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 吕可夫
挽联,又称哀吊联,即悼念死者、治丧祭祀时所用对联。挽联除了要符合对联的所有规范外,还因其用于特殊场合和所具特殊功用,而有别于其它专用对联。
挽联一般分两种,即通用联与特定联。通用挽联,顾名思义就是可以为所有逝者通用,如:
留芳百世;
遗爱千秋。
流水夕阳千古恨;
凄风苦雨百年愁。
大多意思雷同,文辞老熟,思想苍白,情感浅淡。特定挽联则相反,只能用于特定逝者,尤其是名家之作,大多思想深刻,笔力雄健,文辞隽永,情感强烈。如易顺鼎拟袁世凯口吻集句挽宋教仁联:
既生瑜,何生亮;
卿不死,孤不安。
即别出心裁,剑走偏锋,讽刺揶揄,鞭辟入里,可谓入木三分。
一副挽联佳作,可告慰逝者,安慰生者,感动旁人,广为流传。故自清代、民国至今,其兴也盛,涌现了许多名家力作。如:曾国藩挽乳母:
一饭尚铭恩,况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
虽非亲娘,却写得入情入理,如泣如诉,感人肺腑。章太炎挽黄兴:
无公乃无民国;
有史必有斯人。
短短十二字,高度概括了逝者推翻帝制,创建共和的丰功伟绩与崇高的历史地位,言简意赅,正大堂皇。传小凤仙挽蔡锷:
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十八载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文辞凄美,情感沉郁,既有对英雄的仰慕与早逝的惋惜,也有风尘女子赢得英雄知己的庆幸与自豪,真可谓缠绵悱恻,百感交集。李篁仙挽继室:
千里远偕鸾凤,支撑门户,胜似丈夫,那堪柴米萦怀,空负卿百转柔肠,难带些须泉下去;
十年两折鸳鸯,问讯夜台,应呼姐妹,倘使蘼芜忆旧,当怜我独居苦况,相邀同入梦中来。
娓娓倾诉,直抒胸臆,哀怨难禁,情深意切。彭玉麟挽子:
怎能够踏破天门,直到三千界请南斗星北斗星,益寿延年将簿改;
恨不得踢翻地狱,闯入十八重问东岳庙西岳庙,舍生拼死要儿回。
白发人送黑发人,倾诉老年丧子之恸,直欲涕泗横飞,呼天抢地,裂肺撕心,肝肠寸断。
撰制特定挽联,因被挽对象不同,情状各异,故素无定法,但也有一些共同要求,应尽量遵行,不能随意而为。我将之归纳为准、切、哀、尊、雅五字。
指挽联中作者与被挽对象的关系定位要准。撰制挽联,被挽者与作者之间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特定关系。这种特定关系反映在挽联中,一定要明晰、准确,切不可模糊、含混,更不可错乱。这种关系定位,不一定要在联语中直接表现,但至少要从遣词、造句和语气、口吻上能够体会得出来。
二〇一五年春节前夕,正当笔者阖家准备热热闹闹过新年之际,平日身板硬朗的岳母,却因感风寒而遽然辞世。我撰的挽联是:
半子痛怀深,原心欣长寿无疑,奈何小病竟欺药;
满堂悲泪久,忍眼看新春即至,为甚老人不过年?
这是明白表明作者身份的写法。读这副挽联,读者立马就能清楚地知道作者与被挽者之间属于何种关系。
二〇一七年春节之后雨水节,湖南著名诗人、教师、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老干部诗词协会顾问、推荐笔者入省文史研究馆的伏家芬先生仙逝,我撰的挽联是:
风骚领湖湘坛坫,桃李多家国栋梁,倾一生为教育,不休燃烛吐丝,怀暖春苗花满圃;
荐我于文史馆中,遗情在诗联卷里,差十载望期颐,却恸骑鲸驾鹤,心哀雨水泪盈河。
逝者既是诗坛耆宿,也是前辈,更对我有知遇、提携之恩,因此,挽联就着重突出这些元素,抒发个人的钦佩、感戴和哀伤之情,使读者从中明了作者与逝者之间的特殊关系,也就容易理解作者的哀痛之情。这是以我个人名义撰制的挽联。同时,我还代省老干部诗词协会拟了一副挽联:
笔属一流,名重湖湘,长领骚坛称泰斗;
魂归三甲,春寒料峭,空余书屋话诗联。
这是以组织的名义撰写的,其语气、口吻与前面的个人挽联就完全不同,重点在褒奖逝者的成就,寄托组织的哀思,安慰逝者的家人。
指挽联撰制要切合逝者的情状,或身份,或成就,或业绩,或功勋,或影响,或评价,都要确切不移,恰如其分。使人一读其挽联,即知是挽其人。
二〇一六年春夏之交,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逝世。我与他虽不认识,没有任何交情,但读过他的成名作品《白鹿原》,对他十分仰慕,因而撰联哀悼:
暮春雨,初夏风,两季相交竟乍暖还寒,伤心最是灞桥柳;
青麦苗,黄土地,一生至爱却长分永别,绝笔幸遗白鹿原。
陈忠实为陕西西安灞桥人,是从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其作品也多反映农村生活,除长篇小说《白鹿原》外,还著有中篇小说《初夏》。四月二十九日晨辞世,恰当春夏之交,小麦将收季节。因联语集中概括了逝者的有关主要情况,故紧切莫移。
此后不久,钱钟书先生遗孀杨绛先生逝世,我又撰联悼挽:
脚印化春泥,凭才气一身,抱傲骨一身,正正堂堂立世;
人生原客栈,证百年风雨,洗百年污秽,干干净净回家。
杨绛先生与他丈夫一样,也是著名作家,著有散文集《收脚印》、论文集《春泥集》等。挽联以其著作、化其话语入联,则十分恰切。
此乃挽联最为重要之点。丧事本是人间与家庭最为痛切之事。古代人家办丧事,都要在大门楣上张贴『当大事』三字。因此,挽联一定要饱含哀伤之情,以情动人,以哀感人,不能与丧事的悲伤气氛相违和。
早几年,笔者一位来往密切、关系良好的堂嫂逝世,在追悼会上,我撰制并诵读了一副挽联:
辛劳薄己,贤淑厚人,几十年相夫育子哺孙,天不怜香空有眼;
邵水凄清,资江惨淡,一大家失妇丧慈殁祖,我来哭嫂恸无言。
一想到这位嫂子的辛劳、贤淑,一家三代人的丧亲之恸,不禁悲从中来,数度哽咽。
曾经有一位女联友,在家中排行第九,网名九儿,三十岁不到,正当芳华,却遽然病逝。笔者将心比心,想她父母衰年痛失最小爱女,其悲痛不知若何,乃撰联相挽:
芳华未过旬三,恨天妒青春,伤不能堪泪飞雨;
爱女遽失幺九,悲霜侵白发,恸何以已刀绞肠。
世事唯悲最感人。挽联抒发悲哀之情,本是题中应有之义。故挽联须『悲』,不言自明。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逝者为大』『为尊者讳』。对谢世者,尤其是长者、尊者、德高望重者,必须保持尊敬、尊重,这也是挽联撰制一定要注意的问题。除非是对罪大恶极者,故意以挽联羞辱外,凡挽人必持谦恭褒奖之心。称谓不能随意,语气不宜轻浮,用词不可冒犯,宜多歌功颂德,不宜揭瑕言疵。
著名艺术家、电影导演谢晋逝世后,我曾写了一副挽联:
芙蓉镇阴晴风雨,天云山清凉钟鼓,卅六部好戏连台,期大笔如流,谁知故事遽然止;
艺术家辛苦耕耘,电影史璀璨篇章,五十年传奇谢幕,看高峰之下,人挽花环次第来。
开国上将萧克将军逝世,我也以联相挽:
浴血罗霄始,百战沙场,著开国奇功,百年武毅,终老宝刀,雁啼秋雨伤廉颇;
呕心军校余,一迷诗稿,成善文上将,一旦阴阳,长抛玉笔,鹤唳霜风哭岳飞。
我国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逝世,我也写了挽联:
得之国壮,失矣国殇,冷泪吊灵兮,两弹一星哭先父;
学养弥深,品行弥圣,高山成仰止,千秋万代记仪型。
这些挽联字里行间,无不充满崇敬之情。
有必要指出,有的人写挽联为了紧切其人,往往喜欢以逝者名讳嵌入,即『嵌名联』,这是十分不得体的,是对逝者的不礼貌、不尊重。中国乃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对姓名称呼都有一定的礼仪规矩。姓乃家族所传,名乃父母所取,非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其姓名。对长辈、尊者更不能直呼其姓名。所以许多人除了姓名之外,还取有『字』,有的还取有『号』,以方便其他人称呼。如苏轼,姓苏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时人或后世,多以东坡先生称之。这就是挽联不宜嵌名的道理。因此,在挽联中嵌名,相当于直呼,尤其对长者、尊者,颇为不敬,故不宜为之。
对联虽说是雅俗共赏的文体,然就其文学性与艺术品位而言,雅应该是精品佳作的艺术追求与反映。高雅的文字,其艺术感染力肯定要胜过通俗的文字。当然,雅也要注意分寸,不宜生僻古涩,诘屈聱牙,让人看不明白读不懂。而要让挽联趋雅,就要大量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形象思维,以避免干巴巴的口号式语言文字。我在撰制挽联时,也比较注意这个方面。如:挽联友『小吕飞刀』之父联:
几十年父代春晖,护犊情深,刚逢柳暗花明,恨天意弄人,忍教小草无从报;
六九岁魂归仙国,骑鲸日早,只怨云寒夜冷,伤月轮缺角,竟到中秋不再圆。
挽长沙市楹联家协会老主席佘腾辉先生联:
年尊长,德尊范,学养称师,正欲立程门,万恨月圆催缺早;
家失亲,友失朋,楹联折柱,何堪闻薤露,两眶泪满哭哀多!
挽中国楹联学会原会长孟繁锦先生联:
难忘高帜继联坛,两届领军,竭虑殚精,牛耳十年多呕血;
讵料大星沉病榻,九霄唳鹤,风寒露冷,燕山七月早惊秋。
挽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联:
去国飘零七十年,隔一湾海峡望云,长怀满腹忧伤,唯有诗文消块垒;
离歌慷慨九千里,竟万缕乡愁遗恨,空叹两头母子,再无船票返家山。
这些联作虽不能说文字雅驯,但确实是尽力往雅的方向努力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