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4-05-04

曾 华

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曾 华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人力资源是非常宝贵的,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重要的主要新生力量。近年来,随着普遍高校招生扩大了规模,我国大学生日趋凸显的难问题就是就业了。“毕业即失业”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毕业生多年,目前又出现了更多其他的问题如:“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现象。我们探究式何种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其中,普遍的大学生仍然存在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是一个最本质的重要原因。因此,此文将会系统的归纳目前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对策分析,探索职业生涯规划现代教育的途径和措施,这对于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就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了。

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 现状 对策

一、研究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得很快,基本实现了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的综合改革。在1999年为时间节点,我国的就业市场由于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增多的同时也造成了就业压力的增大。根据教育部相关资料显示,2001至2016年期间,每年的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逐年递增。僧多粥少,由于毕业生的居高不下,就业率的下降,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日趋明显。这种现象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1)毕业生高才低用。(2)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匹配。(3)毕业生虽与用人单位已签约但并未正式上岗等隐性失业情况。(4)学生一毕业找不到工作直接就失业了的。(5)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其中第5种现象最为严重。

我们总结了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首先是国家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专业课程设置都有着必不可少的关系。在这种条件培养的大学生对于适合市场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的,从而言之,职业生涯的规划,对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面对就业的严峻形势,找准我国大学生目前职业生涯规划切入口,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就业率,因此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水平,加强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体系,对于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及状况的改善,以及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内涵建设意义。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和我国现状的对比

首先,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重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渗透。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在学生基础教育的各个年级,每个年龄关注不一样的层面,培养不同等级的能力,以帮助不同年级的学生认识自身条件,更好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其次,职业规划教育尤其在国外的课程基本上都涉及多种职业方向选择的培养,通过体验不同的职业来进行启蒙教育,在教育的不同阶段,职业规划教育的课程不同,都是在一个范围广而齐全的教育环境下进行。

生活能力的培养对于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处于一个更加重视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基本生活、自救应急、修理简单器械的技能等。所以国外学生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在激烈竞争中更具优势。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起步较晚,首先各界都不够重视,其次,教师授课专业化程度不够,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活动或者指导讲座实际上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其次,中国的职业规划教育往往是针对大学毕业生,这实际上已经错过了培养学生职业观念、寻找适合职业的黄金时期。而且大学生普遍存在对自己的定位不清、价值模糊的问题,在选择未来职业时与自己的学业脱节等。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都已经注意到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的重要性,但是做法还不能形成成熟的体系,例如在理论上主要是介绍国外经验、国外做法和规划的一些技巧为主,缺乏在我国现状的基础上学校给学生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综合概要;针对年级来说,主要以即将毕业的同学为主,开设的课程主要是职业或者就业为主导,凸显不了学生个体发展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问题

从多年的情况来进行总结,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前仍然存在几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一)思想层面,多数大学生没有主动进行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这个问题起源于高考后,多数学生报考大学志愿的盲目性。这直接导致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和就业缺乏自主积极性和目标指导性。填报志愿时,大部分准大学生对专业名目缺乏认识,家长指导选择专业,最终导致大学生所学的专业与自身兴趣爱好并不相同,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就业时没有主动的进行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等问题。

从传统的观念而言,专业的选择不代表将来职业的选择,而伴随着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跟包含一个人的职业与其生活模式息息相关,一个人的生活模式远远不止是工作,还有休闲、教育都包含其中,这些理念在我们从小到大学的教育理念中都缺乏直接或者间接的引导。多数大学生的思想层面都缺乏自主性的生涯规划意识。

(二)大学毕业就业选择受当前社会价值观影响,大学生职业规划倾向“铁饭碗”,选择“随大流”

2015年,广东省报考公务员的人数达到225057人次,根据广东人社厅公布的数据,全省四级联考计划招录13854人,相比2014年,今年多招3217人。平均竞争比16.7:1。竞争如此激烈,还是有许多大学生前赴后继地报名,可见“公务员热”和铁饭碗的影响力之大。

除了国营企业的员工外,还包括了公务员、军人、公安、公立学校教职员等人员。长期以来,“铁饭碗”一直为人们所羡慕和追求,若捧得此碗,从此便可衣食无忧,生活幸福。

心理学表明:行为是由动机和观念导致的,正确的观念是正确的行为的向导,而错误的观念是错误的行为的向导。目前的大学生因为少数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缺乏对实现自我理想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往往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有不正确的看法:不少大学生认为大学读完的目标就是找好工作,一味追逐高薪,殊不知对金钱的追逐永无满足;还有大学生认为创业艰辛,风险高,不如选择就业安逸;更有甚者选择逃避,既然创业和就业都难,那就选择无休止地“啃老”考研,而对考研后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理性思考。因此,现在的大学生生涯规划首要的是先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涯价值观。

正因如此,多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把“考公务员”当成自己奋斗的方向,而从不思考自己究竟是否适合“公务员”。

(三)多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不完善

首先,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行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没有合理的引导,大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大部分都不会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因此在以后的就业工作中,难以找到真正的工作意义,故此工作热情度不高。比如,广东高校当中,真正普及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高校较少,大部分高校在这方面起步晚,意识不够强。其次,目前大多数的职业规划理论多从国外直接搬来,缺乏了和国情相结合,因此实施起来就显得很生硬,接受度不高。再次,大部分高校存在形式主义,并没有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而且缺乏专业领域的导师,或者由其他领域如辅导员,就业中心老师兼任,对于课程的实施缺乏了专业性的指导意义。比如,目广东省省属几个重点高校都相应地开设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方面的课程,走在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前列,科仍然会存在很多高校并没有实施。即使在实施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单一独立的个体,但教育体系却是千篇一律,难以做到因材施教,缺乏因人而异的指导。

(四)多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多受家庭因素影响

因为前述原因,大学生的生涯选择缺乏自主性,更多地依赖家庭安排或者父母的愿望。比如,广东省的大学生群体中,潮汕地区的大学生占比颇大,此外,还有粤东、粤西等地的大学生数量也很庞大,来自这些地区的大学生面临共同的困惑:回家乡还是外出发展。回到家乡发展可以就近利用父母的人脉资源和照顾父母。但家乡经济发展水平相比珠三角地区低很多,或许会令大学生错过一些发展机会。

四、针对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做法和影响

以上总结了很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问题及分析结果,下面我们来提出如下建议和措施。

(一)重新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高考志愿选择之前应该把此项内容作一个全面的辅导。在选择志愿和专业时候可以结合自身条件调整规划,并积极做好各方面准备,努力实施规划。

(二)加强完善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体系架构

全面实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系统性来讲是一项责无旁贷的事情,因此,这项内容应该从教育的前端就开始实施,而且还要得到整个社会都有参与的和配合。把课堂教学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国家教育部在2007年下达文件指示,要求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要将其纳入到课堂教育中去,运用好课堂教育这个有效手段。完善和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材的创新与传授效果。

(三)创新构建规范化、制度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管理新模式

大学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就反映当前教育水平的现状,因此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率的波动,这就要求学校各部门要思路一致,仔细策划、组织实行与调度管理。形成各部门分工协作,加强服务意识,重新服务方法,提升服务手段,改善服务质量,全校上下共同参与、高度重视的局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水平,定期接受专业的培训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借鉴国外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我国大学本土的情况,制定出适合我国大学生的教导方法。

(四)导入“职业生涯双导师制”,提高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效率

实行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制,即大学生从跨进大学校园开始,就应该多参与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丰富第二课堂知识体系,加强创业知识等,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确立不同的目标,在大学期间实行全程指导。教学过程中,重点让学生们能从现在做起,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除了理论课堂教学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入高校校园外社会上的职业生涯成功人士现身说法和贴心讲座,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影响,并提升效率。

五、结论

大学时期是一个特殊而敏感的时期,从高中的课本知识过渡到择业就业的储备知识,到达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这就要求学生在这个时期要努力学习好课本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参加社会实践,增强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学习实习两不误,为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做好衔接的准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估,明确个人目标与现实间的差距,迅速准确地定位,逐渐理清发展方向,为今后的事业发展做全面长远的打算。

[1]王洪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与危机管理[J].当代教育论坛,2006(19).

[2]陈华.试论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毛泽东研究,2006(5).

[3]刘俊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11.

[4]贺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思考[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01):72~76.

[5]周晨虹.以人为本视角下理科生能力体系构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02).

[6]肖旭.中外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的比较[J].管理观察报,2013(01):37~40.

[7]王恩界,罗雪.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抑郁:应对方式的作用检验[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6A.

(作者单位:广东药科大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