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侗族文化特征研究

时间:2024-05-04

文|周振坤

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侗族文化中的建筑、艺术等给人一种神秘感,以其独有的魅力而深受现代人的喜爱。本文试从侗族文化的各个角度论述其特征。

一、侗族文化综述

侗族文化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色的音乐文化、舞蹈文化、戏曲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以及工艺文化等。侗族建筑文化中的花桥、鼓楼与音乐文化中的大歌是侗族文化中的三大艺术品,外界也是通过这些元素了解到侗族的特色文化。侗族服饰文化的艺术性较强,其设计很有特色。侗族地区特有的节日如祭牛节、吃新节以及花炮节到来时,侗族人载歌载舞,举办活动,展示出许许多多侗族文化元素。

二、侗族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是侗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一些事物的评价标准。由于地域、气候、生活环境等各方面条件的不同,侗族人的审美文化具有一种现实感怀,或多或少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在信仰方面侗族人们相信人是有灵魂的,宗教当中的安魂术伴随着侗族人的一生。侗族人非常看重生死,他们相信人在身死之后会化为灵魂投胎或者守护家人;对于意外身死之人侗族会认为其会变成恶鬼危害他人,所以必须用符箓镇压。同为亲人因死法不同而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感和态度,归根结底是看死者能否为生者带来利益。

侗族人生活在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的南部山区,造就了他们坚韧的性格和乐观的态度。为了谋生需要各种各样的生活资源和物质条件,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侗族人会在每年的八月十五举行淹牛仪式,部分侗族人也会用母猪代替。此仪式是为了祈求侗族人丁兴旺、村寨兴旺。

三、侗族摔跤文化

侗族摔跤文化距今已经有600余年的历史。在侗族文化的发展当中,摔跤文化深受侗族人们喜爱,摔跤文化是侗族的体育项目之一,同时也是侗族人们日常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侗族的村寨都会举行摔跤活动,侗族的摔跤不仅具有竞技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观赏性。侗族所处的地域环境决定了摔跤文化的独特性。侗族摔跤文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侗族摔跤是一种娱乐消遣。和真正竞技有所不同,侗族的摔跤更像是一场游戏,由于侗族地区地处偏僻,并且常常以村寨的方式聚居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的人们缺乏日常消遣的活动,所以把摔跤当作是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的娱乐手段。

摔跤是侗族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族摔跤在融合其他民族摔跤文化和技巧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摔跤文化。它有自己独特的比赛规则,人们在摔跤时需要双手持一根布条,作用是限制参赛者的双手动作,尽可能地发挥参赛者的臂膀和腰腿的力量,通过提摔、拉摔、抱摔以及绊脚等技巧撞击对手。在比赛当中还会限制对方摔倒的范围、力度以及幅度,这样就减少了选手摔倒受伤的几率。侗族摔跤被称为最文明的摔跤。

创造与自由性,一切事物的创造都有其目的和需求。侗族摔跤运动的形成是在模仿前人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琢磨、改造和完善最终形成的。侗族摔跤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促进族人之间的交流。

传承与参与性,侗族摔跤这种传统体育源远流长。最开始侗族人缺少自己的文字,日常发生的各种事项都会口头相传。在教育体制形成后,家长就会教导孩子要以摔跤为荣,在日常空余时间家中长辈便会亲自面授孩子各种摔跤技巧,摔跤文化代代传承,形成了更加科学和系统的新摔跤技巧和方式。

四、侗族服饰文化

侗族服饰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侗族服饰形成了类型丰富的衣料和款式。侗族的服饰十分讲究,衣服可以整体划分为上装和下装两部分,同时又因男女之别上装和下装又有所区别。传统的上装主要有贯首式、长袍式、对襟式以及琵琶式等,男装主要以对襟式为主,而女装则涵盖了所有类型;传统的下装主要有裙装和裤装,下装当中并无男女之别。

贯首式。贯首式服装是最原始的服装款式,其表面没有添加任何装饰品,原本贯首式的上装并没有设计衣袖,早先只是在整块布料当中挖了一块小孔做领口,而布料两头则会披在身体的前后,后来人们尝试将两块布料拼接在一起,将上方挖洞形成上衣,用绳索系在腰间。再后来又形成了前后两腋缝合,前面做开襟使用。贯首式上衣无男女之别,且主要以无领式为主。

琵琶式。对襟和斜襟以及大襟都是侗族女性经常穿的衣服。由于穿着琵琶式的人像是在怀中抱着一把琵琶因此得名。相比较其他的日常服饰,琵琶式的服装主要是作为女性参与节日的盛装来使用。和贯首式服装一样,琵琶式服饰表面没有任何装饰。

五、侗族大歌文化

大歌文化是侗族特有一种歌曲文化。在最开始,侗族并没有形成自己的语言文化,人们为了记录日常发生的事情就会采用优美的歌声进行信息的传递。大歌属于多声部的演唱方式。大歌的演唱不需要任何指导和工具的辅助,仅利用人们的声音进行歌曲的传唱。在传唱的过程中,传递信息的功能也使大歌的演唱方法独具特色,同时也打破了我国无复调音乐的定论,对我国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侗族的大歌文化主要采取家族传承的方式,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保留数千年的大歌文化。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侗族大歌文化传承造成了一定的侵害,影响了大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从大歌文化的发展看其具有三方面的特点:首先是大歌具有生态内涵,侗族大歌文化形成于自然生态当中,侗族山寨依山傍水,在自然当中有无数的鸟鸣声为大歌伴奏,人们通过对自然之声的模仿形成了大歌文化独特的声调;其次是艺术内涵,大歌的演奏不需要任何指挥和乐器伴奏,人们通过自己的歌唱技巧便可实现,歌声记录着侗族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大歌的唱腔当中需要利用多声部的真假声配以气息冲击的方式进行演唱;最后是大歌文化具有经济文化内涵,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文化为学者研究侗族的发展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同时大歌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对大歌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能够发挥大歌潜在的经济价值。在开发大歌经济文化内涵时不仅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宣传力度,还要选择合适的宣传方式,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

总的来说,侗族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色文化。无论是从生活的角度还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侗族文化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