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楹联赏析

时间:2024-05-04

□王宝国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下称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自辽清宁二年(一〇五六)始建,消灭大辽的金国接建,竣工于金章宗明昌六年(公元一〇九五年),共历时一百三十九年。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主要名胜古迹之一。

应县木塔每层均有门可凭栏瞻望,南望北岳恒山如其屏,北有桑干河环而带之;各门楹联,多以此内外神奇秀美而宣抒意境。兹选第二层、第四层共四联,略加赏析。

第二层南门联:

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

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层霄。

此联至少有三大特点。

一是格局视角

廓大的构境格局与高卓的写意手法相融会。运用电影艺术中的推镜、摇镜,由近推远,由点推面,由下摇上,由实摇虚,呈现出来的是多重意境:实观而有塔本身的雄峻,虚想乃有塔与远景的浑然一体;静体又有塔的巍然,动感更有云月之浩然。

二是立意思想

浪漫的文人气魄与现实的民间关注相融会。大凡作联,当应眼中有景有镜,心中有情有境,由眼入心,情景交融,境镜互托—— 心中的情境高下决定其联意之高下。在这副联中,作者虽身处『四面云山』之文人意境,而不能忘怀『万家灯火』之民生情境,使读者自然联想到北宋范仲淹想象登上岳阳楼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之情怀。这一落墨,决定了全联的重量与高度。大凡赏联,也应探寻联中之景与镜背后的情与境,在这副联作中,我们从作者关注民间社会的思想温度感知到了古代士大夫文人情怀与民生胸怀相融共存的风格,也从而欣赏到了全联景远而镜阔的格局。

三是结构技巧

娴熟的虚实暗注与灵活的数字明勾相融会。上联中的『云山』,是偏正结构指向的云雾环绕的山峰?还是并列结构指向的山中之云与云中之山?下联中并列的『烟火』以实注虚,以下注上,注明了『云山』为后一指向。上联之『一柱』,以数字对下联之『层霄』作了打勾之对,对明了『层』之数字含义。非『拔地擎天』则不能『乘风步月』,无『四面云山』之高则难见『万家烟火』之广;本联上下联之间既是语对,又是意联。本联于联文艺术上,暗铺逻辑必工稳,明展想象而灵动,是一副匠心深具的好联。

第二层东门联:

高接恒峰云在槛;

遥临桑渡水围城。

上下联前四字正面叙事,实处立根;后三字动态想象和静态点睛,虚处展翅:非云漫门槛不足形其高峻,必水围塔城方得显其灵韵。本联也有除构镜木塔之高峻雄浑之外的阔大格局,其格局之大,大在点出木塔所在的应县城地位之神与战略之重,乃有眼界的联家才能出。

观其布局,近则有塔有城,远则有山有水,两近两远,错落于上下联,不泥不板,飘逸好看。赏其对艺,『遥』对『高』有内有外有塔有城,『桑(干河)』对『恒(山)』有动有静有水有山,『围』对『在』以动化静而丽韵,『城』对『槛』由微及宏寓象征。

第四层南门联:

点崄透云霞,西望雁门丹岫小;

玲珑侵碧汉,南瞻龙首翠峰低。

本联将应县木塔与邻近二山同台而展,气象尤为宏大。『西望』、『南瞻』之下,著名的雁门关显得小了,应县境内广袤的龙首山显得低了。在极言塔之高峻的叙事中,寄寓了作者雄视天下的恢宏气度,透射出塞外地方英雄文化的深刻存在。同时,本联气度中挥洒光华,『云霞』、『碧汉』两逍遥;恢宏间不失色彩,一『丹』一『翠』共生机。对艺上,一『透』一『侵』皆力度,一『望』一『瞻』显胸襟。

第四层东门联:

俨如月窟同登眺;

恍有天梯许共攀。

瑰丽的想象,神话的色彩,是以极言其高峻的应县木塔众多楹联中,最为飘逸、跳脱的一副。由于想象力与神话的运用,这副七字联的蕴藏量甚大,有更多神秘、神奇,隐在联语背后:阅『月窟』而想嫦娥,攀『天梯』而侪神仙。一『俨』一『恍』,打开神奇之门;一『眺』一『攀』,对应虚实之境;一『同』一『许』,迈出超越之步。

赏析本联,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作联不能就事论事,想象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