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文 |邹宗德
宋·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别材”,是指诗人对诗歌创作要有独特的才能。不是只靠书本学问就能写好诗的,这种特别的才能如审美直觉能力、艺术想象能力等等;别趣,意思趋向各异,特殊的意趣。指诗歌有特别的趣味,不是发发议论、讲讲道理就可以成为诗歌的。
文之妙者为诗,诗之精者为联。所谓“妙者”,自然包含妙趣也。对联和诗歌所追求的意趣是相通的。如湘潭周系英题长沙岳麓书院联: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湘水即湘江,是流经湖南境内的最大河流,注入洞庭湖后再汇入长江。这里的“大江”即长江。长江的非凡气象,自古就被人歌颂。无论是从长度还是流域面积,湘江都是长江水系的小字辈。而在小小湘江眼里,万里长江竟然是湘江的“余波”、晚辈!一省之河,竟然轻视一国之河?于是有很多人说:这副对联的作者不知天高地厚、夜郎自大、狂妄轻薄!其实,这种不合逻辑的写法,就是为了强调上边要表达的主题。“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是什么意思呢?濂溪是道州(今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的一条河名,宋朝的周敦颐世居此地。晚年时,他隐居江西庐山莲花峰下。峰前有条溪流,于是他就以老家的濂溪命名,自以为号,并将所居之地命名为濂溪书堂。因而世人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何许人也?他是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被称为“上承孔孟,下启程朱”的先贤,受到历代尊崇。南宋学者胡宏等人开创的湖湘学派实际上继承和发展了由周敦颐开创,程颐、程颢发展完善了的宋儒理学。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张栻称他为“道学宗主”。了解了周濂溪的地位,你就能理解下边的意思了:即使滚滚东去的长江,也不过是湘江的余波而已。它颠覆了人们认识的一般规律,与人们的正常逻辑不谐调,于是制造包袱的悬念之趣便应运而生。这种意趣叫无理而妙,也是古典诗歌中一种常见的艺术手法。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笔者在对联创作中,也崇尚这种意趣的追求。如题长沙白沙古井公园茶艺馆联:
一园月色和茶煮;
万古泉声带韵流。
白沙古井公园内有著名的白沙古井。写茶艺馆的对联既要与茶相切,又要与井相切。怎样写出品茶之美?在撒满月光的白沙古井公园,幽雅静谧,仿佛能听到泉水汩汩的声音。此时烹茶,心身获得愉悦,灵魂得到净化。不过,这种环境,一般的联家都能造境。如果能营造出一种无理而妙的情趣,作品就能出新出彩。“月色”本身是有美感的,有美感就有诗意。煮茶也是一种很雅致的意象。把月色与煮茶联系在一起,美感度成倍提升。把月色和茶一起烹煮,更是奇思妙想,所谓“趋向各异”者也。联语的意境就更加空灵了。
不过,这种意趣的营造也是需要创新的,别人用过的,你就不能再用;甚至自己用过的,也不能再用。我在白沙古井公园茶艺馆联中是“煮月色”,在岳麓山穿石坡临水阁就不能再煮月色了,而是换成了煮云:
名茶雪煮香穿石;
大麓云飘醉入壶。
临水阁也是茶楼,茶楼位于岳麓山穿石坡,“香穿石”一语双关,既指茶的香气香了整个穿石坡,又指茶香能够穿透石头。后一种理解“无理而妙”,有一种独特的意趣,将茶香的浓郁形容到了超乎常人的想象,更富有诗意。但是,这并不是描写茶香的极致,因为这还只能算一种小意趣,大意趣还在下边。能够穿透石头的茶香弥漫了整个岳麓山,山上的白云闻到这里的茶香也被陶醉了,醉得掉落到了这煮茶的茶壶之中。当我脑海中出现这种构思的时候,心情舒畅极了。白云掉入茶壶,这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但是我们审美希望它发生,如梦如幻,太美了,这是真正的审美梦。前一联煮月,这一联煮云,艺术审美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如果两副联都是煮月或者煮云,那就没意思了。
人之无趣,形同槁木;诗之无趣,其味如蜡。有趣的东西更容易打动人的灵魂。如一位联友题梯田联:
万级青梯连日月;
千条仄径涌烟云。
这副联语属于四平八稳之作,我把它下边改为“千条金带捆烟云”之后,不仅对仗更加工整了,而且一个“捆”字就使联语的情趣突兀而出,让读者眼前一亮,心头一震,立马打动到读者。所以说,诗要另有一种特殊的才能,这和多读书有学问没有什么关系。这个“捆”字的运用,应该可以说明这一点。
严羽提出的“别趣”说,引起很多争议。刘仕义《新知录》云:“杜子美之诗所以为唐诗冠冕者以理胜也,彼以风容色泽放荡情怀为高,而吟写性灵为流连光景之词者,岂足以语三百篇之旨哉?”对《沧浪》“别趣”之说颇为不以为然。其实,“趣”可以指志趣、情趣、风趣,又可以指理趣、玄趣、禅趣。它是一切著作思想内容的通称,兼包所有著作的共性。别趣则不然,顾名思义,是指别样的情趣,是一种狭义的“趣”,它并不是反对一切的诗意之趣,而是强调不同于其他著作之说理和言情,这样就指出了诗和哲学的分别,也划分了诗与文的界限。如笔者题四川叙永水潦乡岔河村鸡鸣三省大峡谷联:
二水如刀,土地开怀削峻峭;
三山似鼎,江河煮酒论英雄。
鸡鸣三省大峡谷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处。赤水和渭河在此劈崖交汇,形成三足鼎立的绝壁奇观。笔者突发奇想,在这个三足鼎立的地方置巨鼎以煮酒,当是无上之妙。因为赤水河被誉为美酒河,红军长征的时候,曾在此召开鸡鸣三省会议,正好煮酒论英雄也。这正是我们写诗写联需要的“别趣”。这种“别趣”,是诗人的“兴趣”所致,是一种自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境界。所以盛唐诗歌大多也有理在其中,而更有丰富隽永的审美趣味,与宋诗里充斥着的道理、理性、议论有天壤之别。煮酒论英雄,论一些什么?表达什么主题,都交给读者去体会。这就是诗联要有“意无穷”的特征,即是诗联的语言可以完结,可以平淡,而诗联的意境却是无尽的,妙趣是深远的。再如笔者题湖南新宁舜皇山联:
山因舜帝成名,耸千丈而高衡岳,拔地湘南,为岭树瞻云就日;
我倩仙家施法,挂五弦以接苍梧,横琴天下,替吾民解愠阜财。
联语下边“我倩仙家施法”,如何施法?“挂五弦以接苍梧,横琴天下”“五弦”乃五弦琴,舜帝所弹之琴也。“苍梧”,即苍梧山,舜帝陵所在地。可见,请仙家施法用的五弦琴和与其连接的苍梧山,与舜帝渊源极深,这两个意象不是随意挑选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冒出这种十分奇特的构思,竟然希望在舜皇山和苍梧山之间拉上五条弦,架上五弦琴,气势之大,凡人是做不到的,只能倩仙家施法了。接着,“横琴天下”作进一步补充,既坐实到了舜帝的五弦琴形象,又突出了主题。歌颂了舜帝经天纬地之才,也提醒后来的统治者向舜帝学习,“横琴天下”“阜财解愠”。这是诗联表达义理的境界。是一种“妙悟”的体现,而非是对文章、义理的搬弄和说教。严羽以“别材”“别趣”之说反对宋诗的“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不良倾向。提出要有意境和诗人自己的审美情趣。要“妙悟”而非“穷章尽理”,要有“别材”而不是搬弄文字。为后代楹联创作提供了借鉴。这一种技法应该是楹联创作中最高级的一种。笔者亦每每有践行之作,如题湖南邵东荫家堂联:
数十尾粮船,承载神奇故事,财源滚滚,岁月沧桑,但看蒸水前流,杰构犹余商贾梦;
百八间房屋,排成富丽迷宫,院落深深,廊檐苔藓,相问主人安在,轻舟已下洞庭湖。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荫家堂乃清代富商申承逑兄弟修建,申承逑兄弟以贩粮发家,粮船常常从邵东蒸水入湘江经洞庭湖而运往湖北等地,故在联末笔者营造了一种别趣:“相问主人安在,轻舟已下洞庭湖”,使联语的意象表达达到最高潮。这种别趣有点时空穿越的混搭。
又如题湖南怀化洪江古商城联:
溯千载时光而上,若遇古人,问财富如何聚起,再如何散去;
携四方山色而来,似翻新史,看繁华怎样衰微,又怎样重生。
洪江古商城是明清至民国时期的财富集散地。如今人们游览古商城,大多关心商贾们实现财富梦的故事,很少有人关注这些商贾们后来衰落的原因。笔者在联中以“若遇古人”四字,穿越时空,引发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这也是一种诗意的别趣,它是抽象说理所达不到的艺术效果。所谓不运用逻辑推理,不把话说尽而有言外之意,才是上等的表达方法。这种表达方法或者是虚构的、荒诞的、不合常理的,有时甚至是故意违背常规,装痴装傻,制造包袱,激起读者的审美欲。如题君山联:
几度过君山,每欲满倾洞庭水,岁岁年年,洗去千秋斑竹泪;
三声敲橘树,相道曾传柳毅书,寻寻觅觅,流来一脉爱情泉。
我明明知道斑竹上的斑点是洗不掉的,却偏偏要去洗;明明知道从柳毅井是不可能进入龙宫的,可我偏偏要寻寻觅觅。真是如痴如狂。不过,这种痴狂要把握好分寸,一定要合乎读者的审美要求,否则就会让人觉得别扭、不自然,甚至还会被人误为作者精神上出了毛病。没有一定的艺术造诣是很难把握这种艺术技巧的,因为这种“别趣”不是一种实在的“象”,而是一种含蓄、缥缈的状态,一种空灵、淡泊的艺术境界,是无法得出明确概念的。如题湖南新宁西村坊联:
数百年宅院,任雨洗风磨,相看月挂檐头,为村守望;
三渡水牌坊,赏精雕细刻,恍见梁巢幼子,待母归来。
西村坊是一个古村落,这里保存有贞节牌坊,写贞节牌坊,存在一个古今理念相隔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把它转换成了一个古今永恒的主题——母爱,又用“梁巢幼子,待母归来”来表达这一主题。这种“别趣”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使读者的心灵得到震撼。优秀的诗联作品不是外在形象的任意堆砌,不是现实世界的复制和模仿,更不是从贞节牌坊上抄袭下来的封建青苔,而是诗联家真性情与净化过滤后的外在物象水乳交融的产物。诗联之情,当从“象”中“妙悟”而来,妙悟出别趣。这种“趣”须是情与景、意与境之间的浑然天成,无人工斧凿之痕,无丝毫雕琢之感。情融于景,意蕴于外。完美的意蕴是性情的自然流露,正如《庄子·山木篇》所说的“既雕既琢,复归于朴”,也像李白诗中描绘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