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当代高校主题团日活动现状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4-05-04

江 媛

浅析当代高校主题团日活动现状分析及对策

江 媛

团日活动就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发挥团结、教育、引导、服务职能的重要抓手,也是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形式。本文深度剖析了当代高校主题团日活动的现状问题,并针对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高校 团日活动 现状 创新 对策

一、高校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的意义

团员作为共产党的储备力量,团支部作为最基层的团组织,其职能的发挥直接关系团先进性和先锋性的体现。高校团组织肩负着团结青年、为党培养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而团日活动就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发挥团结、教育、引导、服务职能的重要抓手,也是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形式。高校中的大多数德育活动都是通过团组织来开展的。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有益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而且可以促进支部组织优化,扩大支部影响,也创造了一定的社会价值,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不仅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也对其达到了一定的德育目的。

二、当前高校主题团日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内容过于传统,形式单一乏味

团日活动在策划的过程中缺乏深入的探查和研究,组织者往往更多地还是在重复一些旧的,相对已很完善的活动形式,按照以往活动内容开展,逢“节”过节,逢“日”过日,基本上都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所以整体设计出来的活动就较为呆板和单调,以致团日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主题缺乏新意,活动有名无实

活动的主题大多在于贯彻政治理论、学习文件知识上,比如“爱国”、“爱党”、“爱校”、“纪念建党、建国”,这些主题比较空泛俗套,对于相关政策文件的学习,也只是停留在初步了解、浅层讨论的阶段,达不到实质性的结果。个别团支部甚至会出现“为了活动而办活动”、“已完成任务为先,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现象,看似完成了任务,但其含金量严重不足,团日活动有名无实。

(三)团干部包办,团员参与性不高

主题团日活动未能与时俱进,很多团日活动都是学校确定主题后,在教师的和团干部商量后策划而成。前期未能有效地收集广大学生的建议和需求、充分发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创新性思维,学生多是处在“观众”的被动位置,最终导致老师班委辛苦筹划组织,团员积极性却不高,得不到团员的鼓励和支持。

(四)团日活动娱乐化,内涵不够,教育意义甚微

目前开展的团日活动,内涵大多轻思想教育、重娱乐氛围,忽略了团日活动的本质。作为年轻人的高校团员来说,往往追求自我,追逐时尚,在团日活动中增加了娱乐元素吸引学生的眼球,活动虽开展的热闹很多,但是过后很难给人以启迪,背离了通过团日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德育效果的初衷,与学生的切身需求和个人专业也严重脱节,教育意义和影响力也甚微。

三、新形势下高校主题团日活动的改进措施

新形势下,高校团日活动面向的主体对象是有着鲜明时代特点,自我意识较强的90后青年大学生。他们为共青团注入新鲜活力的同时,为团委的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高校团委工作者和学生团干部不断创新思路和工作方法做好新一代大学生思想的领路者。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当代高效工作实际的问题,主要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一)加强内容创新,结合专业性质,提高团员参与度

团日活动的筹划过程中应积极创新,有效地与学生的专业结合。例如对于中医学院校来说,可以开展以“中医药专业发展前景”为主题的团日活动,使学生全面了解最新出台的各项相关政策(如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改革、医学学生规培政策、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更多了解中医药专业发展前景,进而合理规划大学生涯、职业生涯。

(二)革新活动形式,提升团日活动的自身魅力

团日活动的策划还应把主题内容加以突出,创新活动形式,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对活动过程中涉及到的预算和任务提前做好规划和安排。可以适当的开展实践、考察等活动,为广大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机会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的机会;为学生营造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活动模式,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得以锻炼和成长,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重视调查研究,突出团日活动的实际意义

要让组织受团员青年欢迎,产生实实在在效果的活动,还得靠平时的调查、研究。这需要团干部们平时要学会走到学生中间去,谈心、交流思想,积极的开发新的形式,利用网络平台使学生和团组织之间来实现平等的交流,广泛面向大学生征收意见、摸底调研,并通过分类剖析,找出同学们关注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

(四)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提高学生团干部素质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高校团委部署的所有工作都要通过班级团支部来落实,基层团组织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因此建议班委团干等活动组织者应提前做好准备,征集好的创意和形式,才能达到实际的效果。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归根到底是要提高学生团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学校也可通过组织团干培训和评优机制,加强对团干部的学习和考核,形成发现优秀、表彰优秀、学习优秀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干部的培养。

[1]赵美.关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09(07).

[2]叶婷.新时期高校团日活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6).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

江媛(1988-),女,山西运城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