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薛力玮
《红楼梦》格律诗用韵考察——兼及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比较
薛力玮
【摘 要】《红楼梦》中的诗歌以及《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文本同一性,是学界《红楼梦》研究的两大热点。本文即立足这两大热点,筛选出《红楼梦》中的格律诗,从用韵入手,分“完全合韵”、“首句用邻韵”、“通押及出韵”和“用韵分布”等几个部分对其进行考察,并在每个部分的末尾对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格律诗的相关情况加以比较。尽管受制于后四十回较小的样本数量,但本文最终还是在用韵及其前后比较方面有所收获。
【关键词】《红楼梦》 格律诗 用韵 比较
(一)筛选
本文首先选取出了《红楼梦》中所有的“泛格律诗”,共118首。其中前八十回111首,后四十回7首,而后主要遵照平仄和用韵两大标准,对118首“泛格律诗”进行筛选,发现其中有11首诗,平仄不合格律诗的基本格式,用韵也以仄声韵为主,所以将它们排除出格律诗的范畴。
(二)关于“韵”
“韵”是格律诗的核心特征。王力先生在其《汉语诗律学》中指出:“唐宋诗人用韵所根据的韵书是《切韵》或《唐韵》,凡韵书中注明‘同用’的韵就可以认为同韵;到了元末,索性把同用的韵归并起来,稍加变通,成为一百零六个韵。这一百零六个韵就是后代所谓‘平水韵’,也就是明清时代所谓‘诗韵’。”
曹雪芹及其续书者都是清人,其格律诗的用韵应当也是遵循“诗韵”,即“平水韵”的。本文即以“平水韵”为标准,对107首格律诗进行用韵方面的考察。
在考察的107首诗中,用韵完全符合“平水韵”(下称“完全合韵”)的共有89首,其中前八十回的102首中有85首,占比83.3%;后四十回的5首中有4首,占比80%。在这项占比数据上,前后是比较一致的。
在完全合韵的89首诗中,首句入韵的有73首,首句未入韵的有16首。其中前八十回首句入韵的有69首,首句未入韵的有15首;后四十回首句入韵的有4首,首句未入韵的有1首。在首句入韵的与首句未入韵的比例上,前后亦比较相近。
尽管“近体诗必须一韵到底,不得通押”①,但“好些看起来好像是邻韵可以同用似的”,“其实借用邻韵只限于首句”②。首句用邻韵,“此风始于盛唐,到中晚唐逐渐成为风气,到了宋代更是变本加厉。”③《红楼梦》作为清代的小说,对于这种风气,自然也是不无沾染。
在考察的107首诗中,涉及首句用邻韵的共有8首,虽然不多,但也绝非个例,不可忽视。在这8首诗之中,有7首的邻韵使用符合王力先生在其《汉语诗律学》中总结出的首句用邻韵的规范,现罗列如下:
①第一回贾雨村“对月寓怀口号一绝”,以“先韵”(“圆”)衬“寒韵”;
②第五回正册判词之三(探春判词),以“豪韵”(“高”)衬“萧韵”;
③第十七至十八回薛宝钗题“凝晖钟瑞”匾额诗,以“齐韵”(“西”)衬“支韵”;
④第三十八回湘云的菊花诗“菊影”,以“冬韵”(“重”)衬“东韵”;
⑤第五十回宝钗的灯谜诗,以“蒸韵”(“成”)衬“庚韵”;
⑥第五十回黛玉的灯谜诗,以“蒸韵”(“绳”)衬“庚韵”;
⑦第六十四回黛玉的“五美吟”之“绿珠”,以“肴韵”(“抛”)衬“萧韵”
此外,有1首并未遵从规范:
①第五回开头题诗,以“侵韵”(“衾”)衬“真韵”;
《红楼梦》中几首回前的开头题诗,是否为原作者所作,似乎颇有争议。将“侵韵”作为“真韵”的“邻韵”,虽然不合唐宋以来的用韵规范,但与明清以来的实际口语情况还是比较吻合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后四十回的5首格律诗中,并没有涉及首句用邻韵这一情况。这或许是因为样本数较小,不足以体现;亦可能是续作者对这一技巧不太熟悉或不习惯使用所致。
(一)关于通押
综合考虑上述两个标准,10首诗中共有9首可视作通押,现罗列如下,并一一加以说明:
①第五回正册判词之一(宝黛判词),“佳韵”(“埋”)与“灰韵”(“才”)通押;“佳韵”与“灰韵”可以互衬,“佳灰为一类”。
②第五回正册判词之十(李纨判词),“覃韵”(“谈”)与“寒韵”(“完、兰”)通押;“覃韵”与“寒韵”同属“明清十五韵部”之第十部“言前部”。
③第二十二回惜春所作的“春灯谜”,“青韵”(“宁”)与“庚韵”(“成、明”)通押;“青韵”与“庚韵”可以互衬;且“青韵”与“庚韵”同属“明清十五韵部”之第一部“中东部”。
④第二十二回宝钗所作的“春灯谜”,“盐韵”(“添”)与“先韵”(“烟、缘、年、迁”)通押;“盐韵”与“先韵”同属“明清十五韵部”之第十部“言前部”。
⑤第二十五回癞和尚所作“叹通灵玉”,“微韵”(“非”)与“支韵”(“羁、悲”)通押;“微韵”与“支韵”可以互衬;且“微韵”与“支韵”同属“明清十五韵部”之第四部“衣期部”。
⑥第二十六回写黛玉的“哭花阴诗”,“齐韵”(“闺”)与“微韵”(“希、飞”)通押;“齐韵”可衬“微韵”,“支微齐为一类”;且“齐韵”与“微韵”同属“明清十五韵部”之第四部“衣期部”。
⑦第四十九回香菱的“吟月诗”之三(限“十四寒韵”),“先韵”(“圆”)与“寒韵”(“难、寒、残、栏”)通押;“先韵”与“寒韵”可以互衬;“先韵”与“寒韵”同属“明清十五韵部”之第十部“言前部”。
⑧第五十一回薛宝琴所作“怀古绝句”之“桃叶渡怀古”,“齐韵”(“题”)与“支韵”(“池、离”)通押;“齐韵”与“支韵”可以互衬,“支微齐为一类”;且“齐韵”与“支韵”同属“明清十五韵部”之第四部“衣期部”。
⑨第七十六回众人所作“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限“十三元韵”),“先韵”(“宣”)与“元韵”(“元、繁、轩”等)通押;“真文元寒删先六韵为一类......先又与元近”;且“先韵”与“元韵”同属“明清十五韵部”之第十部“言前部”。
需要注意,在⑦和⑨中,都明确有“限韵”的规定,用韵应该相对严格,但依然出现了通押的情况。这若不是作者的一时疏忽,那就只能解释为当时的实际口语中特定韵音的混同,或是当时文人写诗的一些用韵习惯使然。
(二)关于出韵
此外,两种标准都不能适用的仍有一例,为:
第五回正册判词之十一(秦可卿判词),“真韵”(“身”)、“侵韵”(“淫”)与“青韵”(“宁”)“通押”。
若“真韵”和“侵韵”还可以勉强通押的话(它们同属“明清十五韵部”之第九部“人辰部”),“青韵”则断无与它们通押之理。考虑到第五回的一系列人物判词多有不合规范之处。而这首秦可卿判词,不仅出韵,而且还“失粘”,相信绝非偶然,定是作者出于内容需要或形式变化需要而刻意为之。
值得一提的是,后四十回的5首格律诗中虽没有通押及出韵的情况,但第九十三回的“泛格律诗”“荣国府门贴”却有着明显的通押甚至出韵的倾向:“庚韵”和“蒸韵”按照“明清十五韵部”的标准可以通押(它们同属第一部“中东部”,且“庚韵”可衬“蒸韵”①),而“文韵”与它们通押,应当算作出韵。
在一一分析完了“完全合韵”、“首句用邻韵”和“通押及出韵”的情况之后,笔者拟对小说中格律诗用韵的总体分布情况进行一个统计,以求对其有一个宏观把握。需要说明的是,“通押及出韵”部分的诗(共10首)因涉韵不一,且规范性有待商榷,故不纳入统计范围。这样一来,统计对象就为“完全合韵”(共89首)和“首句用邻韵”(共8首)两部分的诗,共97首;对于“首句用邻韵”部分的诗,只统计诗的主体用韵,不考虑其首句用韵。
在此,按各韵使用频率的由高至低罗列如下,首先是前八十回的92首:
“下平七阳韵”,20首;
“上平四支韵”,9首;
“上平一东韵”、“上平十一真韵”、“上平十三元韵”、“下平十一尤韵”,各7首;
“上平十灰韵”、“下平八庚韵”,各6首;
“上平十四寒韵”、“下平一先韵”、“下平二萧韵”、“下平六麻韵”、“下平十二侵韵”,各3首;
“上平五微韵”、“上平七虞韵”,各2首;
“上平八齐韵”、“上平十五删韵”、“下平五歌”、“下平十三覃韵”,各1首。
其次是后四十回的5首:
“上平十灰韵”,2首;
“上平四支韵”、“上平六鱼韵”、“下平六麻韵”,各1首。
据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依宽窄的程度而论,诗韵大约可以分为四类,如下:(1)宽韵:支、先、阳、庚、尤、东、真、虞;(2)中韵:元、寒、鱼、萧、侵、冬、灰、齐、歌、麻、豪;(3)窄韵:微、文、删、青、蒸、覃、盐;(4)险韵:江、佳、肴、咸。”
总体来看,小说中格律诗的用韵与王力先生的总结是基本吻合的:诗的用韵基本属于“宽韵”和“中韵”的范畴,使用了“窄韵”(“微韵”2首、“删韵”1首、“覃韵”1首)的诗一共才4首,使用“险韵”的更是一首都没有。使用了“宽韵”八韵的诗共有62首,占到了统计总数的近三分之二。
分而观之,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用韵还是分别呈现出了一些偏好:
首先是前四十回,作者在“宽韵”中尤为喜好使用“阳韵”和“支韵”,两韵共使用了29首,占到了“宽韵”八韵使用总数(61首)的近一半;在“中韵”中尤为喜好使用“灰韵”和“元韵”,两韵共使用了13首,占到了“中韵”十一韵使用总数(27首)的近一半。其次是后八十回,作者只有1首用的是“宽韵”(“支韵”),其余4首用的都是“中韵”,其中更表现出对“灰韵”的特别偏爱(有2首用的都是“灰韵”)。
在完全合韵以及首句入韵的占比方面,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相仿。对于首句用邻韵,前八十回有不少出现,而后四十回则没有出现。对于通押及出韵,前八十回有不少出现,后四十回格律诗虽没有出现,但有一首“泛格律诗”有类似情况。用韵分布,前八十回偏爱“宽韵”,尤其是“阳韵”和“支韵”;后四十回则偏爱“中韵”,尤其是“灰韵”。尽管后四十回格律诗的样本总数较小,为许多统计带来了困难和更大的误差可能;但仍需承认,《红楼梦》前后两部分格律诗的用韵,在统一性之余,还是体现出了不少差异,这是很值得后续的相关研究去注意的。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等.红楼梦[Z].第三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2]蔡义江.红楼梦诗词评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王力.汉语诗律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4.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