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

时间:2024-05-04

吴 红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

吴 红

网络作为当今世界重要的媒体手段,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新时期网络的特点,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网络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重塑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军事发展新格局的重要力量,成为影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大变量”。

一、新时期网络特点

(一)普及性

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所有人创造了一个言论自由的平台。通过网络信息的传播,全世界任何人,不分国籍、种族、性别、年龄、贫富,互相传送经验与知识,发表意见和见解。在这里,话语权不再属于一个部门,所有人只要拥有上网工具,就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改变了受众在传统媒体中单纯接受者的地位,他们畅所欲言的表达可以更加多元的意见和评论,从而形成更广泛的合意。[1]

(二)时效性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扩散、碰撞、反馈的速度不断加快,双向、即时、互动的数字化传播,使意见沟通、整合、反馈的效率大幅提升[1],网络语言不同于传统现实中的语言形式,其更新换代的速度更是让人目不暇接。而且网络上新兴词汇、符号、语法的产生,激发了很多网络语言要素,发展出各种各样的网络语言特点,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开放的、复杂的语言现象,它的活跃、不断变化、吸收和引进外来的语言因素则是对这种语言理论的最好诠释。[2]

(三)导向性

网络作为一种工具,已经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途径。网络语言伴随互联网的发展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已经成为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网络语境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虚拟性等特点,产生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网络语言”。近年来,网络语言已经成为语言领域和社会领域不容忽视的热点话题,它的产生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根据传播学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时代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者应重新思考,以全新的姿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把工作重心延伸到网络空间,把教育要求融入到网络空间,把文化阵地构筑到网络空间,不断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避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呆板、枯燥、教条及模式化的现象,提升教育效果,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完善网络责任机制,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通过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始终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通过抓住领导权,提升执行力,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始终坚守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宣传思想工作的政治原则,始终把这项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经常研究,加强指导,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用好管理权,加强控制力。

(二)增强教师及大学生的舆论自律,不断提高网络素养

正确运用和坚守宣传思想工作载体和阵地。切实加强对各类宣传平台、信息载体和发言空间的有效管控。一是严格课堂讲坛纪律。规范教师教育行为和课堂教学纪律,认真执行教师聘用、教学考核、教学过程督查制度,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严格管理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活动,坚决杜绝错误观点和言论在课堂、讲坛上随意传播和蔓延。二是严明学生纪律,充分发挥第一、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适时引导学生言论自律,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弘扬校园文化正能量。

(三)健全网络机制,培养大学生网络骨干团队

通过深入挖掘学生资源,鼓励和带动一批大学生专业骨干,及时做好网络防控预案,形成大学生网络思想防控和业务骨干团队,做好网络防控、网络监测和舆论引导。

(四)激励师生发挥媒介的作用,有效利用网络手段提高工作认知

网络时代背景下,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善于运动网络工具和网络语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拉近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加强网络亲切感。同时要管好网络平台,牢固树立互联网一体化发展观念,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校园网、微博、微信、微视频的融合创新,积极加强工作QQ群管理,逐步形成立体化交叉覆盖的全媒体阵地,使其真正成为师生学习工作交流和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平台。

(五)加强大学生宣传教育引导,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不断壮大校园文化阵地,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举办网上日常行为规范、大学生文明礼仪、才艺大赛等竞赛,与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志愿服务等活动相结合,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不断提高育人水平,形成良好校园文化,在引导和规范师生行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1]李克亚,解岩.新时期网络舆论监督特点探析[J].新闻世界,2010(01).

[2]夏艾青.新时期网络语言特点及与传统语言的对比[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3).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