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南北东西趣味联

时间:2024-05-04

●陈敏青

“南北东西”,是人们十分熟悉的方位词,将这四个词嵌入对联,笔者曾创作过,更读到了一些这方面的联语,觉脍炙人口,别有一番情趣。

挚友肖正凡先生曾为曹家镇大坪村撰联,那对联字面上是方位词相对,实则不然,下联的方位词转化成了“粮食”或“货物”的代名词。联语通俗、爽畅、新奇,堪称佳构。其联曰:

大道通南北;

坪里晒东西。

听先贤说,民国时期一年的阴历四月,某县一个县长庆寿,向全县发出一万多张请柬,号召百姓送礼。

酒席筵前,来宾各呈寿礼,贵至金银财宝,贱至鸡鸭鱼肉,无所不有。唯有一位穷教师傲坐不动。县长的管家再三向他示意,他才慢吞吞地从衣袋里摸出一张巴掌大的红纸。管家以为是礼单,伸手接过一看,原来是一副使富人惊愕、令穷人喝彩的对联:

大老爷做生,金也要,银也要,铜钱也要,红白兼收,不分南北;

小百姓该死,谷未熟,麦未熟,高粱未熟,青黄不接,哪有东西。

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徐渭悬于青藤书屋他画像两旁的对联是:

几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南腔北调人。

既自嘲又幽默,史称杰作。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为扬州乐善庵握管挥毫题道:

是风皆入座,不论东西南北;

有月即登台,无分春夏秋冬。

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善工对句,有位联友出联求对:

大小子,上下街,走南到北买东西。

金圣叹见他用四个方位词入联,便巧妙地运用“春夏秋冬”四个节令词嵌入联中:

少老头,坐睡椅,由冬至夏读《春秋》。

上联将“东西”,下联把“春秋”均化用为名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代郑板桥任县令时,有个穷秀才前来告状说:“愚生为主家公子教书,双方议定每年俸金八吊。我已执教一年,主人却分文不给,求大人做主索讨学俸。”郑板桥听后想考考其真才实学,便对秀才说:“我出个上联你对一对。”郑板桥指着悬挂于堂上的大彩灯吟曰: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

秀才听罢思考片刻答道: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听他对句工整且情真意切,便责令那个赖账的豪绅偿付了学费。

清代乾隆年间,一个叫刘凤诰的举人,一次进京赶考,考取第三名,得了个探花,但他其貌不扬,乾隆考其学识,就随口念出一上联: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

刘听罢沉思一会,对道: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为探花郎。

堪称精妙。

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园内一栋楼房其后墙中央大门两边挂着这样一副对联:

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

窗中云影,任东南西北,去来淡荡,洵是仙居。

民国初期一年深秋的一天,笔者梓里先贤,族祖梅云公与吉堂公喝得酩酊大醉,傍晚回程时,走在前头的吉堂公却往不是自家方向的小径走去。梅云公提醒时,吉堂公说:

醉醺醺,摇晃晃,难辨东西南北;

朦胧中梅云公听其出句,观路侧青山上翠景中炊烟,喷出几口酒气后对曰:

飘袅袅,望茫茫,不知皂白青红。

这方位词对颜色词的口语化联语在余家乡一直流传。

梁启超在北京访问友人夏曾佑(穗柳),见夏在冬蛰庵书房读《春秋左氏传》,即兴曰:

冬蛰庵中,夏穗柳研究春秋传;

事出偶然,夏没对上,梁也续不出,友辈才子蔡元培、黄炎培等也没能对出。1950年的一天,郭沫若邀周扬、黄炎培等在寓所小饮,但南汉宸等人却被田汉请到东华门看梅兰芳的《红娘》了。当田汉到郭老处谈及误时原因时,黄炎培心有灵犀道:

东华门外,南汉宸欣赏北西厢。

郭沫若惊喜道:“一联求偶40年,今终得到俪句配,佳话也!”

1936年6月19日,世界大文豪高尔基逝世,相隔四个月后的10月19日,东方中国大文豪鲁迅也逝世了。郭沫若在日本惊闻噩耗后撰挽联曰: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陨泪;

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此外,还有一些联如:

门迎春夏秋冬客;

户纳东南西北财。

酿成春夏秋冬酒;

醉倒东西南北人。

均是妙趣横生镶嵌“南北东西”的联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