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达莫利斯之剑

时间:2024-05-04

尚景乐



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达莫利斯之剑

尚景乐

【摘 要】本文通过对作者亲历的一起利用高科技手段违纪学生的学生工作案例处理进行反思,梳理出目前理工科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几点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思政教育 高科技 理工科

一、案例内容

2015年9月,我院2013级计算机专业学生朱某被发现其利用专业优势,通过购买写卡器,编写程序等方式,伪造、使用并贩卖假冒洗澡卡。事发后,我院学工队伍迅速反应,与学校保卫处、后勤等部门多方联动,通过询问、现场勘查等调查手段第一时间掌握事件完整信息,有效控制局面并及时对涉事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目前,该生情绪稳定,学校将依照《学生手册》规定给予该生相应处分。

二、案例分析

(一)利用高科技手段违纪现象的背后

1、过度推崇智育,迷信技术

高考制度作为当前社会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机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分数是唯一标准,出现了所谓的“高考指挥棒”。当“指挥棒”的思维模式延续到高校,就会导致老师们“重教书不重育人”,学生们“功课好就一切都好”,大学生缺乏基本的品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再加上近几年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如火如荼,“程序猿”、“技术宅”一夜之间成为“高薪”、“潮流”的代名词。身处在理工科学院,我的感受特别明显,不少同学都直接或间接向我表达过对“黑客”职业的向往,是非黑白变得不再重要,“迷信技术”成为不少理工类大学生的主流思想。

2、德育效果欠佳

由于大学生缺乏辨别能力、“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影响、社会大众媒体的不良导向、家庭教育欠缺等原因,高校的德育之路走得并不顺畅。再加上实践过程中德育工作队伍良莠不齐,教育方法陈旧、缺乏灵活性,教育途径和手段单一等问题,大学生整体德育效果欠佳。在本案的处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诚信、责任等问题不重视,并不认为自己的违纪行为有多严重,而且普遍害怕承认错误,不敢承担责任,心存侥幸,做事不成熟,凡事不考虑后果。

3、法制教育缺乏

在本案的处理过程中,最让我震惊的是涉案学生对法律常识的匮乏。朱某不止一次向我表示,制作假冒水卡“不过是帮别人安装盗版软件一样的性质”,“我确实做得不对,但是不至于违法吧。”其他购买假冒水卡的学生也觉得自己仅仅是贪了个小便宜,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纵观目前高校的法律基础教育,除了在思修课当中会穿插着讲授法律基础知识以及校园内有限的法制宣传,大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法律常识。再加上大多数理工科学生对人文社科类知识的不敏感,理工科大学生法律常识普及率堪忧。

(二)改善此现象的几点建议

1、科学认识智育,理性看待技术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培养出了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而当今社会对一个合格的、健康的学生的要求更强调德才兼备。因此,我们教育的重点不能光抓学习,应该认清德育与智育的辩证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学会做人的同时走成才之路。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技术,认清技术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合理利用才能有益于社会发展,不分黑白一味崇拜最终只会“走火入魔”。

2、提升德育实效

第一,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强调德育工作者自律精神,重视理论学习,使自己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和优良德行,提升自身素质和教育能力;第二,创新德育教育方法,由重灌输向灌输与渗透并重转变,由主观的生硬说教向民主说服引导转变;第三,教育途径与时俱进,手段灵活多样。注重隐形课堂的渗透作用,利用好网络平台,加强网络阵地建设。通过qq群,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引导大学生磨炼道德意志,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3、增强大学生法制教育

首先要提高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当前“重理轻文”的大环境中,更要强调对大学生的法律底线教育,毕竟有才无德的人犯罪的后果往往更加严重。第二,增加法制教育途径,改进法制教育方法。建议高校专门开设大学生法律常识课程,设置法律类公选课,针对理工科学生,除了课堂讲授,建议采取参观庭审、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法律常识内化。第三,优化校园法制教育环境。良好的法制环境既是一种客观的教育力量,同时也是法制教育工作富有成效的前提。因此,建议高校多进行法律类宣传教育,组织法律知识讲座,甚至可以设置法律类实践活动学分,营造“知法、懂法”的校园法律氛围。

4、加强对学生骨干的教育管理

在对学生骨干的教育管理方面,除了对其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作为学生骨干除了业务能力过硬,更要在思想道德方面起表率作用。作为老师,要加强与学生骨干的沟通交流,实时掌握其思想动态,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干预调整。同时,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他们每一个人的不同特点给予最适合的培养任用,发挥好学生骨干群体的中坚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新媒体学院)

作者简介:尚景乐(1987-),女,汉族,北京东城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