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时间:2024-05-04

□孙婕

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文化的精神所在,这些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依然得以保留,足以证明其价值。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民俗文化、民间工艺、精神理念等多种内容,在人们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都能够得到体现,同时又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流行文化的兴起对传统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传统文化仍然凭借其强大的生命力影响着各个领域,艺术教育也不例外。尤其在当今时代,社会对艺术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而缺乏文化素养不仅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也会对自身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制约。为此,有必要对传统文化与高校艺术教育的内涵进行一定研究,找到双方的契合点,进而促进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一、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应用的价值

(一)有利于加深高校师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有利于打破传统艺术教育的程序化范式

一直以来,艺术教育中还存在僵化、死板、程序化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制约着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缺乏优秀的实践教学案例和创作素材,所以导致教师在教学时只能反复使用已经用过的教材。而在传统文化中,包含种类繁多的传统艺术内容,可以丰富艺术教育的教学案例。在教学时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进行选择。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极大地拓展了艺术教育的内容,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

(四)有利于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推动我国发展和兴盛的重要力量来源,在世界发展进程中,中华文化也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当前,我国正处于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不同的文化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所以在这一关键时期,如何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通过推动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可将传统文化的内容更好地呈现给学生,进而让越来越多的人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与弘扬。

二、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应用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准则

高校学生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身心依然处于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帮助学生构建认知体系,对于学生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当学生的认知结构不稳定时,他们的艺术审美和艺术设计便会存在较大欠缺,艺术感知能力薄弱,这便对学生的艺术能力发展带来影响。而且一直以来都是使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艺术教育中应用传统文化,应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通过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方式进行教学,便可以在不消耗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教师的执行能力为依据

(三)适应校内的教育环境

(四)符合社会环境的发展需求

教育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的开展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并且依赖于社会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技术层出不穷。因此,高校开展艺术教育,以及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都要与时俱进,顺应社会大环境变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为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的融合提供有效支持,激发传统文化的发展潜力。

三、我国高校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一)过于注重专业教育,文化素质教育比重较低

(二)教学模式过于刻板,不利于传统文化的渗透

(三)教学条件不完善,缺乏良好的应用环境

四、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一)明确教育目标,坚持文化与艺术并重的发展方向

(二)完善教育机制,为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保障

(三)构建立体教学阵地,扩大传统文化对艺术教育的影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