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 联 的 炼 字(中)

时间:2024-05-04

●邹宗德

五、炼字的原则

1、务必准确、妥帖。

准确、妥帖是用词的第一要求,它要求用词不能含糊,必须符合题旨意境的需要。用词准确、妥帖,就会产生一种质朴自然的美感和笔触的力量。 下面谈谈我的一次改联经历:

一九九九年, 湖南城步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副主任杨波先生为城南公路牌楼拟题了这样一副对联:

君自南来,两手东西心向北;

雁于北往,双翼西东尾朝南。

联语上、下边均嵌『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除上联『心向北』含有心朝北斗,心向北京之意外,其他词语只是对方位的表述,缺乏更深的内涵,且『两手东西』与『双翼西东』平仄失对,语意有些合掌。当时,恰好我陪同湖南省楹联家协会的正副主席余德泉、易哲之先生考察城步古隐字联,嘱我们给他修改修改。

我认为,联语的上联可保留『东西南北』,但下联不宜重复嵌字,并且其中有三个平声字, 平仄难以协调, 立意也不佳,所以拟换之为『前后左右』四字。在此基础上,我初步提出了『我于后上,双腿左右志朝前』的创意思路。 然后再逐词推敲、 修改。

『后上』有意沿用『后来居上』之意,可觉简化得比较别扭, 便又改成『我自后边赶』,上联相应处改为『君从南域来』。另外,『腿』是仄声字,恰好在第二字的位置上,只能改为平声字,然『脚』、『足』之类的同义词皆为仄声字。于是转换思路,将『双腿』改为『群山』,『山』为平声字,『群』可与数词相对,平仄协调,且『群山』又点明了此处地形,给旅行者以进入风景区的愉快之感。

接下来, 将思路转到对上联后一个分句的推敲上。『两手东西』欠雅,仅说明了一个方位。我以为不如改成『爽气东西』,以说明此地爽气宜人,环境幽雅。易哲知先生提出『群山』之『群』应换一个字,以增加文采或内涵。因为『群山』仅说明很多山,意犹未尽。 杨波先生立即提出用『青山』。

下联『我于后上』一句似乎还不妥。 坐在车上望去, 蜿蜒曲折的公路在青山间盘旋,真正让人感受到了『青山左右』、『爽气东西』的佳境。 我无意中向后边一看,脑海里跃出了『不要后顾』的意境,马上有了『君休后顾』一语。 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应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而应一往直前,立意更深了一层。为了避免重字,把上联的『君』字改成『客』字,对进入城步县者以客称之,令旅行者倍感温馨,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易先生说不如改成『朋』字,取『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之意,我拍手称妙。

最后,我们请余德泉教授对尚有异议的『志』字和『步』字予以定夺。 余教授说,『步』字形象、委婉一些,还是用『步』字为妥。 于是,这副对联最终修改为:

朋自南来,爽气东西心向北;

君休后顾,青山左右步朝前。

作联讲究『切』,炼字同样要『切』,切时、切地、切情、切景、切题、切意方为炼字之佳者也。一副挽联表达的是哀恸之情,如果你用一个俏皮字,则有损哀伤之情境,犹如一片哭声之中夹杂了爽朗的笑声, 这笑声是不和谐的,会令人怪异,不舒服,难以接受。如果要用与情境基调不一致的字,这字也应该是起反衬的作用,或以动衬静,化静为动,或化虚为实,以乐衬哀,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即是。

在杭州灵隐寺前、飞来峰下,有亭翼然,依涧而立,是为冷泉亭。 明代董其昌曾为冷泉亭撰书一联: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全以疑问句组成,别有意趣。 清同治年间,俞樾偕夫人往游灵隐,看到了这副名联。 俞夫人认为问语甚俊,请俞樾作答语。俞答曰:

泉自有时冷起,

峰从无处飞来。

俞夫人评点说,不如竟道:

泉自冷时冷起;

峰从飞处飞来。

隔日,俞樾次女绣孙回娘家探望父母,俞樾即以此事相告, 并命其也作一答联。绣孙笑道:

泉自禹时冷起;

峰从项处飞来。

这『禹时』很好理解,是说大禹治水,但『峰从项处飞来』, 俞樾却不知作何解释。面对俞樾的疑惑,绣孙不慌不忙地说:『如果不是项羽将山拔起, 又哪会飞来这里呢? 』原来她暗用了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典故。 这一回答令俞樾忍俊不禁:『余大笑,方啜茗,不禁襟袖之淋漓也。 』另据俞樾记载,左宗棠任浙江巡抚时,也曾就董其昌的楹联撰一答联:

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

入世皆幻,峰从天外飞来。

俞樾称他『为山灵作答语亦妙』。 尽管这些作答的联语也可以作为冷泉亭的楹联,而且是佳构,但它给人们的想象空间就缩小了很多,意趣也大为逊色。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太实了就勾不起读者的好奇心。 可见董其昌之联比这些答联要更妥帖、更雅切,更蕴藉。 这些答联也可以说是对董联准确、 贴切的一种检验。

2、力求生动传神。

生动传神是炼字的第二种境界。 如果说『准确、妥帖』有相当成分还属于语法的范畴的话,那么『生动传神』那就属于修辞的范畴了。例如大观楼长联中的『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一个『奔』字就十分生动传神, 它把人们面对浩淼的滇池的感觉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形象突出,动感十足。又如:『……尽朱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 半江渔火、 两行秋雁、 一枕清霜。』

一个『卷』字,把暮雨朝云在朱帘卷起时逐步呈现在眼帘的情态和美感表现了出来; 一个『枕』字又把一觉醒来之后满地清霜的景象展露无遗,言简而意丰。一个字承担了整整一段话的任务, 实际上也推出了一个清冷的画面,给人以沧桑之感。

3、以炼意为前提。

沈德潜《说诗晬话》云:『古人不废炼字之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近人挟以斗胜者,唯难字而已。』这是对炼字的精辟论述。炼字的目的是炼意,不管何种方式的炼字,它总是围绕炼意进行的。正如渔网的纲与目的关系,纲举目张,协调一致,才能使艺术之网张得圆满,张得好看,才能更好地捕鱼。因此,炼字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有意义,才具有美的价值。有字无句或无篇,是不足取的。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才有意义。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 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融为一体。 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如朱彝尊题山晓园联:

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

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

『不设樊篱』,是为了使风月不受拘束。实际上,即便有藩篱,清风明月也是拘束不住的。这种近乎荒诞的措辞,它是有深意的。意在影射清统治者,不要对大汉民族予以拘束,因为你是拘束不了的,正如这风月一般。所以,『拘束』一词就是此联的联眼。

4、自然无迹,避免凿痕。

诗联作品有一种意境叫空灵。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古人常用『羚羊挂角』来形容诗的意境超脱,无迹可寻的空灵之境。这是说意境的塑造,其实炼字也一样。不着形迹也是炼字的一种境界。宋· 姜夔在《白石诗说》中说:『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别人容易说出来的,我就少说;别人难以说出来的,我就用易于理解的语言去说明,这才不流于俗套。这种易于理解的语言实际上就是自然的语言,没有雕饰的痕迹,符合常人的理解阅读习惯,但它同时又是出新的,不落俗的。 好像让读者闻到一股清新的花香,舒服爽心。总之,就是用最浅显的文字表达最深刻的思想感情。李笠翁《窥词管见》云:『文字莫不贵新,不新可以不作』。将习常之陈言,剽窃仿真,久之令人生厌。必须自出机杼,涉笔成趣,方饶情味。然创新往往易流于险怪,故又云:『琢句炼字,虽贵新奇,然亦须新而妥、奇而确,妥与确总要不越一理字』。如民国时湖南隆回人魏定南先生挽萧一峰甥太夫人联:

以弱女侍进羹汤,旷职越十年,也知地下欢迎,仍为孝妇谙姑性;

是总理建筹典礼,奉安当四月,忽听天边讣报,应随举国动哀思。

挽者和被挽者的关系看似很复杂,其实很简单。死者是萧一峰的母亲,萧一峰是魏定南的外甥,其实死者就是魏定南的妹妹。这是典型的近亲婚姻。『弱女』就是指作者魏定南的女儿、萧一峰的妻子、死者的媳妇。弱女已经死了十年了,在为婆婆奉侍羹汤的岗位上已经旷职十年了。 她也应该知道在地下欢迎你这个作姑姑的呢,她仍然可以在你身边做你的孝媳,因为她深谙你这个姑姑的习性呀,一定会好好侍奉你的。读到这里,我不仅仅为死者感到哀伤,更为作者的凄苦感到一阵阵心酸。十年前是女儿去世,现在妹妹又走了,多么不幸的事啊!其中『旷职』一词,最是让人难受,简直悲凉得令人窒息。作者把自己心底中滴血的伤口重新撕开,以平静的心态展现出来,最是扣人心扉。作者『平静』的表层下覆盖着激荡疯狂的刺痛。它把挽联的以情感人演绎到了极致。 上联无一个『哀』字,却仿佛哀鸿遍野。特别是『旷职』一词,用得十分奇特,真『人所难言』也,而魏先生『易言之』。词语虽然用得颇为奇特却十分自然, 而且越琢磨越觉得它天然无痕,毫无炼字之感。可它却能引起心灵的震撼,甚至刺激人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