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综合改革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的新探索

时间:2024-05-04

唐志文

高校综合改革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的新探索

唐志文

我国高校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校基层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民主党派群体文化层次高、社会联系广、成员松散等特点,探析在高校综合改革背景下加强基层学院统战工作,发挥学院民主党派人士协商民主作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主要途径,把握新形势下高校基层统战工作落细落实的意义。

综合改革 统战工作 民主党派

一、新时期高校民主党派人士的基本特征

(一)文化层次高

在现有的党派人士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力位置,他们的受过高等教育,具备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年纪也相对年轻。

(二)社会联系广

我们的社会体系在不断的面临着改革,社会所需要的不再是单一的人才而是掌握多元化知识的复合型的人才,党派人士与社会的关系变得更加的紧密,通过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具有比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从而能够较为充分地反映社会各阶层的意愿。

二、高校综合改革背景下统战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高校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各校的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等都进行了大改造,而这一系列改革必然导致校园原有利益关系格局的突破与调整,从而引发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影响高校的统一战线工作。一是随着高校的发展,高层次人才不断积聚,学院规模不断扩大,从原来的单学科朝着多学科方向发展;二是利益分化趋于明显,统战意识需要加强;三是统战工作范围不断扩大,统战任务加大。综合改革给高校统战工作带了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让我们认识到必须要在深度了解各种群体的实际需求与思想内涵的基础之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工作,从根本上提升统战工作的效能。

三、发挥高校基层民主党派协商民主功能的主要途径

(一)统一思想认识,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着力加强思想教育和政治引导,提高高校院系民主党派成员的政党意识和履职意识,营造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良好氛围。一方面,加强院系的民主党派人士的思想指导,让他们具有更加强烈的党性观念和政党的意识。让他们在政治领域里有更为敏锐的眼光和更为强大的政治感召能力,培育关注社会、明辨是非和把握方向的政治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高校院系党委积极营造良好的参政议政环境与氛围,增加在经费、场所、时间等方面对民主党派开展活动的支持力度,与民主党派成员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对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工作的宣传报道,扩大民主党派在高校的影响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抓好组织建设,使协商民主工作可持续

一是积极培养优秀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为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参政议政做准备、打基础:二是组建优秀的领导班子,要将具有不同专业知识、不同气质、不同性格的人进行合理搭配:三是建设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选拔政治素质好、代表性强、学术造诣深、社会影响大的民主党派成员,这是民主党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

(三)发挥三大优势,推进基层统战工作深入化

首先,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应及时有效地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和社情民意,并以提案等多种方式通过相应渠道予以报送,充分发挥其政治优势。其次,高校民主党派成员知识层次较高,绝大多数是从事教学科研的高级知识分子,可以通过教学科研及各项社会活动贡献智力财富,充分发挥其智力优势,从而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及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最后,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各方面专家学者荟萃,思想活跃。在组织管理与决策日益精密化、专业化的现代社会,他们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参与政治协商和民主决策,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针对性、可行性,有利于推进决策的科学化。

(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质量

统战工作是一门艺术而创新的工作,工作时应注意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民主党派人员要深入生活与统战对象交朋友,与其沟通思想,关心生活,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达成共识,增进感情。只有真正做到人人平等,坦诚相见,才能取得求同存异、互相包容的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完善民主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各院系党委要切实将统战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完善工作机制。要注重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确保民主党派的知情权、权力诉求和利益表达渠道畅通。要建立和完善定期和不定期的协商制度、情况通报制度;要注重联谊交友,定期与民主党派成员谈心、拜访,沟通思想,增进共识;要鼓励参政议政,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