性、得体性的考查,而对于思考问题的视角,观点和论据的反思和质疑,逻辑推理方面的考查并不明确。这也造成在实际教学中忽略了对写作题目本身的分析、解读、阐释与评论。
虽然大学英语的写作课程也都基于教育部大纲来开展,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英语写作教学中对于词汇、语法方面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5]。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虽然教学方法和策略已经由以往的语法词汇型教学,转向注重听说和理解为重点的交互型教学,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写作模块的教学中,不同于阅读和口语模块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依然很难实行和开展。何其莘等曾指出:“在语言技能训练中教师往往强调模仿记忆,却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16]具体来看,在教学内容上,精读部分基本是以语言信息输入为主,教师通过文章结构的分析结合语言知识的讲授相结合,并可以融入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获取有效信息。比较之下,写作任务从根本上来说是以产出为目的,是学生基于前期信息输入而进行的有创造性的产出活动;在课程安排上,从现在的英语课程安排来看,即使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课程,一般在第三四个学年才会设置,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低年级公共英语课程由于各种客观问题,很难进行系统的写作教学,而在一些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中,一般都以专业需要出发,教学往往以翻译文献和专业名词或术语为主要内容;在教学对象上来看,学生对于写作能力的认知需求多以通过考试为主,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写作任务上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词汇量不足。在已经开设的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更多地以写作方法和词汇语法为重点,很少安排单独的思维活动训练,这也就造成现在学生的写作中,中心思想难以明确体现,逻辑混乱。尽管仿写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操练语言技能,但是械地模仿与重复写作模版虽然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应付各类写作测试,却造成了学生思辨能力缺失的后果,在内容表达上难于创新,多数学生的习作中很难真正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学生受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在构思上还是从汉语入手,然后翻译成英语,这就造成基于汉语的逻辑思维方式构建的英语写作中篇章结构混乱。
上述问题说明思维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能力需要更好地融合在教学当中,在语言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能够使其思维能力在语言学习任务当中得到锻炼,从而培养他们深思熟虑、严谨审慎的思维习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7]。从写作任务入手,在写作的准备阶段,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话题开始,给予他们充分的准备时间,结合以往所致所学,独立思考,收集相关信息,并能够检验信息来源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能够区分客观事实与主观观点,最终定义核心论点;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引入讨论或辩论模式,就一定话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鼓励他们打破常规,质疑已有知识,同时集思广益,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在进入写作之前应做好对于相应话题的基础知识导入,预估学生可能会遇到的语言问题进行准备,同时就其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形成可行的写作提纲。在写作阶段,鼓励学生运用评判性思维的写作技巧,探询对选定话题进行多种角度的论述,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前期思维结果使文章更有说服力。进入正式写作阶段之后,需要有针对性的再次进行讨论和修改,在检视语言问题的同时可以在第一次写作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思考,同时对于之前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反思,从而进行修正和改写,学生可以分成几人小组进行讨论,在阅读和讨论他人作品时再次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他人的视角去审视问题,开拓思路,在交流中磨炼批判的技能,在充分地交流之后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的调整,最终成文。同时在最终评价上也将注重对于同时思维能力的体现,使得学生在获得教师反馈后还能有依据地进行后续的思维程序。
综上,在写作任务中除了对的文体篇章和句式等语言知识的习练之外,注重前期的构思和积累素材的过程同样重要,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发挥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在写作这项输出活动中将思维能力同语言学习相结合,通过批判性的思考使语言表达严谨有序,在表达当中用思维引领语言学习,使得文字能够更好地传递自己的思维成果。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在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批判性思维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学习新的方式方法,提高创新和开拓意识,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1]孙晓青.外语思维和母语思维[J].外语界,2002(4):61~65.
[2]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40~46.
[3]Lantolf,J. P.&Thorne. W. L.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the Genesis of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4]许其潮.语言经济学: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J].外国语,1999(4):43~48.
[5]文秋芳,张伶俐,孙旻.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逊色于其他专业学生吗?[J].现代外语,2014(6):794~804.
[6]Facione,P.A.Critical Thinking: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 (Executive Summary).”The Delphi Report”[M]. Millbrae,CA: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1990.
[7]Moore, B.N. & Parker.M. Critical Thinking ( 10th ed.)[M]. New York: McGraw-Hill,2012.
[8]Glopper, K. The Problem of Defining Critical Thinking [M]. New York:Teachers'College Press.1992.
[9]文秋芳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1.
[10]Thompson, C.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EAP Courses in Australia[J].TESOL Journal,2002,11(4):15~20.
[11]Spivey,N. &King, J. Readers as Writers Composing from Sources[J].Rending Research Quarterly,1987(24):7~26.
[12]戴健林,莫雷.谈写作构思过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1(11):25~28.
[13]Paul,R.&Elder,L.Critical thinking:tools for taking charge of your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life[M].Upper Saddle River,New Jersey:Pearson Education,Inc.,2002.
[1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5]Coxhead, A&Byrd, P. Preparing writing teachers to teach the vocabularyand grammar of academic prose.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J].2007(16):129~147.
[16]何其莘,殷桐生,黄源深,刘海平.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24~28.
[17]刘东虹.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评判性思维能力研究[J].外语教学,2005(2):46~51.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李易霏(1988-),女,吉林长春人,汉族,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