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联,因他而寿——著名对联学者、南昌大学教授龚联寿先生专访(下)

时间:2024-05-04

□ 本刊记者 傅海青

世有贤者,其名号多能彰显自身业绩,道德文章皆涵括其中,联寿之名恰合于斯。寿者,生命也;联者,偶句也。龚联寿先生锐志于楹联文献之学,穷年累月,孜孜矻矻,佳篇迭出,是其寿寄于联而联衬其寿也。冥冥之中,莫非天命有所托焉。

清晨,南昌首班公交车报站的声音传入耳边,龚联寿醒了。他起床,穿戴整齐出门晨练,这是一天中唯一一次出门,其他的时间都在书斋里,埋头勘校《楹联纪事》。

10月14日,九九重阳节,是龚联寿先生八十岁生日。应本刊之邀,他录了一段生日感怀的视频,这是他半年来唯一一次“旁骛”。

他活在一份紧绷的日程里,争分夺秒,于故纸堆中寻宝,咬菜嚼根,搜罗爬梳,披肝沥胆,为使内心秉持的理想在现实中拥有更多腾挪和发挥的空间。

龚联寿退休前是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为中文系古代文献专业硕士生、新闻系硕士生、本科生开设楹联文献、近现代报学等课程。1989年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复旦大学,师从贾植芳教授。先生编著之《中华对联大典》,上起唐宋,下迄当代,以联人为条目,340万言。其后,旋主持点校明清与民国联话专书37种,集为《联话丛编》,煌煌八册(含索引册),风行至今。学人之专著常征引之;对联人则以拥有龚联寿编的几部大书为荣,并将此视为行走对联江湖的傍身标配。

完成了《中华对联大典》《联话丛编》,龚联寿就此搁笔,并不影响其名山事业,但他选择了重新出发,再编巨著以弘联之胜景。

《江西对联集成》江西古今文人联语第一部大型总集

2017年出版的《江西对联集成》约200万字,乃迄今为止有关江西对联的第一部大型总集,也是《中国对联集成》的省卷本。起于东晋,迄于当今。全书分甲乙丙丁四篇。甲篇为有名有姓者,以联人生年先后为序。乙篇为无名氏对联。丙篇为集体对联,按时间先后为序。丁篇为对联故事。征引资料通检、联人索引、主题索引附于正文后。

“在《江西对联集成》出版之前,全国已有十几个省都出了对联集成。江西楹联资源丰富,不能没有动作。”江西省楹联学会会长文师华说。2009年10月,江西省楹联学会正式启动《江西对联集成》编撰工作,由文师华、龚联寿分任主编、执行主编。各省的对联集成按照中国楹联学会要求,按对联分类编撰,而江西在民国时期完整的对联专辑就有20多种,如果按对联的类别编撰,就影响了别集的完整性。龚联寿拟编成江西文人对联集,就改变体例的想法和中国楹联学会领导多次交流,获得了同意。

江西对联集成按时间顺序编写,历史脉络清楚,完整地把个人对联别集保存下来,还有大量1949年以前的旧联与对联故事,既有学术性,又有观赏性,既方便读者阅读,也便于学者研究。

《江西对联集成》陆陆续续搞了十年时间,龚联寿耗费了大量心血。每一个作者都要撰写小传,为确保准确无误,均一一查证。为了发掘更多的珍贵资料,他天天泡在江西省图书馆,早出晚归,在古籍部搜扒。中午也不回家,饭后困倦,只能趴在阅览室的桌上打个盹儿。有一天实在困得不行,躺在桌子上睡着了,迷迷糊糊之时,眼前晃来一个人影,走近大声训斥:“你怎么能在桌子上睡觉呢?”面对这一声当头棒喝,龚教授尴尬地笑笑,捡起扫地的斯文,继续工作。

为了弥补对联不分类的不足,龚联寿与南大古籍部的邵永初老师坚持编撰了全书作者索引、主题索引。索引的一步到位,大大方便了阅读和研究。

由于经费不足,很多琐事,如排版、装帧、印刷等都由龚联寿亲自操刀。书籍排版的那一年时间,他每天骑自行车从家到印刷厂车间盯版。印刷厂在南昌市郊区,骑行40分钟才能到达。他反复琢磨版式,亲自设计编排,就连纸张的使用、装帧设计他都亲自操作。书籍全部采用竖排版,以体现对联的古雅。为节约纸张,分上中下三栏排版。

学者胡迎建先生这样赞美龚联寿:初骑单车电动车,继而驾乘摩托,终日奔波于市区内外而自得其乐,一为讨回失去之光阴,二为亲和天地,相悦人文,其所臻之境,诚乃前圣之“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但身心康健的龚联寿还是没能熬住,由于劳累过度,一天晚上突感不适,家人将他送医院,医院立即实施抢救,被诊断为腔梗。住院治疗半个月才恢复正常。

《楹联纪事》继诗、词纪事著作之后楹联纪事之首创

武汉大学曾伯藩教授题赠龚联寿曰:

楹界愚公,移山三座;

联书精品,寿世千秋。

完成了《中华对联大典》《联话丛编》《江西对联集成》,龚联寿已经成为当今对联界高山仰止的人物了,然而先生没有停止脚步,他又着手编著一个更大的家伙——《楹联纪事》。此乃继诗、词纪事著作之后楹联纪事之首创。

《楹联纪事》启动于1994年,约500万字,收录作者近5000人,且有作者头像及相关联语书法真迹图片约4000幅,该书再次获得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资助。书名由吴小如先生题签,白化文教授作序,首席学术顾问为贾植芳先生。参与编撰人员40余人,其中有年逾古稀的学者,也有文献学方面的中青年学者和硕士研究生。对五代至民国期间(下限为1948年)联话、诗话、词话、总集、别集(联语及诗词)及杂著(征引书目二千余种)中有事可征的联语,作全面系统的辑录整理。凡记述各阶层人物之活动或故事者、名家名联有名家鉴赏者、名家或无名小家以联语得名而有事可征者,均予收录。

《楹联纪事》在楹联研究方面,既是原创性的,也是总结性的,填补了学术空白,将为新学科的建设,楹联创作与研究以及其它文史研究,提供信实、丰赡的文献史料。

龚先生在前期成果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资料,目前已基本完稿。

《楹联纪事》对入录的联语作者,大都配以原刻、原绘头像或照片,其中不少资料为首次披露。兼任搜图的徐玉福先生,经常利用出差、开会的间隙,前往各大图书馆查找翻拍图片资料,有时还不惜代价,上网竞拍。故此,该书实为韵文范畴第一部图文本纪事之作,既合于“读图时代”之要求,更能引发读者的兴致。

龚先生说:《楹联纪事》是他所有“大部头”中最为复杂的,凡有事可征之联全部收录,明确每一副联在哪里出现,有何评论。文献的阅读量非常大,搜集资料的范围也很广,日记、年谱、墨迹、手迹等资料都要看。题款文字迹不易识读的,还要请书家帮助辨识。

查阅期刊报纸这一系列繁杂的工作都是龚先生亲自完成。他搜寻的边界早已溢出了对联。他将南昌大学图书馆从同治年到1949年一整套400本《申报》全部借出,一本本翻阅,发现哪一页有对联就夹纸条,做卡片,详细记录下来,随后交给文献学研究生抄录,后来研究生毕业陆续参加了工作,“抄录工作只能由我一个人做了。”他用最原始的手抄方式做着最前沿的研究,搜集资料“运载过五车”。这期间还出了两次车祸,住了三次医院。工作断断续续地进行着。凡事缘聚则生,古籍整理更是如此,需要等待条件,等待状态,等待机缘。

最艰巨的是字体简转繁后的校对工作,出版社要求繁体字出版,简转繁在电脑上可以一键完成,但精准适配性差,很多字转换后转错了,更需要认真勘校,逐字审查。

龚先生看上去似乎不修边幅,但内心秩序井井有条。精细,是他性格中带有的一种穷尽全力的治学的方式,凡经他校过的稿子,标点都仔细标出来。

首届梁章钜奖获得者陈树德先生曾感慨:龚联寿先生乃著名楹联典籍学家,当今梁章钜是也。典籍学以编纂他人著述为主,编纂者辛辛苦苦,搜集资料,挖掘宝藏,勘校正误,编印造册,使得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扬。这种为他人扬名,使广大读者受益的工作,真正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

龚先生七十岁生日时,陈先生特赠联曰:

联文传教化,沥血呕心,百载常思真事业;

寿考得安康,先人后己,一生只作嫁衣裳。

风流最是龚夫子他治学严谨,但是生活中却没有一丝刻板

龚联寿身形魁梧,威而不猛,脸上有岁月留下的沧桑。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但在生活中却没有一丝刻板,反而轻松幽默,活泼灵动。

前些年,大学同学聚会,龚联寿突发奇想,将当年毕业照片上的头像,一个个放大成硬币大小的圆形图片,再绕着篆印排列两圈,烧制到瓷盘上以作纪念。毕业照瓷盘就摆放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那一代大学生风华正茂,个个清瘦,但眼神炯炯。半个世纪过去了,同学们都走到了人生的暮年,有的已经离去。龚联寿尊重时间在他身体上的反应,但他时时提醒自己要与无法躲避的年龄以及固化的思维抗争。

接触过龚联寿的人,都能感到他朝气胜于暮气,很多年轻人才会玩的软件,他都应用自如。

其弟子张小华博士自叹不如:龚老师用的笔记批注软件,我都不会使用。

龚先生八十岁生日,他没搞任何仪式,晚上和家人共进晚餐,老伴的贴心祝福和孙儿的清脆笑声就是最温暖的礼物。

张小华博士感慨于老师的潇洒率真,以“风流最是龚夫子”起句写了八首绝句,作为老师八十寿礼。

风流最是龚夫子,独宅寒斋度始春。

手倦抛书花样起,视频自晒足童真。

2018年农历春节,龚老师全家去度假,他不愿意出去,一个人在家看书,看书累了做做汤包,拍成视频,发了一份晒到朋友圈。

风流最是龚夫子,图画学车迎古稀。

醉里欢歌风日好,四时滕阁彩云飞。

2010年龚老师学驾照,在一叠卡片上作笔记,标志何时打方向盘,何时换档,他以六十九龄,驾照一次性考过。

风流最是龚夫子,三五友朋游艾溪。

仔帽微斜轻按剑,英姿飒飒水鸥迷。

2011初夏,龚老师与其同学游艾溪湖,周鹏程先生好摄影,带了一堆道具,龚老师戴着牛仔帽,拿着剑在湖边摆POSE。

风流最是龚夫子,不独校雠功力深。

图帧版心皆布局,雅淳书票赠知音。

龚老师爱好设计,他自己出书,版式由他设计,他还帮同学、朋友设计。

风流最是龚夫子,时尚终端亦醉心。

晨选图来昏配乐,浑然不觉白云深。

龚老师跟得上时代,手机硬件等均用新式的,微信、支付宝、美摄等APP用得很溜,经常做美摄。

风流最是龚夫子,自忖体能昨不如。

何物可兼箱与骑,灵光一动逛闲鱼。

龚老师脚疼,为了方便出差,他上闲鱼网淘了一个行李箱,平坦的地方可以当电瓶车用。

在客厅书山下,一个四不像的黑箱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龚教授笑呵呵地推出黑箱子说:“这就是我网购的行李箱。很多机场在转机的时候,需要走很长的路,我的脚因车祸无法长距离行走,就在网上买了能骑着跑的行李箱。”说着,他麻利地拉出扶手,在客厅骑行一圈,如同一个驾驶电动车兜风的顽童。

风流最是龚夫子,医院寒斋来自如。

心事不唯伤与病,车型列队白眉舒。

2017年上半年龚老师住院,但他每天都回家,回家时不让儿女接,用微信打车,他不打的士,专门打快车,因为快车的车型多,每一次他都把坐的车型记录下来,居然记录了96种车型。他说既锻炼了脑子,又增长了知识,好玩。

风流最是龚夫子,西食中餐换盏勤。

调得六朝门里臛,易牙伊尹愕纷纷。

龚老师喜欢西餐,也善烹中餐,其公子六朝门店有些菜品的配方是龚老师琢磨出来的。六朝门因其质量稳定及经营方式,老店开了近二十年,成了中山路上的一个地标。

对年轻人的期望接力文献研究,造福子孙后代

目前龚联寿正在全力以赴做《楹联纪事》的扫尾工作,手头的资料已经全部录入完了,“争取能在2021年底完成。我哪里也不去,什么活动都不参加,整天关在家里。”他在一方斗室中,将往昔的联人联事逐一激活。

工作累了就眺望一下,窗外就是壮观的滕王阁,一千三百四十六年前的重阳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23岁的王勃从山西来到江西,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如今,除了高楼林立外,自然风物好像没有多大的变换,但人的变化很大,当代年轻人中能有几个王勃。

对联文献工作为对联研究创作提供信实可用的资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文化工程。其工作量巨大,需要年轻人接力,“当然我们欣喜地看到已有年轻人关注此项工作。”龚联寿坚韧而乐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记者手记

本刊2021年6期刊发了龚联寿先生专访上《联,因他而寿》,在社会上引起良好的反响。

盛夏某日,山西民建画院副院长、著名人物肖像篆刻家王志强先生捧着杂志来到本刊编辑部,激动地说:这位龚联寿教授太了不起啦,我想为他治印一枚。之后,王先生在工作室切磋琢磨,飞刀上下,为龚联寿先生制作了一枚6*8*3cm的人物肖像印章。

得知龚联寿先生重阳节80岁生日,王志强先生又特意装裱了条幅,10月13日下午王先生将刚刚做好的条幅及之前刻好的印章送到杂志社。记者立马约了顺丰快递。龚联寿先生生日当天即收到了这份特殊的礼物,他高兴地展示出来,还特意拍小视频以表感谢。

山右与江右,皆文人鼎盛之地。1300多年前,王勃乘船至南昌,行程三月余。如今,顺丰一日即到。我们感慨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同时,亦感慨龚先生巨大的人格魅力,方有此天人感通,成就一段佳话。

看着龚教授发来的视频,本刊小编吴世超立马题贺联一副:

躬耕联亩益高寿;

再续韦编福大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