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亦晨
大学生新党员教育和培养工作的现状与创新研究
王亦晨
【摘 要】现如今大学生新党员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取新党员的名额,所以大学生新党员的培养工作成为了现如今教育部门最重视的一个问题,但是大学生新党员的教育和培养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不将这些问题进行妥善的解决,那么就会造成我国党员体系的混乱。本文通过大学生新党员教育和培养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大学生新党员教育和培养工作的具体创新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或采纳。
【关键词】大学生新党员教育 培养工作 现状 创新研究
大学生新党员的教育和培养工作一直都是教育部门的首要任务。但是大学生的思想和党文化底蕴相对来说并没有那么成熟,并且从一个普通大学生的身份转换成党员身份,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大学生新党员教育和培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必须要将大学生新党员教育和培养工作进行相应的创新,才能够使大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党员。
(一)入党动机多样化
由于大学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从小受到的教育都不一样,所以思想也都不一样,这就出现了大学生入党动机多样化的情况。一些学生可能从小就有一颗爱国心,将共产党当作一种信仰,以身为一个党员为荣,争取作为一个党员为人民服务。但是还有一些学生会将入党作为一个值得在同学之间炫耀的事情,认为自己是一个党员,就会比其他同学的身份更加尊贵一些,从而出现了一些功力心理,导致入党的动机不纯,并且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着这样一个心理,将入党作为一个找工作的垫脚石,这种心态是完全错误的[1]。
(二)新党员同学的形象危机
现在大学生新党员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事情,也就是说每二十个大学生之间就会有一个党员,所以同学之间也存在着互相监督的作用。但是现如今大部分大学生新党员的党员形象出现了危机,因为周围时刻都有监督新党员的同学,经过朝夕相处,一些同学就会对新党员的形象产生一定的疑问,比如认为新党员的表现非常一般,素质也没有达到一个党员应有的水平,这就导致了现如今大部分新党员出现了形象危机。其根本原因就是新党员原本的身份就是一个大学生,无论是社会阅历还是思想素质方面都没有那么成熟,面对忽然之间转变的新党员身份多多少少都会有那么一点不适应,在行为上也没有过多的约束自己,对党员的身份也没有认识的很深刻,这就导致了现如今大部分新党员的形象出现了危机。
(三)缺乏系统化的管理和培养机制
虽然现如今大部分高校都为大学生新党员设立了相关的党员培训课,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教育和培养体系,所以导致一些党员教育课形同虚设,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不到位。现如今大部分高校对于新党员的教育工作都是抱着一种“教师将相关知识交给学生,学不学得会是学生自己的事情”的心态,导致一些学生在进行党员教育课时并没有认真对待,一直抱着一种应付的心态,导致新党员的思想领悟始终得不到提升。并且现如今大多数预备党员都存在着一个心理,就是无论自己党的相关知识过不过关,都可以转正,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这种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系统化的管理和培养机制[2]。
(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配备科学先进的理论思想是现如今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拥有的发展手段,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所以在培养大学生新党员时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比如多媒体技术,将课本中死板的文字变成灵活视频或图像,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相关知识。
(二)建立学习型党支部
如果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新党员,就必须要建立学习型党支部,只有建立了学习型党支部,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新党员,从而为我国党干部体系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的专业、爱好特长方面入手,将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类,然后建立相应的学习型党支部,学生在学习型党支部中,可以自由的讨论和研究,发挥其特长,从而使学生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三)教育培养和职业规划教育相结合
在培育大学生新党员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思想,还要为学生今后的职业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多方位的了解到党知识的基本含义,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深的领悟到共产党的重要性和自身的责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新党员教育和培养工作也要进行适当的创新,从而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变化。大学生新党员是今后共产党的中流砥柱,所以必须要将大学生新党员的教育和培养工作进行完善和创新,才能够为我国共产党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昭,王琼,陈立新.大学生新党员教育和培养工作的现状与创新[J].学理论.2015,17(06)82~83.
[2]郑紫东.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及评价机制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3.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简介:王亦晨(1983-),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