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春联的发展脉络与繁荣鼎盛

时间:2024-05-04

●景常春

(610101 成都龙泉驿区洪河大道北路五六五号恋日家园E区十三―三―八)

一、明代是春联的大力提倡时期

春联在明代开始盛行, 使我国这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长盛不衰,在时下所知的几部对联书中可见一斑。

嘉靖时期的戏曲名家李开先、 万历、天启年间的乔应甲均有对联专著, 李开先的《中麓山人拙对、 续对》(《李开先全集》二零零四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有其自作联一千八百多副, 其中就有春联六十多副,某年春节时一口气即作十多副;万历年间余象斗的《万宝全书》(清道光九年英德堂重刊)中,第一卷有春联几十副。 李开先的春联如:

贾客交临,口边共祝三千岁;

老农窃喜,手里先拈六十春。

畎亩难忘,每问国安凭北使;

湖山可乐,又行春令属东皇。

田园渐发生,三阳启泰;

草木先萌动,四序先春。

家宴长开,不厌歌钟达旦;

园花竞发,何须剪彩为春。

《万宝全书》中的春联如:

凤历已颁天子地;

春风先到吉人家。

律应阳回,万物光辉舒化日;

吉从天佑,一堂和气集繁禧。

泰运斡旋,爆竹数声昭瑞气;

春容和蔼,梅花几点泄天机。

春日融和,万物咸沾春德泽;

圣朝治泰,黎民共荷圣仁恩。

律转洪钧,岁月已增新气象;

心存太古,衣冠不改旧家风。

残腊无威,爆竹数声催出户;

阳春有信,梅花几点带将来。

以上春联,均具有浓郁的迎春特色。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的一副春联, 据说是明朝潮州才子林大钦撰写,联为: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堂。

此联把人与岁月共同增长、 春光与福禄融为一体,美妙绝伦,真是一副难得的春联,故能长久流传不衰

二、清前期宫廷与民间春联的各异

清代是春联最兴盛繁荣的时期, 从宫廷到民间,从达官贵人到士民百姓,每年春节时均要贴满春联。 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春联》(一九六一年北京出版社出版)记载: 『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时称挥春), 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挥春先生并张贴『书春墨庄、点染年华』于铺前,以示启告。

据记载,清代宫廷对贴春联十分看重,并有特别的规制与要求。 鄂尔泰等著《国朝宫史》(北京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说: 『每岁(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张挂春联、门神。 先期,工部奏闻。 至日,外朝三大殿等处,工部、内务府官员督同匠役人等张挂。 其内廷等处,先自乾清门、乾清宫以及各门各宫等处验明左右,敬谨张挂。次年二月初三日仍传营造司太监等收下,交门神库太监领回收贮』,永久保存。 并旨令沈阳的旧皇宫也要全部张挂满。 联文书写要求用锦蓝边白绢, 挑选书法尤优的翰林墨书。 届时,君臣众等在重华宫挥毫泼墨,无数春联挂于红柱朱门各殿堂, 色彩鲜艳夺目。 这些春联,事前都由翰林们撰作呈上钦定, 这个形式从清初至清末均未改变。 如著名对联家、翰林徐琪在一八八四年奉慈禧太后懿旨,为皇宫各处一口气撰写了三十二副春联(徐琪《瑞芝轩楹联》,光绪年刻本)。 仅举二联为例:

寰海涌春光,祥开萱砌;

恩泽涵瑞景,喜溢蓬壶。

旭景丽朝霞,芝草春来增福荫;

祥辉凝瑞露,梅花开处报新年。

另外,据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北京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记载,乾隆朝某年宫中张挂的春联多达一百几十副,可谓热闹缤纷,蔚为大观。 如:

协气东来,禹甸琛球咸辑瑞;

和风南被,尧阶蓂筴早迎春。

重霄日月爥升恒,景运祥开久照;

八表山川徵乐寿,昌期福集新韶。

景纬霞敷,星罟灿三辰珠璧;

元和春盎,云璈宣六代咸英。

三壶景象驻恒春,釦砌还迎戬穀;

六幕光华徵复旦,彤宸茂集繁祺。

化日丽三阳,春回禹甸;

條风和万国,乐奏虞弦。

清代朝廷不仅看重春联, 春节时还书赠春联、『福』字与大臣及戍守边关的要员。 如雍正帝曾书赠一春联与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 后来张家年年用这副春联作门联。 联为:

天恩春浩荡;

文治日光华。

更有趣的是, 有人因书贴春联而得以升迁。 清末有一人候补多年也未得实缺的知县,在除夕之日贴一春联于门:

十年宦比梅花冷;

一夜春随爆竹来。

后来被他的上司路过看见, 对此春联十分称道, 觉得能写这么好的联语实属有才学之士。在其帮助下,这个候补知县很快就安置为某地知县。

与朝廷书挂春联不一样, 民间的春联都用红纸书写(服丧人家除外),再配以大红灯笼、『福』字,张挂于家家户户,都市山乡,直把整个人间烘染得似红红火火、春意融融的的海洋。另不少大名家如吴可读、翁同龢、李慈铭、张謇、吴恭亨等等或学士先生,长期坚持每年春节时撰书春联多副,抒发对当时社会或个人处境的感慨。 他们中的有些人的专集中收不少春联, 张謇的《张季子九录· 联语》(中华书局一九三一年版)收逐年春联四十副;吴恭亨的《悔晦堂对联》(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名家联集丛编· 第三辑》)载,从一九零四年至一九三一年每年春节时撰书春联多副; 另如李慈铭一八七一年、一八八九年、一八九二年分别撰书春联感慨时势、处境:

环带畿甽守德之宅;

浮湛郎署与物为春。

又见春光动梅柳;

尚期衮职补桑榆。

飞腾暮景能迎岁;

澹沱春风为扫门。

大名士孙雄一九二二年有感于军阀混战而撰书春联为:

甲仆乙兴,大陆龙蛇休暗斗;

戌来酉去,小民鸡犬盼无惊。

从清代的实用类联书和个人自作联集中也可见春联的盛行。 乾隆时期丁禹牧编印的《海门联谱》、张西源编印的《类联集锦》、邹景扬编印的《类联新编》、其父邹可庭编印的《对联雋句续编》、 黄云敷著《对联玉露》、邱日讧咸丰五年编印的《对联汇海》、光绪年间涂庆澜的《荔隐居楹联偶存》、王荣商编印的《楹联汇编》等,这些书中均有不少春联; 尤其可喜的是还有春联专集,乾隆卅一年王鸣盛编印有《春帖子》、嘉庆廿一年京都文德堂刻印有《春联大观》,后一书多达八百余副。 而且,这些实用类联书中的春联,不尽是编者创作,也有不少采自民间, 这就也可视为是对各时期社会上春联的折射。 这使我们至今能感受到袁枚诗句所描述的热闹场景: 『沿途听爆竹,逐驿读春联』(一九九七年江苏古籍出版社《随园诗话》)。

三、清中叶起春联向深度广度发展

清代中叶至民国时期的春联, 除保持过去的春联手法外,另有一个崭新的发展,就是干支春联和各业春联。 干支是天干地支简称, 天干指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辛、 壬、癸, 地支指子、 丑、 寅、 卯、辰、 巳、 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组成为古代历法纪年。 人们把天干地支年份如甲子年、辛未年的干支字,分别嵌入春联之首,并赋予深刻精警的文意,成为干支春联。 出现于民国各界各业的春联, 把过去主要限于居所庭园的春联扩大到全社会, 使春联覆盖到各个角落, 使神州大地更充满春节的喜庆气氛。

早在嘉庆丁丑年(一八一七) 章庆的《对语四种》中,即有干支对语二百多副;道光六年(一八二六) 衡山聂铣敏编印的《干支类联合璧》, 分十五类二百多副干支春联; 光绪末年邹树荣的《各种联语·干支春帖子》(一九二二年刊印《南昌邹氏粟园丛书》), 干支春联共三百七十八副; 民国时期江荫香的《分类楹联宝库》(中州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版)、 王楚香的《古今楹联大观》(上海中央书店一九三八年版)、 周莲弟编《最新分类楹联大成》(上海启新书局一九二四年版)、王有珩的《新撰分类楹联大全》(上海大东书局一九二二年版)、 上海昌文书局编印的《最新共和春联大全》(一九二九年版)等等实用类联书,以及长联圣手钟耘舫的《振振堂联稿》(光绪卅二年刻板)、杨翰芳的《五慎山馆联语》(《杨霁园诗文集》宁波出版社二零一零年版)等,均有许多干支春联和行业春联,如《五慎山馆联语》中, 仅干支联就是一百三十多副。他们或把六十年一个甲子逐年全部嵌为春联,或为政、军、警、学、商、工各界春联,或分天文、地理、人事、文事、武备、祠宇、庙堂、寺院等各类春联,真可谓五彩纷呈,花样繁多,为春联谱写了崭新的一页。且就各类举一、二副为例:

干支春联:

大地阳回乙勾萌达;

小园春早丑纽芽舒。

戊社祈年惠风和畅;

辰枢居所吉曜光明。

癸鼎留铭子孙永宝;

亥年纪算岁月长新。

政界春联:

为国宣劳,玉烛宜调共和律;

与民同乐,金吾不禁上元灯。

军界春联:

兵气销融辉生日月;

春光浩荡势展风云。

学界春联:

养成全国师资,有如时雨;

招得一堂学子,坐似春风。

商界春联:

岁序又更新,饯历呈祥,凤律调元仍夏旧;

市廛相接比,望衡对宇,莺乔得地占春先。

有的实用类联书和大联家钟耘舫还把商界春联具体细化到各种商店, 为各种商业增强了浓浓文化氛围和节日喜庆气氛,带动了商机更加兴旺。 仅举钟耘舫联如:

绸缎店春联:

与我同袍,莫非礼乐衣裳客;

为君制锦,都是荣华富贵人。

米店春联:

饥饱系饔飧,共思常熟;

秕糠铸尧舜,无过陈仓。

客栈春联:

曰归曰归,莫为鹧鸪行急急;

有客有客,且随燕子住依依。

四、 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春联的空前兴旺繁荣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 春联仍旧盛行, 春联的内容也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逐步更新。当家作主的劳动人民,用朴素的语言编写成春联, 表达翻身作主的喜悦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干劲, 表达对新社会新制度的拥护激情。 当时全国各地均汇编出不少春联集子。 其春联如:

翻身酒三杯不醉;

解放歌一曲难忘。

胜利之春春无限;

翻身最乐乐有馀。

改革开放后,以至当今的共圆『中国百年梦』,春联在全国掀起了一次次高潮。一九八二年、一九八三年,中央电视台文化生活组、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社等联合举办迎春征联活动, 两次共收到应征稿多达三十五万多件(新华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迎春征联集萃· 前言》), 简直是出人意料的辉煌成绩。 同时, 汇编优秀奖作品出版,又通过对获奖联进行赏析,并刊发于报纸,进一步扩大了在全社会的影响,对春联的兴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后的几年, 各大报纸如《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以及各省级报纸,都开辟专栏连续刊登春联, 特别是一九八四年一月十四日、二十一日《人民日报》甚至集中刊发著名文化名人夏征农、苏步青、夏承焘、赵朴初、黄苗子、刘叶秋等十三人之作各多副,端木蕻良一联长达一百三十六字。夏征农之联如:

迈上征途,开创新局面;

迎来春色,美化好山河。

赵朴初之联如:

天地英雄气;

风云浩荡春。

刘叶秋之联如:

八表同庥瞻丽日;

四民有庆乐丰年。

《经济日报》一九八八年二月十五日,还以《观风俗而知变化,读春联而见民心》为题, 对七个省各农村的春联作了综合长篇报道, 广泛地揭示了春联在农村山乡的风行盛况。

这一时期的春联,更是紧贴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色,赞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称颂民族复兴取得的光辉成就。 如:

大锅饭山穷水尽;

责任制柳暗花明。

旭日行天,喜盖通红大印;

神州铺纸,欣签致富合同。

开放涌春潮,九州明媚;

改革掀热浪,四海辉煌。

责任种田,五谷丰登,银行存款增十倍;

包干分配,百业兴旺,仓里储粮翻两番。

称颂民族复兴的春联如:

人融社会和谐里;

家在神州昌盛中。

小康路,致富路,条条伸展辉煌路;

高架桥,立交桥,座座连通幸福桥。

发彩信,点新歌,邀来众友夸强盛;

贺年华,敲电脑,迎接新春颂吉祥。

倡核心价值观,国铸灵魂民励志;

走特色复兴路,民圆梦想国图强。

另外,近三十年来,人们还喜好把十二生肖嵌为春联, 使春联显得或庄重深邃或生动有趣,这也是春联的又一发展。略举几联为例:

龙年:

一支在手龙鬚友;

百韵呕心凤藻才。

马年:

骏马扬蹄奔富路;

大鹏展翅舞长空。

尤其可喜的是,近十年来,全国各楹联学会积极开展的送春联下乡、央视『春晚』征集新春联活动, 广大群众创作出成千上万作品。另外,不少地方学会还举办大规模的春联征集大比赛, 这些情况在联界有目共睹,此不赘述。 可以说,作为我国非文化遗产的春联习俗,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始终在中华民族历史中风行、发展、繁荣,因此,她不愧是我国独特的文艺奇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