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时间:2024-05-04

魏 萌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魏萌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类网络舆情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高职学生作为在网络上极其活跃,而价值观、人生观尚不成熟的群体,其网络舆情需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干预。本文从分析高职网络舆情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通过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高职网络舆情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高职 网络舆情 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职网络舆情现状

(一)高职网络舆情成为社会网络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舆情是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做为载体,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是网络舆情形成的重要原因。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68亿,其中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普及率高达79.6%。

高职作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从教育部今年公布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报告》中显示,高职教育已占整个高等教育规模的40%。高职生群体作为高职网络舆情的主体,结合其对自媒体的使用热度和掌握程度,不可否认,也是形成和推动社会网络舆情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目前对高职网络舆情的关注和引导欠缺

对于在大学生占比中越来越多的高职生来说,高职网络舆情恰恰反映着其思想动向,而社会上对高职网络舆情的讨论和研究稍显不足。在中国知网(CNKI)上检索近五年以“高校网络舆情”为关键字的文章有2万余篇,但以“高职网络舆情”为关键字的文章数量却不足2千,差距明显。

二、高职网络舆情特点

(一)舆情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难以掌控

据统计,我国青少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87.6%,手机在高职生中更是人手一部,QQ、微信、微博和各种交友APP,成为高职生应用的热点。他们因共同兴趣爱好等相互关注,组成QQ群、朋友圈,看到的网络信息动动手指就可以进行转发,进而在高职生群体中交叉传播,辐射面极广。

(二)舆情内容呈多元化,导致网络舆情的复杂性

网络信息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其多种载体也使高职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方便地浏览,使高职网络舆情的内容大到国际形势、社会问题,小到生活琐事、个人情感,包罗万象。又因高职生来自全国各地,因为民族背景、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等存在巨大差异,对同一事物有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看法,表达出来的观点也千差万别,使舆情内容呈现多元化,也导致了高职网络舆情的复杂性。

(三)舆情主体对互联网信任度高,依赖性强,但网络安全意识较弱

高职生文化基础弱,知识积累不足,遇到问题更喜欢使用网络搜索这个方便快捷的方式解决,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较高。而网络提供的音乐、游戏、影视等娱乐应用,常常使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高职生流连忘返,产生极大的依赖性。同时高职生心理尚不成熟,无法甄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容易被误导。针对高职网络舆情的各种特点,我们认识到对高职网络舆情的引导是一项刻不容缓,又极其艰巨的任务。

三、开展网络政治思想教育,引导高职网络舆情

(一)建设网络宣传平台,有序开展主题宣传

高职生对国际国内大事、社会问题的关注较少,社会责任感低,学校可以由学校宣传部门为主导,开办学校的官网、官微、BBS,确定宣传内容,设计宣传形式,不间断、有重点地进行主题宣传。

(二)打通信息通道,重视舆情管理

为了收集学生意见,了解学生心理,高职院校领导、部门负责人也应放下身架,利用个人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与学生亲密接触,打通学校管理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信息通道,服务学生诉求。对学生反映的问题及时回应,并分派到相关部门及时处理;对学生的困扰提供心理辅导,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对学校更有信心的基础上,也能更好地掌控网络舆情。

(三)树立“意见领袖”,引导舆论方向

高职院校应培养和树立校园“意见领袖”,以政治觉悟高的教师为主,思想积极向上的学生为辅。他们一定要保持正确的政治观点,可以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对社会问题进行更尖锐的批判,在彰显个性的时代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

(四)加强舆情监督,完善规章制度

高职院校工作者要增强网络管理意识,可以成立专门的部门对舆情进行统筹管理,从全局考虑舆情的监测、收集、汇总和引导,制度规章制度,合理分工,责任分明,才能保证将舆情管理的各项环节落到实处,真正取得成效。

四、结语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高职院校作为高职网络舆情主要管理者,应适应当前高职网络舆情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变化,注重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方法上的创新,正确研判舆情,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准确把握舆情引导的时机,为高职网络舆情提供正确的导向。

参考文献:

[1]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9):331.

[2]田洪芳.基于网络舆情的高职生思想教育有效性机制构建[J].职教论坛,2013(20):79.

(作者单位:长江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魏萌(1977-),女,长江职业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