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河东流派』的自我审视与发展壮大

时间:2024-05-04

●杨振生

如果说,山西运城《当代楹联『河东流派』作品集》一书的出版发行,是『河东流派』崛起的『宣言书』的话,那么二零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全国在运城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楹联论坛· 全国楹联流派暨河东风格研究』会议纪要的出台,应当是中国楹联发展历程中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论坛纪要》明确指出:『在广为楹联界瞩目的『运城现象』中以杨振生为领军人物的, 具有『豪放、凝重、新奇、时尚』风格的『河东流

『派已初现端倪。 』

(一)楹联『河东流派』崛起的重大意义

正如孟繁锦会长生前所说: 『伟大时代催生『河东流派』。 流派群起,楹联之未来! 』他那令人振聋发聩的表述,高屋建瓴的论断,极其精准,极其鲜明地揭示了『河东流派』崛起的重大意义。

然而,这一文学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一其义至重的文化现象, 在此以前并不被所有人理解、体会和赞同。 有人说:『楹联那么小的文体,都是同样地讲究平平仄仄,还有什么『流派』可言。 』

其实,楹联属于文学范畴,是文学就必然具备文学规律, 发展到成熟阶段就自然而然地产生流派,不是人为所致,乃规律使然。正如《论坛纪要》所说: 『一定时期内出现的一批楹联家,由于审美观点一致,艺术趣味相同及创作风格类似, 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楹联文化集合体或派别。 从基本形态上看,楹联流派在其创作实践上,或题材选择,主题提炼,或语言风格,艺术表现手法,乃至地域色彩标志等,形成了各自共同的鲜明特色。各种楹联流派的涌现,乃是楹联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 只有在楹联文化发展到一定的成熟阶段, 大量楹联家及其作品产生之后, 才会出现不同风格的相互区别或相互接近, 相互影响或相互砥励,从而促成不同楹联流派的诞生。 』

『河东流派』以及其他流派的兴起,首先对中国楹联文化进入成熟、 繁荣阶段具有划时代的标志性意义。 明清时期的楹联固然已经出现了名家鹊起, 作品迭涌的局面,尤其是明代,我们河东人乔应甲的《半九亭集》的问世,以至清代梁章钜、钟耘舫、孙髯翁、林则徐等楹联名家的涌现,逮及民国时期白话对联的破空而起, 都不可谓不兴。 然而还没有像诗词歌赋等文体那样形成创作风格迥异的流派。 只有当代的楹联文化随着国运的繁荣昌盛, 楹联流派应时而发,应运而生。在楹联『河东流派』初步形成的过程中,联坛的其他流派也在萌生着,酝酿着,成熟着。而惟只有『河东流派』破天荒地发出了『呱呱落地』的第一声,这不能不说,对中国楹联文化的繁荣发展,对其他流派的产生,起到了积极的『表率』、『引领』以及『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

『河东流派』以及其他流派兴起的另一个意义, 即进一步发挥了楹联文化的时代性和实用性。『楹联』派生于『诗』,这是毫无疑义的, 但是它又弘扬了传统诗词所弱化的大众性和实用性。楹联的称谓,由『对联』改称为『楹联』,不只是『雅俗之别』,而正是对联实用性的见证。楹联传承到现代,它的大众性、实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是全国开展的『楹联文化市县』的创建工作,全面地带动了楹联文化的传承和提高。『运城现象』是全国创建工作的典型。他的典型意义就在于走出了一条楹联发展的新路,把楹联创作从书斋中解放出来, 而引入到了从政治到经济, 从名胜到城乡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 而『河东流派』就是在『运城现象』的『摸爬滚打中,炼就的一支楹联劲旅, 形成了一种突出的崇尚大气, 紧贴时代,服务大众,质朴实用的创作风格。 这种风格可以说, 使楹联文化的时代性、 实用性、大众性的特点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开了一个『好头』。

『河东流派』以及其他流派的兴起,激励了联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开展,使楹联创作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楹联文体的形成过程, 本来就是一个脱胎换骨, 自成一体的蜕变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激励机制,而『河东流派』的崛起,正好加强了风格差异性的对比、竞争的趋势,从客观上大大地促进了楹联文化的发展。

凡联家都有这样的创作体会, 即在创作风格没有形成之前, 大都处于创作的必然王国,不论是选题,还是构思,抑或手法,总还保持一种盲目、含混的蒙昧状态,即使偶尔成功,也还是『守株待兔』的结果。而一旦形成风格以后,即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因为他不仅懂得了『其然』,而且懂得了『所以然』。流派风格的形成,对提高楹联的创作水平,提高楹联的创作质量,无疑是最好的『推进器』。

(二)『河东流派』面面观

对下一段楹联发展历程来说,『河东流派』仅是一个新的起步。 任重道远,不敢息肩! 如同打仗一样,『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首先要『知己』,对『河东流派』的『基因』、『强势』、『软肋』、『现状』以及『目标』作以全面的剖析和了解,才能扬长避短,不断壮大。

1、『河东流派』的形成基因有三: 一是厚重的根祖文化底蕴, 二是独特的北方地域性格,三是领先的『运城现象』精神。『运城现象』精神是什么? 是『开拓创新精』; 是『不用扬鞭精神』; 是『永攀高峰精神神』。 作为河东人,这三大基因不管你自觉或不自觉, 它都不可抗拒地遗传到河东人的骨子里,血液中。 尤其是地域性格,造成了河东人不论做人、做事、做文章,都那么大气恢宏,质朴豪放。

2、我们再来分析『河东流派』的『强势』是什么?『河东流派』的创作风格概括为: 豪放、凝重、新奇、时尚。 简言之,就是『豪放, 新潮』, 再概括一点就是楹联界的『豪放派』。『豪放』就是河东的强势,已经形成河东楹联作家群的共同风格。譬如,朱天运的『黄河作酒,东海当樽』; 廉宗颇的『胳膊从来朝里拐,大河自古向东流』; 扆军宣的『凌空白日三千丈,拔地黄河第一楼』;崔玉龙的『抬头但见舜之日,扑面而来王者风』; 宁效直的《孤山联》: 『看九域八荒,天独厚我; 问三山五岳,谁敢称孤? 』; 樊毓英的『山矮楼高,灯如银汉星辰落,邃深海浅,车似龙宫甲马来』; 何沁学的『一颗映红中国梦; 千畴堆富稷王山』; 吴丰炎的『端起黄河泼墨香』; 庞敬一的『江山流韵; 日月燃情』; 闻喜老农民翟凌玉的『镰刀下岗挂墙壁,钢笔上阵写对联。 』刘启敏的『肩头扛住西斜日,掌上端来锦绣篇』;邵运德的『裕禄碑前泰岳低』; 笔者的『上下五千年,华夏于斯开步早; 纵横三万里,大河顾我掉头东。 』就连女联家张丹薇的『俯不愧海,仰不怍山』; 孔春枝的『一桥通大运, 八面沐春风』; 高飞的嵌名春联:『高峰托起一轮月,飞瀑邀来六合春』等。都写得那么大气磅礴,雄壮豪迈。这种风格给人的艺术感染力是震撼,是强烈,是激越。回过头来再分析我们的惯用写作手法是什么? 是夸张,是对比,是通感,总的一句话,我们的『强势』是以浪漫主义为主,现实主义为辅的的创作手法。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较大的『强势』应是河东流派的风格倾向于充分发挥当代楹联的实用性。 楹联和诗词都是格律文体, 而当代为什么会出现全国征联『火爆』、 联事活动频繁, 而诗词却显得有点『疲软』。 盖出于二者的实用性大小有别。衡量楹联创作水平,不能仅以全国大赛获奖为唯一标准,而应当同时把楹联创作为时代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质量』为整体标准。 因为『时代性』是当代楹联发展的『强势』, 也是河东流派的『强势』。

3、然而,河东流派毕竟还处在『初级阶段』,还很『稚嫩』,还有诸多『软肋』亟需克服,我们的『软肋』是什么呢?

事物往往会走向两个方面,风格的极致是风采, 风格的极端就会走向反面,成为『软肋』;

豪放易失之于粗放;

直率易失之于直白;

凝重易失之于笨重;

质朴易失之于简单;

绝妙易失之于绝对;

通俗易失之于粗俗;

夸张易失之于夸大;

空灵易失之于空泛;

时尚易失之于标语。

尤其『河东流派』在楹联创新过程中,紧跟时代,大胆提出了『时语入联,联语入时』的新思路,新创造,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全国梁章钜奖获得者闻喜县楹联学会会长文振西连续两年新春联都获全国大奖,羊年新春联他是这样写的:

胸怀国梦,与春天握手;

心系人民,同幸福签单。

『时语入联』入得那么『巧』; 『联语入时』又入得那么『时』! 非高手不可为! 因为时语用得不好, 最容易流于标语口号化,文采索然。

其实,『河东流派』还有一个最大的『软肋』,就是联家群年龄偏大。 以『十杰』为例,与湘南『湖湘七子』相比,人家的平均年龄是四十六点七岁,而我们的『十杰』平均年龄是六十一点二岁,后继乏人是我们『河东流派』最大的软肋。

4、『河东流派』的现状如何?

因为『河东流派』是伴随着风靡全国的『运城现象』而派生的,所以,外界有些不明就里的人,总认为我们运城只会搞运动,不会搞创作,这是误解。 其实联事活动与楹联创作之间密切相关, 是相辅相成的。 联事活动是为楹联人闯道路,搭舞台,创造优裕的创作条件。『运城现象』的实践证明, 运城的创建活动给河东楹联人闯的道路最宽,搭的舞台最大,所以河东优秀联家的涌现,『河东流派』的崛起,一大批优秀楹联作品的产生是水到渠成的, 是自然而然的。

但是,从以上优越的创作条件来看,与全国其他优秀的楹联创作团队来比, 我们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一是占据全国顶尖的楹联高手少之又少; 二是在全国征联中,名胜联尤其是释道儒庙观联的获奖者,也是少之又少; 三是流派的共同风格形成了, 而个人风格成熟的较少; 四是流派整体的『联外功夫』较弱; 五是『时语入联』、『联语入时』的楹联创新仅只是个开端; 六是大部分联家还『淹』在『一般化』的创作水平中。

5、『河东流派』的发展目标:

『河东流派』至今仍处在『初现端倪』的初级阶段,要做大做强,具体目标是什么?它很难『量』化,但必须『细』化:

a.近三年内,『河东流派』的联家跻身到全国知名联家行列中的数量, 一定要名列全国前茅。

b.参加全国乃至海内外征联的人数,一定要达到全国最多, 获奖人数也要累计占全国最多。

c.在『围绕主旋律,发展大楹联』的楹联创新中,一定要闯出一条新路,取得领跑全国的新成果。

d.河东楹联作品风格『品牌化』,即凡河东楹联作品都带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和鲜明的河东流派的烙印。

e.在楹联理论的研究和著述中,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一定要走在全国的前列。

f.三年后,河东地区『楹联传承人』的队伍,要在一百五十七人的基础上,翻两番,即达到六百人。

(三)『河东流派』的培育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国各地的楹联流派的群起,『逼』得我们还必须『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们必须从以下做起:

1、练好内功,全面发展,提高创作能力,多出精品,勇攀高峰。 这也是习总书记对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要求。 尽管老话说得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戒骄戒躁的作风,尤其是我们这些以豪放『自居』的『猛士们』,最易『目空一切, 傲视天下』。 我们必须既有张飞之『粗』,又有张飞之『细』。 即不但能『一声喝断当阳桥』,而且会『马尾系树枝,扬尘巧取胜。 』就是要学会『粗中有细』。

我有一首《书论诗》与大家共勉:

汪洋恣肆快如飞,信马由缰未足奇;

废纸三千无一字,始知真放在精微。

我们要以『十杰』为核心成立『攻关小组』提倡『联外功夫』,不要把楹联只做到文字游戏的表面层次,只『玩』辞藻,『玩』技巧,而要『玩』内涵,『玩』深沉,『玩』联外功夫,全面提高创作水平,多出精品,向全国开展的所有大赛活动进军。

2、提倡『多元化,包容性』。『多元』是指审美标准的多元化,『包容』是指对不同风格的包容性。 河东流派的主要风格是『豪放, 新潮』, 但是并不排斥『婉约,典雅』。 婉约派李清照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壮语,豪放派毛泽东也有『堆来枕上愁何状? 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的缠绵情怀; 在我们河东流派中,朱天运教授就夹杂着『山水田园派』的『瘦了黄河,近了长安…… 』的旷达意境。 张丹薇老师也时不时地婉转着:『开窗放入几分春』的曼妙情怀。 象这样的联家,象这样的佳句,我们『河东流派』是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了。 正如前面我的七绝诗的结句:『始知真放在精微』, 就是真正的豪放,反而体现在细微末节之处。 这引用的是谁的句子呢?是我们豪放派的祖师爷——苏东坡的名句, 惊策之语。 豪放派须刻骨铭心: 在『精微』上大做文章。

3、走出去,请进来,多交流,作『大河东流派』,兴『大』楹联文化。 楹联流派的群起,并不是为了『藩镇割据,占山为王』,而是为了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磨砺,共同提高。 第六届中国楹联论坛前后所兴起的楹联流派有: 河东派,湖湘派,桐梓派,三秦派,京都派,江南派等。 不论成熟程度如何,已经出现了一片异彩纷呈的繁荣景象。 这个『头』是河东流派带起来的,但是流派之间绝对没有优劣、高下之分,没有大小、主次之分,因为风格不可比,我们不能说『豪放』,就比『婉约』好,或是『婉约』就比『豪放』强。 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强』,这就是审美情趣,审美标准的多样性,多元化。 而绝对不存在『文学性』、『艺术性』的差异。 任何一种『自以为是』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下一步我们河东流派怎么办? 首先从自身建设做起, 做大做强,联络三晋楹联名家, 形成大河东流派,活跃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我们计划从今年开始走出山西,向东、南、西、北方向进军。 第一站应是湖南『湖湘派』,到那里去取经,去学习,去切磋,去交流,去p k,以发展壮大自己,以活跃全国楹联文化的『大气场』。

4、建基地,建梯队,建金字塔型的楹联文化大军。 中国楹联文化的繁荣发展必须靠人才,靠传承,靠精品。 经过这些年的打拼,创业,我们河东流派的队伍建设已初具规模, 现在仍需不断完善和不断充实。

首先是建基地。 夏县中学就是我们创建的第一个楹联河东流派传承基地,基地不但要有一流的楹联教师,目的是要不断地涌现优秀的楹联学生,要给他们建立传承档案,毕业以后,无论走向那里,也不能忘记是从『楹联传承基地』走出来的。 下一步,闻喜、新绛、永济、万荣等地也要相继建立『传承基地』。

其次是建梯队。 如何强化我们年龄结构偏大的『软肋』?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梯队』建设。 最近我们河东地区又出现了一批在全国大赛中屡获大奖的『后起之秀』,同时出现了一批在当地联事活动中,创作出诸多产生较大影响的优秀联家,而且年龄明显趋低。 所以我们在第一梯队『联坛十杰』之后,命名『河东联坛十二秀』,他们是范青山、史文堂、陈小明、杨新立、孔春枝、杨开茂、闫波、廉廷、赵爱萍、高飞、赵若迪、张励。 同时命名『河东联坛二十佳』,他们是万荣的薛勇勤、 闻喜的党晓明、宋志峻、芮城的高明霞、新绛的景兴隆。 现只评五名,后留十五名空缺,作为众联家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到目前为止,河东楹联文化大军已初步形成,上有全国领先的优秀楹联活动家岳民立为『一帅』;下有薛起珠、杨振生、马长泰、文振西、王登科、叶国恩、张启序为『七星』; 再下有『十杰』作先锋; 再下有『十二秀』『二十佳』作主力; 再下有『一百单八将』做殿军; 再下有一百五十七名楹联传承人作骨干; 再下有河东万名会员作基石的一支阵容强大、锐不可挡的楹联大军。 雄伟的『金字塔』,屹立于当代中国联坛。

我们的共勉联是:

天外天,楼上楼,永无止境;

最之最,好加好,总弄潮头!

(044000 山西省运城市河东街356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