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用四柱构思法高效写作对联(三)

时间:2024-05-04

□ 曾小云

扫一扫听精彩讲解

四、四柱构思法的错误作法和修改办法

在指导和阅读过程中,笔者自觉不自觉运用四柱构思法来修改和衡量对联作品,发现一些联作存在不同程度的四柱失衡、失重的问题。主要有四种情况,可以通过修改和调整,达到稳定和均衡。

(一)四柱数量不全。即四柱不全,只有一柱,两柱或三柱。

如题知音联初稿云:

管鲍之交,胸怀宽广;

困难与共,世界清和。

上联用典,写了两个人物,管仲和鲍叔牙。下联没有用典,没有人物。管仲和鲍叔牙,只有这两根柱子,撑不起来。故笔者提出修改思路,找另外两根柱子。修改定稿如下:

流水高山,谁继钟俞绝响;

翻云覆雨,何如管鲍贫交。

找到两个人物钟子期和俞伯牙,与管仲和鲍叔牙两两配对。两组人物,维系了全联的均衡。

又如题卫夫人联初稿云:

瑶月生涑水,濯我清神,笔阵银钩长烂漫;

流觞属兰亭,遗君秀骨,墨池春草自婆娑。

此联三个分句,总体感觉辞藻华丽,结构松散,找不出四柱所在。为了均衡文质,强化结构,笔者建议用四柱法,确定四个关键词作为四根柱子。通过反复阅读联料,作者从后人对卫夫人书法的评语中找到八个字“宛然芳树,穆若清风”,遂把芳树和清风作为两根柱子。又从“隶书尤善,规矩钟公”找到第三根柱子钟繇。规矩钟公,意即卫夫人师法钟繇。接着找第四根柱子。由卫夫人的老师钟繇展开联想思维,考察师承关系,很容易想到另外一个名家王羲之。王羲之的老师之一就是卫夫人,遂确定第四根柱子。作者以四根柱子为框架,修改定稿如下:

宛然芳树,穆若清风,笔阵银钩穷奥妙;

度法钟公,神传逸少,墨池健骨自纵横。

芳树、清风、钟繇、王羲之构成四柱,维系了全联的稳定和均衡。

(二)四柱关联不强。主要表现为四柱之间缺少有机关联,勉强凑合一起。

如题南京栖霞山枫林湖水榭联初稿云:

岚气半涵吞碧影;

丹枫群起战秋声。

此联的四柱为:岚气、碧影,丹枫、秋声。岚气和碧影关联性不强,并非常见组合,即使符合实景,亦无美感,没有感染力。修改办法是,换掉岚气,保留其他三根柱子。当然其他地方也要作相应改动。修改定稿如下:

白日孤颓沉暮影;

丹枫群起战秋声。

将岚气换成白日,和暮影形成关联,也与丹枫互对更为工巧。

(三)四柱典型不足。主要表现为意象选择欠精当,典型性和代表性不足。

如题某校月泉音乐室联初稿云:

月追方外乐;

泉伴梦中音。

为了强行嵌字,作者选定月、泉、乐、音四个意象作为四柱构架全联,但乐和音意思相近,意象近似重复。建议保留月、泉两根柱子,将音、乐换成其他更具象的意象,比如琴、松之类,构造出稳定、均衡的四柱。

又如题重阳节联初稿云:

把酒长吟,醉篱菊清香,茱萸紫艳;

登高远眺,喜三秋天碧,万壑树红。

此联后两个分句,四根柱子为菊花、茱萸,天、树,其中三根是植物名词,严重失衡。建议将树换成其他,定稿如下:

把酒长吟,醉看鬓角紫萸,樽前黄菊;

登高远眺,最喜一天云碧,万叠山红。

定稿的四柱为:紫萸、黄菊,云、山,前组是植物,后组是天文地理,两两组合配对,维系全联的均衡。

再看自怡园南大门建筑群联:

园林甲潍县之先,伴绛雪幽香、青筠雅趣;

珠履遍齐疆以外,游碧荷湖上,绿柳亭前。

绛雪是天文,青筠、碧荷、绿柳是植物,明显失衡。

(四)四柱虚实不均。或三柱虚、一柱实,或一柱虚、三柱实。

如长沙市白沙古井公园茶艺馆联云:

一园月色和茶煮;

万古泉声带韵流。

四根柱子似失衡。月、茶、泉三个意象是实物名词,韵这一意象虽然并非抽象名词,但感觉轻、空、虚。从感觉角度上看,月是视觉、肤觉,茶是嗅觉、味觉。茶和月体现了感觉变化,但泉和韵都是听觉,缺少变化。建议将韵化虚为实,将稍嫌虚空的词换成更有形象的词,修改如下:

一园月色和茶煮;

万古泉声漱玉流。

月、茶,泉、玉,四根柱子体现了整体的均衡。泉,比韵更具象可感。将泉流漱石之声比喻成击玉之声,既有听觉又有视觉。

五、问题讨论

第一,构建对联的框架为什么是四柱?能否用二柱、三柱、六柱甚至更多柱子?

笔者认为,四柱更符合中华民族崇尚对称、均衡、平稳的文化心理。四字成语是最常见、最稳固的成语形式,四言铭文是最端庄、最稳重的实用文体。影视剧主角最好是两男两女四人。打扑克、麻将,最好是四个人,三缺一总觉得缺失什么。故从适用范围和文化心理角度,笔者提出四柱,而非二柱、三柱、六柱。

第二,对联写作要求工力悉敌、铢两悉称,和四柱均衡异曲同工。那么,工力悉敌、铢两悉称与四柱均衡意味着平均用力吗?

笔者认为,工力悉敌、铢两悉称与四柱均衡并非平均用力。工力悉敌、铢两悉称,只是就总体而言,并非每个字、每个词、每个分句都要使用相同力量,承担相同重量。四柱法主张抓住重点,重力放在四个关键词上,由这四个关键词承担支撑全联的重任。只要这四个关键词能够确保全联大体稳定和均衡,其他词语在对仗上略宽亦可,在程度、重量等方面不相称、不相当亦可。

如金安清题三潭印月静凉轩联云:

半塔斜阳颓老衲;

一池残叶战秋声。

上联写颓败气象,下联写战斗精神。上联轻下联重,上联弱下联强,同样能够达到总体均衡。正如书法上横短下横长,不但不失衡,反而能够达到均衡。老衲对秋声,一实一虚,似乎不稳不均,但因为此联的四柱是塔、斜阳、池、残叶,加之“战”字非常给力,振起全联精神,故依然能够保持大体稳定和均衡。

第三,前人是否提出过类似四柱法的构思方法,是否有联作暗合四柱构思法?

前人没有明确提出四柱构思法,不过有以柱子为比喻的提法,也有不自觉暗合的情况。以吴恭亨《对联话》收录的两副对联为例。如金安清题苏文忠祠联:

一生与宰相无缘,始进时魏公误抑之,中岁时荆公力扼之,即论免役,温公亦深厌其言,贤奸虽殊,同怅君门违万里;

到处有西湖作伴,通判日杭州得诗名,出守日颍州以政名,垂老投荒,惠州更寄情于佛,江山何幸,但经宦辙便千秋。

吴氏云:“案此特宰相、西湖二个柱义绾合东坡,乃如许簇簇生新,岂非思想之效力耶?”柱义,笔者理解为像柱子一样起支撑作用的关键词。吴氏认为宰相、西湖就是可以支撑全联的两根柱子。此处的思想,笔者以为是指构思、想法。因为像“到处有西湖作伴”这样的表达,前人早就有过,不见得有多么新颖、超拔。以宰相、西湖为两根柱子展开联想,可谓构思巧妙,故云“思想之效力”。下面尝试用四柱法来还原作者构思的大体过程。首先,以人和地为联想对象,与苏东坡搭建起关联和连结(“绾合”),确定两根柱子:宰相、西湖(“柱义”)。其次,继续以人和地为联想对象,由宰相生出第三根柱子君门,由西湖生出第四根柱子宦辙。之后,以宰相、君门、西湖、宦辙这四柱为基础和框架,充实血肉,丰富内容,构建起全联。此联也启示我们,无论一副对联有多长,都可以运用四柱法构思。

再看第二副,田金楠题渔浦书院云:

渔雷泽屠朝歌,人之起贱贫,有为亦若是耳;

浦鸳鸯谷龙虎,地与钟灵秀,斯文不在兹乎。

此为嵌字联。如何巧妙嵌入渔浦二字?继续尝试用四柱法还原作者构思的大体过程。首先,确定两根柱子:渔、浦。其次,展开联想思维,由渔想到人事,由浦想到地理,初步确定人、地两根柱子。然后,想到大舜渔于雷泽,慈利旧时八景有鸳鸯浦。之后在渔、浦、人、地这四个关键词与书院、教书、育人、为学、为人、奋发作为、钟灵毓秀等题目和主题之间搭建关联和连结,最终完成全联。以上两副对联,其构思过程大体暗合笔者提出的四柱法。

第四,能否举例用四柱构思法写诗?

七律有四联八句,中间两联一般对仗。每句诗在全诗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一般而言,中间四句,也就是颔联和颈联,是最重要的,是支撑全联的重要柱子。只要写好了中间两联,一首律诗成功了一大半。下面以笔者一首七律为例略谈用四柱法写七律的方法。《题路遥》云:

平凡亦有志凌霄,卓立高峰仰路遥。

笔似矿机深处掘,思如烟草慢中烧。

悼红轩耐十年苦,白玉楼传九阙招。

开卷渐流成海泪,合书犹撼拍天潮。

此诗最先完成颔联和颈联。从大量材料中,笔者找到矿机、烟草这两个典型标签,作为颔联的两柱;发挥相似、相类联想,找到曹雪芹、李贺这两个著名人物,作为颈联的两柱。颔联和颈联,分别运用比喻和拉人作衬手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手法,突出体现了路遥的勤奋刻苦精神。四根柱子不仅撑起颔联、颈联,也撑起全诗。

六、结语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杠杆),我可以撬动地球。笔者要说:给我四根柱子(关键词),我可以搭起整个对联大厦。《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笔者要说: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全联。四柱构思法的实践,拓宽了笔者创作、研究和教学的视野。除四柱法之外,笔者还尝试运用跨界思维,引入当今盛行的高效学习方法,探索研究了思维导图法、九宫格法、填空法等对联构思方法。今后,这些对联写作高效方法将陆续推出,敬请联友关注,欢迎不吝赐教,以帮助笔者不断完善,从而为对联作者尤其是初学者解决痛点提供更多样更实操的方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