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叶县明代县署楹联浅赏

时间:2024-05-04

文|尚洪涛

河南叶县位于古代“南通云贵,北达幽燕”的交通要塞,明清时期叶县由汉代昆阳、叶县、红阳、舞阳等合并而成,县令为同知衙五品官担任。因此,明代叶县县衙建制也明显高于其他县衙。大堂前的卷棚既是高级县令在建筑形式上的反映,也是至今我国古代县衙的孤品。

叶县县衙的楹联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各地游客。叶县清代同治六年知县欧阳霖,到任时曾题写这样一副对联:

天听民听,天视民视;

人溺己溺,人饥己饥。

此联悬于衙署大门,告诉全县子民,自己作为一县父母官其言行举止都在上天与百姓耳闻目睹之中。当百姓身陷灾难与困境时,就会觉得是自己没有尽到责任造成的。这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年代实属罕见。

欧阳霖,江西彭泽人,博学多闻,在叶县任上,为官清正廉洁,广施教化,颇有政绩。该联今天由叶县籍著名书法家、“云南一枝笔”冯国语先生重书,悬于县衙大门两侧。

叶县县衙大堂前檐的一座卷棚,为欧阳霖在同治年间所修建。卷棚源于宫殿、庙宇的拜殿。也是县衙级别在形式上的反映,卷棚楹柱上悬一联: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卷棚梢间,还有一副楹联:

山色壮金银,惟以不贪为宝;

江流环铁石,居然众志成城。

此联告戒为官者,只要能做到公正无私,真正关爱百姓,善待万物,那么一县的草木山石都比金银可贵。与百姓同心同德,才会有如江流中的巨石般任波浪汹涌,岿然不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形同长城固若金汤。卷棚这副楹联意义非同寻常,它不仅体现了为官者要有严于律己,亲民爱民的必要素质,更拉近了官民间的距离。

走过卷棚,迎面大堂的门柱上有楹联赫然入目:

我如卖法脑涂地;

尔敢欺心头有天。

此联以县令审案时的口吻针对堂下涉案人而言,上联为县令秉公执法问案的宗旨和誓言,自述其会为民作主,主持公道,下联告戒涉案人要如实招供,不然将天理不容。该联短短十四字,平白如话,却气势凌云,正气凛然。我想会令涉案人员望之生威,使隐瞒案情者不寒而栗。

大堂屏风两旁楹联是:

丹毫一点,乃吾民利害攸关,须念悖出必将悖入;

白日三竿,即尔室公私毕照,莫谓知显不在知微。

“丹毫一点”本说为官者朱笔批阅案件,引申为官员的一举一动及其思考决定的过程。上联时刻告戒为官者举止要审慎,要将百姓利害牢记心头,如果做出有违事实情况的错误决定,将会得到报应。下联讲苍天在上为官者要在青天白日下,做事无论公私,都要光明正大。即使在室内暗箱操作,也难逃脱上苍的法眼。

大堂后的宅门上楹联对大堂楹联作了更进一层延伸和补充:

受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事无知者;

作一事须精一事,庶几心乃安然。

宅门并非县令住宅之门,而是通向二堂三堂的屏障门道。为幕僚办公之处,也是官吏问案中途聚集商议案情之地。有禁卒把守,闲杂人员不能随意进出。这里也经常有门人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刁难并勒索来人。这就是当时的“走门子”或“走便门”。该联告戒门子及幕僚们,你们接受别人半分钱的贿赂,那么你们的人格就低贱到连半文钱都不值的地步了。假公济私受贿勒索会被百姓痛恨入骨的。而下联督促衙署幕僚们要认真办事,明辨秋毫,一丝不苟。这样才无愧于心。

二堂上还有于右任先生手书联: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大字草书,笔墨凝重,神完气足。

三堂楹联:

一尘不染,邪恶永退;

两袖清风,正气长存。

思补斋楹联:

孔子乃至圣先师,每日犹洁身三自省;

吾侪本无名后学,时刻须补过多反思。

此联切题而易懂,悬挂于衙署内,无疑对官吏们有警示作用。

今天,明代叶县县衙修葺后,增加了一些旅游建筑,补充了楹联,悬挂于各景点,但较以上楹联,其格调则自然轻松,如知县宅楹联:

花木清香庭院静;

诗书雅趣画堂幽。

后花园凉亭联:

小有清闲,抱琴怀古;

随其时地,修己观人。

叶县县衙内这些楹联雅正清新,通俗可读,可感可悟,不仅是明清两朝县吏的座右铭,还警示着来此参观的每一位游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