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生宿舍矛盾的成因及其解决途径

时间:2024-05-04

贾利静 李月娥

大学生宿舍矛盾的成因及其解决途径

贾利静李月娥

近年来,大学生宿舍产生矛盾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矛盾甚至上升到你死我亡的地步,令人不寒而栗。和谐的宿舍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生活,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研究大学生宿舍矛盾的成因,有助于防范、化解矛盾,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心理 健康 矛盾 成因 途径

宿舍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第二个家,也是培养人际关系的重要场所,和谐的宿舍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生活,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但是,近年来,大学生宿舍产生矛盾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矛盾甚至上升到你死我亡的地步,令人不寒而栗。大学生宿舍矛盾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防范、如何有效化解,这是值得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者去探究的问题。

一、大学生宿舍矛盾的成因

大学生宿舍矛盾是普遍存在又不易解决的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宿舍矛盾成因分析如下:

(一)宿舍入住人数相对较多

大部分高校的宿舍空间相对不大,学生人数众多,本科生宿舍一般会住有4-8个人,同宿舍的人数越多,产生矛盾的概率也就越大。宿舍是大学生一个重要的活动场所,除上课之外,学生大部分时间会在宿舍休息,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在同一宿舍跟同样的人朝夕相处四年之久。这种狭小的空间和漫长的相处时间,既容易让同学之间结成深厚持久的友谊,也同时很容易使同学之间的矛盾不断积累,从而导致各种不起眼的可以容忍的生活矛盾发生质变,突然间爆发出来,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

部分高校宿舍晚上没有强制熄灯的措施,这是产生矛盾的另外一个诱因。这种不强制熄灯的现象看似给了大学生很多的自由,尊重了学生的权利,但是引发出诸多弊端。许多同学趁着不熄灯,仗着自己年经体质好、精力旺盛,当夜猫子,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正如路遥写的一本书的名字那样——《早晨从中午开始》。他们往往经受不住不熄灯的诱惑,放纵自己,把白天和黑夜颠倒。这种不健康的作息习惯,不仅严重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严重影响到宿舍其他人的休息,从而引发宿舍矛盾。

(二)学生心智不够成熟

有些学生心智不够成熟,以自我为中心,与人相处不知道应当约束自己的行为,反而按照自己的任性行事。他们认为这就是自由。然而,这并不是自由,而是与自由相悖的任性。黑格尔说的好:“自由包含别的人也是自由的。”[1]只有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自由才是可能的。换言之,自由是对自我中心化的克服。宿舍是同学之间共同生活的公共空间,这就需要在做事情时考虑到别人的感受,给别的同学做其他事情的余地。而在大学生宿舍里,有些同学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们好像是永远长不大的超龄儿童,心理不够成熟,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由着性子做事,这很容易成为产生宿舍矛盾的导火索。

宿舍里的一些矛盾,很多是大学生不会与人沟通导致的。有些同学的一些事情在他自己看来很正常,他本身没有注意到对他人构成影响,而受到影响甚至感觉深受其害的同学又不能采取与之进行直接沟通的方式,反而采取暂时忍让的态度,这种做法不仅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使很小的问题积累的越来越大。有一天,矛盾终究以一种很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而另一方感觉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为何原因起冲突;当然,有时即使出现了沟通,一方可能根本不当回事,继续我行我素,不做相应的妥协,认为妥协是对自己自由的损害,这种做法都会导致矛盾一步步地走向激化。

另外,电子产品(比如手机、电脑等)在大学生宿舍的普及,一方面使学生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但是,它会使同学之间的关系疏远,引发人的自恋和对他人的冷漠。20世纪精神分析学家佛洛姆就发现机械产品对人的正常心理的扭曲,弗洛姆说,“他们对无生命机械东西的操作中所得到的刺激,比从生命的东西中获得的刺激要大得多。”[2]21世纪的电子智能产品加重了这种对人的心灵扭曲的趋势。在宿舍里,可以看到很多同学痴迷于玩自己的手机和电脑,对同宿舍的同学却很冷淡。当与宿舍同学发生矛盾时,部分同学表现出对于修复同学之间关系的冷淡。对物的关注迷恋超过了对活生生的人的关切,这是宿舍同学关系陷入冷战的一个隐蔽的原因。

(三)利益引发纠纷

利益引发的纠纷,也是宿舍矛盾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学校每年评奖助学金评优入党的时候,是辅导员最感头痛的时候,因为,僧多而粥少。这些评选活动注定会在学生中间引发矛盾,同宿舍的同学之间的友谊在此受到严峻的考验。评优情况相对较好,因为不涉及金钱。评奖助学金则不同,金钱数目较大,它是很多同学都深切关心的“大事”。有些没有拿到奖学金或是拿得少的学生会质疑评选过程的公正性;而有时评选情况可能会失控,个别同学在民主投票的过程中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奖助学金,这会导致奖助学金的性质发生变化,演变成赤裸裸的“抢钱”。原本关系良好的舍友都可能反目,变成不说话的陌生人。先是冷战,后来会因为偶然性的问题促使矛盾升级。

(四)辅导员制度不够完善

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往往琐碎而繁重,很多辅导员负责管理七八百名学生,这使得辅导员很难有精力关注到每个学生及其生活细节。辅导员无法像任课教师那样通过传授知识拥有很高的威望,他们往往被学生误解,一旦产生矛盾,辅导员的威信可能会降低,导致学生与辅导员之间关系的疏离。

在一般的高校中,分工明确,教师主管教学和科研,辅导员负责学生日常管理,这种分工有利于效率的提高。但是,部分高校,并没有健全的辅导员制度,让一些年轻的任课教师兼职当学生的辅导员或班主任,这使年轻教师疲于奔命,焦头烂额,不仅没时间备课搞科研,而且也没精力管理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当学生宿舍出现矛盾的苗头时,辅导员有可能并不能立马知晓,这可能会延误把学生宿舍矛盾扼杀于萌芽的时机。所以说,辅导员的有限精力难以应对学生宿舍矛盾的多发性、突发性。

二、大学生宿舍矛盾的解决途径

宿舍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大学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及时发现、化解大学生宿舍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控制学生宿舍入住人数

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尽量减少每个宿舍的入住人数。从理论上说,随着宿舍人数的减少,产生矛盾的概率会相应减少。本科生宿舍以4-6人间较为合适。而有些高校的做法矫枉过正,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如安排博士生住一人间,但人毕竟是社会性的动物,需要交流,长期住一人间,容易引发学生的孤独、郁闷、压抑等心理疾病。作为大学生,不能因为与人相处会产生矛盾,就拒绝与人交流,和同宿舍的同学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是一种病态的行为,舍弃或恐惧与人相处同样是病态的行为。

另外,宿舍实行强制熄灯措施,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大学新生刚从高中紧张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宿舍的不熄灯现象很容易诱发他们贪玩晚睡的坏习惯。实行定点熄灯措施,看似剥夺了学生们的自由,实际上这种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对于自觉性低的学生来讲它是一种任性和放纵。如果说不熄灯尊重了喜欢晚睡的学生的权利,那么喜欢早睡且睡觉质量不好的学生的权利谁又来捍卫呢?剥夺了学生们在宿舍里的晚睡任性的权利,恰恰为宿舍学生之间的和平共处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倡导主体自我教育

宿舍是一个公共场所,一个健全的公共场所需要相互妥协、自我约束来维持。做事情、想问题,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同宿舍其他人的感受和看法,即要从自我中心化中走出来,多换位思考。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或者把别人看作是自己行为的妨碍。另外,要在合适的场合做合适的事情。如果有人在看书学习,那么最好能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如果大家都在玩,那么喧闹就是允许的。

宿舍同学之间出现矛盾时,要及时大胆地沟通,不要一味地忍让,等待他人的觉醒。否则,引发矛盾的同学很可能意识不到矛盾的存在。宿舍其他同学也要互相帮衬,共同解决矛盾,而不要分裂成小团伙,由两人之间的矛盾上升到小团伙之间的矛盾。尤其同宿舍的同学一定不要把一个同学给孤立出去,当成阶级敌人来对待,否则,问题可能发生质变,因为他缺乏伙伴,缺乏倾诉的对象,内心的压抑找不到正常渠道发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以激烈的方式发泄出来。毕竟大学四年给了矛盾积累、压抑积累以充足的时间。如果矛盾实在无法调和,要积极地向辅导员反应,寻求帮助,比如调换宿舍等。

同时,节制对电子产品的痴迷,宿舍同学之间要注意互相关心。大学生也可以多参加学校举办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转移注意力,以实现由对物的迷恋转向对“现实的人”的关心。

(三)妥善解决利益纠纷

正如上面所说,利益纠纷是导致宿舍矛盾的重要原因。在真金白银面前,人很难保持超然的态度。在评奖助学金和各种荣誉时,辅导员要谨慎对待,抱着公平民主的态度处理,否则难以服众。学校在制定评选规则时,同样一个班级在大学四年期间(或是三年期间)应当按照同样的规则来执行。有些学校因为某些原因突然改变规则,这极容易导致学生之间的矛盾,同宿舍的同学之间关系也会受到影响。对于落选的同学,应及时做好安抚工作。

(四)完善辅导员制度

在化解学生宿舍矛盾时,辅导员起着很关键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来提高辅导员的管理效率和学生的满意度呢?笔者认为,应当适当增加辅导员的人数,控制辅导员管理班级的人数上限。在高校中,人们往往关注师生的比例,而存在一个关注的盲区,那就是辅导员和学生的比例。笔者发现,在目前的情况下,辅导员人数较少,任务繁重,这让辅导员不得不陷入疲于应对的困境当中。辅导员连学生宿舍都很难有时间一一走访,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心中有数就更谈不上了。尤其在那些分工不明确,任课教师还兼职辅导员的高校,要尽快建设一个健全、人数充足的辅导员队伍,保证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

(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因此,高校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大学生心理与思想、文化、身体等素质的协调发展。如系统地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举办相关讲座;利用校园宣传媒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重视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鼓励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课堂;健全完善学校心理健康网络;占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阵地等措施,形成全方位、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网,以此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

总之,和谐的宿舍环境,有利于大学生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增强生活幸福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共同、全面关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大学生的宿舍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方是上策。

[1]黑格尔著.贺麟等译.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98.

[2]佛洛姆著.薛冬译.恶的本性[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9:43.

[3]姜晓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职业技术,2007(18).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

贾利静(1985-),女,助教,研究方向:社会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