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 建
山东三峡移民语言能力调查分析
张 建
【摘 要】关于语言社区的语言能力的研究是近年来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三峡移民的语言是由迁徙引起的正在变化着的语言接触和转用的过程。该过程发展的快慢以及达到的程度,是和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息息相关的。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拟对山东邹城三峡移民的语言能力进行调查和分析,该调查的结果对于移民学习和掌握普通话,尽快融入当地生活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关键词】三峡移民 语言能力 山东邹城 语言接触
本文以山东邹城三峡移民为考察对象,对安置于邹城市的三峡移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来探求三峡移民的语言使用能力。
三峡工程淹没涉及到12座城市114座集镇。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这些城镇基本上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成渝片。在成渝片内部,不同区域方言的语音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上来说,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
(一)山东邹城山峡移民安置基本情况
山东省邹城分别于2002年和2004年两次接收安置了重庆库区开县的农村三峡移民共335人,其中第一批接收235人、第二批接收100人。移民分别安置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8个镇街的13个村。
(二)问卷设计
我们本次调查的目的是要了解山东邹城三峡移民的语言能力。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已经掌握哪些语言或方言、重庆话普通话山东方言以及英语的水平等12项内容。我们从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学历、职业等变量的角度进行考虑,尽可能客观而真实地折射出三峡移民学习语言的能力,以正确地评估他们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所可能遇到的挑战和交际困难。
(三)调查点的选择和调查方式
我们采取了定点调查法,对邹城市所有的三峡工程移民安置点进行了调查和访谈。本次调查受访的民众涉及8个镇12个村,共计90人,占邹城三峡移民总人数的27%。本次调查发放的问卷90份,其中合格问卷83份。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年版),邹城所有三峡移民安置点均处于北方方言中原官话的蔡鲁片,考虑到中原官话内部一致性较强的特点,12个村的调查材料我们一并分析。
对83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在所有的被调查人中,男性为45人,占总人数的54.2%;女性为38人,占比率为45.8%。男女比例合适。
(一)邹城三峡移民文化程度
邹城三峡移民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移民总数39.7%;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9.7%;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为24.1%。由此可见邹城三峡移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
(二)邹城三峡移民年龄
总数 比重7-20 20 24.% 21-40 15 18.% 41-60 33 40.% 61-80 15 18.%
调查显示,受调查人比重最多的在中年人年龄层,占40%;整个年龄的比例基本呈正态分布。
(三)邹城三峡移民职业情况
山东的三峡移民主要是以农民为主占移民比重50.7%,有少量的个体职业者约为15.7%,外出务工人员为9.6%。其实,大部分的农民在农闲时节一般是要外出务工的。
(一)语言掌握情况
对于“您会说哪些语言方言”的回答,统计表明:
只会说重庆话的三峡移民,除了一人52岁以外,其余受调查人都在62岁以上,学历一般为小学及以下。这间接说明,一旦超过60周岁,人接受其他语言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会说普通话和重庆话两种话的人,占总人数22.9%。在年龄的分布上41-60年龄段的人占了84%;超过60岁的移民,只有两位移民既会说重庆话又会说普通话;在学历上,只有一位没有上过学的移民会说普通话,通过访谈,我们得知这位移民非常健谈、热心,人缘非常好,并且一直跟周围的居民一起在当地打工。
重庆话、普通话、山东话都会说的人占了受调查人数的43.4%。在学历上,至少为小学,没有文盲(这里的文盲指没有上过学的人)。在年龄上,50及以下占到了94%。
会重庆话、普通话、山东话还会说英语的人,只有14人,占受调查人数17%,年龄全部在29岁及以下,大部分是学生,或者刚从学校毕业不久。
从上面的统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得益于务教育的普及和国家语言政策的推行,普通话的使用比率占到了很高的水平,大约达到了85.5%;(2)至少63%的移民可以使用当地的山东方言进行交流。
(二)邹城三峡移民重庆话水平
对于“您的普通话程度怎么样?”这个问题,86.7%的移民认为他们“能够与人流利交谈,没有任何障碍”;8.4%的人认为“能够熟练使用,个别时候会有障碍”,共7人,这部分都在45岁以下,其中两名学生,其余5人为中青年人;有4.8%的人认为“基本能交谈,但不熟练”,都为20-46指间的中青年人。
该调查数据可以说明以下几点:首先,整体上来说,邹城三峡移民的重庆话水平是比较高的,移民母语的保持做得比较好;其次,有少部分三峡移民迫于生活的压力在工作中常使用普通话或山东话,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母语重庆话不再像以前那样流利,有时候需要想一下才能确定该怎么说;三峡移民的母语重庆话的转用将会从中年人开始,中年人的“去重庆话化”的过程将先于学生发生,老年人基本不会丢失重庆话;受过教育的移民比没受过教育的更容易失去母语。
(三)邹城三峡移民普通话水平
有34.9%的三峡移民认为自己的普通话“能够与人流利交谈,没有任何障碍”,这一组三峡移民青少年、中青年都有,但年龄最大不超过43岁。
认为“能够熟练使用,个别时候会有障碍”的移民占总人数的30.1%,年龄上从8岁到61岁都有分布。
认为“基本能交谈,但不熟练”的移民占总人数的19.3%,年龄上主要分布在40岁到60岁。
认为“能听懂,但不会说”的移民占总人数的13.3%,年龄上除了一人47岁以外,其余都在61岁以上。
认为“能听懂一些,但不会说”的移民只有两人,占总人数的2.4%,年龄上一人66岁一人67岁,都是女性。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首先,邹城三峡移民的普通话水平还是挺高的,能说普通话的移民的比重为84.3%,不会说普通话的移民除一人外全部在60岁以上。
(四)邹城三峡移民山东话水平
有20.5%的三峡移民认为自己的山东话“能够与人流利交谈,没有任何障碍”,这一组三峡移民主要是青年和少年,除了一位女性44岁以外(这位女士语言能力特别强,跟笔者用山东方言交谈,笔者居然没听出来,山东方言是笔者的母语),其他人年龄都在10-27之间。
认为“能够熟练使用,个别时候会有障碍”的移民占总人数的14.5%,这一组三峡移民从年龄上看比较分散,既有七、八岁的小学生,又有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认为“基本能交谈,但不熟练”的移民占总人数的20.5%,年龄上40-60这一年龄段占到了60%以上。
认为“能听懂,但不会说”的移民占总人数的19.3%,年龄上除了一人18岁以外,其他人都在40岁以上。
认为“能听懂一些,但不会说”和“听不懂、也不会说”的移民占总人数的25.3%。
从以上统计可以得出下列结论,首先,三峡移民山东话水平的各个阶段人数分布的比较均匀,也就是说,三峡移民个体之间的山东话水平差距比较大,说的比较好的、说的一般的和说的不好的都有人分布,且人数差距不大。
(五)关于汉语书面能力的调查
调查表明,认为自己的书面语“非常熟练,没有任何障碍”的邹城三峡移民占移民总数的22.9%;所有人年龄都在45岁以下。
表示“比较熟练,个别时候会有障碍”的邹城三峡移民占移民总数的21.7%;年龄分布较分散,从13岁到53岁都有分布。
表示“不熟练,障碍不大”的邹城三峡移民占移民总数的30.1%;年龄上分布在两段7-21岁和41-65岁。
表示“一般不写字,也写不好”的邹城三峡移民占移民总数的24.1%;年龄上除了一位19岁的女性以外全部在43岁以上。
我们可以结语,虽然义务教育普及多年,邹城三峡移民的书面能力平均偏低;邹城三峡移民的书面能力呈现明显的年龄分层,总趋势基本是年龄越小,书面能力越强。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三峡工程已搬迁移民127万安置任务基本完成 .[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9/12/ content_12041679.htm.
[2]汪磊.广东三峡移民语言使用情况调查[J].学术研究,2010(4).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批准号:15YCX108。
作者简介:张建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在读硕士。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