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近现代名人挽联小辑

时间:2024-05-04

□ 陶诗秀

挽联,又称哀挽联,其作用是哀悼逝去之人,表达对逝去之人的一种敬意与怀念。我们平时所见到的挽联,大多是通用挽联,针对性不强,而名人挽联由于是针对名人而作的,故带有很强的针对性,都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而且这些挽联大多出于名人之手,有极高的资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秋瑾挽母

一九〇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秋瑾的母亲单太夫人病逝,享年六十二岁,秋瑾由上海返回绍兴奔丧,悲痛地写下了这副挽联:

树欲宁而风不静,子欲养而亲不待,奉母百年岂足,哀哉数朝卧病,何意撒手竟长逝,只享春秋六二;

爱我国矣志未酬,育我身矣恩未报,愧儿七尺微躯,幸也他日留芳,应是慈容无再见,难寻瑶岛三千。

秋瑾由于长期从事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难以侍母尽孝道。联中既表现了作者未报母恩的歉疚心情,也抒发了她决心救国救民的豪情壮志。

●孙中山挽黄兴

一九一六年十月三十一日,民国元勋黄兴不幸病逝于上海,年仅五十二岁。孙中山痛惜哀伤,撰联以悼:

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

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

民初章太炎论同时之军政人物,有九等之说,即一等陈宦军事家、二等张謇实业家、三等熊希龄实行家、四等宋教仁纵横家、五等梁士诒智略家、六等黄兴游侠家、七等杨度运动家、八等唐绍仪贾贩家、九等孙文理想家。孙中山在联中借章太炎之说外,又引西汉随何、陆贾能文不能武,周勃(封绛侯)、灌婴能武不能文和古代清高廉洁的贤士伯夷、柳下惠的典故,盛赞黄兴是文武兼资,不可多得的贤能之才,对黄兴的早逝,沉痛犹深。

●张学良挽扬宇霆

杨宇霆(一八八六—— 一九二九),奉天(今辽宁)法库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历任奉军总参议、陆军训练总监等职,为奉系军阀的核心人物。一九二九年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被张学良枪杀。杨死后,张学良书挽联一副:

讵同西蜀偏安,总为幼常挥痛泪;

凄绝东山零雨,终怜管叔误流言。

杨宇霆长期与张作霖共事,张学良亦视之如父执,故上联张用诸葛亮斩马谡之事,表示杀杨实出不得已而为之的心情。下联引周武王初丧,周公摄政,管叔制作流言诽谤周公,蛊惑人心之罪。用以比杨,表明虽杀杨而仍怜才之心情。

●杨杏佛挽徐志摩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九日,著名诗人徐志摩由南京乘飞机返北平,不幸罹难。时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的杨杏佛撰联哀悼,对这位在新文化运动中表现出卓异才华而在生活中又极富浪漫色彩的友人表示沉痛哀悼,联如下:

红妆齐下泪,青鬓早成名,最怜落拓奇才,遗爱新诗双不朽;

小别竟千秋,高谈犹昨日,凭吊飘零词客,天荒地老独飞还。

●马相伯挽章太炎

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四日,一代国学大师、思想家章太炎在苏州病逝。著名教育家马相伯撰联以悼:

代人民说公道话,替党国讲正经话,卓哉君乎安可死;

言文字似黄黎洲,论品行如顾宁人,髦矣我也得毋伤。

上联赞誉章太炎晚年的言行,『代人民说公道话』,指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北平学生抗日救国的请愿游行(即『一二九』学生运动)时,章太炎致电华北军政领导人宋哲元,言『学生请愿,事出公诚』,并非国民党政府污蔑的图谋不轨,纯属爱国行动。『替党国讲正经话』指电文中『纵有加入共党者,但问今之主张如何,何论其平素?』这是忠告统治者,在国难之际,应团结各方面的力量。

下联用明末清初的爱国学者、思想家黄宗羲和顾炎武的道德文章喻章太炎。

●郭沫若挽张曙

一九四一年,为避日寇的大举侵略,大批文化人士转移到桂林。一次日机轰炸,音乐家张曙不幸牺牲。郭沫若悲愤撰联四副痛悼。其中一联为:

壮烈唱洪波,洞庭湖畔,扬子江头,唤起三楚健儿,同奔前线;

点魂遗冷水,八桂城中,七星崖下,痛飞满腔热血,誓报此仇。

联中『洪波』系张曙所作的歌曲名。『冷水』指桂林城郊的冷水亭,此地是张曙埋骨处。

●宋庆龄挽李公朴

一九四六年七月,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宋庆龄在上海怀着悲愤的心情,致悼了这副挽联:

血溅金沙,允有大名光宇宙;

魂招歇浦,愧无钜笔志功勋。

●许德珩、郭绍虞挽朱自清

一九四八年八月,爱国学者、文学家朱自清因贫病在北平逝世。许德珩和郭绍虞分别撰联悼念。许联云:

教书三十年,一面教,一面学,向时代学,向青年学,生能如斯,君诚健者;

生存五一载,愈艰苦,愈奋斗,与丑恶斗,与暴力斗,死而后已,我哭斯人。

郭联云:

作白话文,传白话神,令普天下读者,如亲謦欬;

为青年师,向青年学,望吾辈中慤士,共宗仪型。

联中『謦欬』语出《庄子》,喻言笑也。『慤士』语出《荀子》,意为忠诚之士。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