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技”承载“大道”——浅议楹联、书法作为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作用

时间:2024-05-04

□河北 孙少龙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发展经济,是解决人们生存的物质基础。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物质丰富,科技发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社会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急剧上升。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与建设小康社会、追逐中国梦是完全一致的。

艺术从来不会脱离社会实践,从来不会脱离人民大众,这是其体现存在价值和保持恒久生命力的根本保障。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楹联和书法艺术,应该积极融入社会发展的潮流之中,传承文化,启迪心智,弘扬正气,涤荡瑕秽,美化生活,以“小技”承载“大道”,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发挥新的作用。

山西省文联主席李才旺题词:风清气正人民愿;梦想成真世纪歌。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而楹联又是诗歌的精华,其简约优美的艺术形式和宽泛博大的文化内容为社会各阶层所喜闻乐见。书法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文明发展史,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艺术内涵与楹联相似。楹联与书法同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二者常常互为形质,相得益彰,是传统文化里的连璧双星。

发挥楹联、书法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必须从内容上做实,从形式上做美,读之赏心,观之悦目,这样才能为社会大众所接受。

第一,楹联书法作品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

楹联创作或赋陈,或描状,或咏物,或抒情,或歌颂,或鞭挞,或庆贺,或哀挽,都应该有清晰的思想、严谨的逻辑、适宜的修辞方法和真实的感情表达,生硬的文字拼凑即使合乎语言结构、平仄对仗等楹联规则要求,也注定了其灵魂的空虚和趣味的贫乏,这样的楹联,至多是文字游戏,谈不上艺术,更不会对社会大众产生好的影响。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美好理想和国家绘制的宏伟蓝图,正在形成激发国人奋进的正能量,这应该成为当前楹联创作的核心主题。追逐中国梦,需要我们了解中国社会发展史,尤其是鸦片战争以来争取民族解放、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历史,总结建国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问题,研究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和发展趋势,学习十八大的新观点、新思维,明确我们前进的方向。这方面的楹联创作应突出时代感、使命感,写出中国人民的豪迈之气和坚定信念。

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变革之中,创建公民社会,需要提高公民素质,培养公民意识,“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同成长进步的机会。”这是一个宽泛的楹联创作领域,需要创作者关心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了解基本国策,并根据个人的职业特点、兴趣爱好等寻找创作的切入点,创作出有深度的作品。

楹联的取材以正面内容居多,但负面内容同样值得创作者付诸笔墨,我们的时代需要的不仅仅是歌颂。面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官员腐败等问题,楹联创作应切中时弊,通过直陈、隐喻、转喻、反说等手法进行无情的揭露、辛辣的嘲讽和尖锐的批评,从而弘扬正气,为我们的社会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安全的生活环境、文明的政治环境。

另外,歌颂军人御敌守疆、保国安民,赞美商人诚信经营、繁荣市场,鼓励学生勤学上进、立志报国,恭喜新人永结连理、比翼双飞,祝福老人健康长寿、颐养天年,以至于美丽景色、良好风尚、人生哲理、特殊纪念等等,都可以成为楹联创作的主题。

楹联素材无处不在,只要内容充实,感情饱满,楹联创作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楹联创作应掌握好“宜机巧、宜智慧,戒生硬、戒说教”的原则,这样的楹联内容就会使人感觉更真实,更生动,就会产生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楹联的书法创作形式应以真书(包括楷书、隶书)、行书为主,草书、篆书为辅,因为楹联书法的受众是人民大众,真书、行书字体相对厚重,容易辨认,最贴近生活,容易发挥楹联的社会教化功能。同理,楹联的书法创作应尽量避免生僻写法,尽量避免用异体字,故弄玄虚往往是创作者趣味贫乏和境界浅俗的表现,会使艺术脱离大众,对此,创作者应予高度重视。

第二、楹联书法作品应具富有美感的形式

楹联具有对称美和音乐美,楹联创作要把这种美表现出来,需要按照楹联规则进行创作,包括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词语平仄对仗、尾字上仄下平等一般规则和无重复用字、上下联各自平仄相间等附加要求。做到这些,需要创作者熟悉楹联的美学特点和创作规律,善于在生活中激发并捕获灵感,创作出富有美感的精联妙对。

汉字是象形文字,形式简约,内涵丰富,每一个字都是我们的先人对自然物象的艺术创造,凝聚了高度的智慧。自早期的甲骨文、金文、篆书到后期的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其象形的本源使得人们得以将汉字这一记载语言的工具赋予视觉之美,形成了独特的书法艺术。人们看到汉字,首先感受的是视觉上的字形,随之是联想到的对应字义,字形的自然属性和字义的社会属性在意识中相契合、相叠加,形成多层次的审美感受。楹联书法创作之前,创作者应该领悟楹联文字的含义,并以适当的书体、章法和创作风格表现出来。如书写豪情壮志的章法和线条宜奔放,书写诗情画意的宜灵动,书写法度规范的宜端庄,书写箴言警句的宜森严。

山西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根虎题词:八省文豪联墨同书织梦远; 举国民众精神共振绘图新。

书法创作笔法、墨法丰富,应该在楹联创作形式上左右对仗,如上下联的方笔、圆笔的对仗(相同或者相反),同一联的方、圆相间。至于枯墨、润墨,浓墨、淡墨,等等,也可做相似处理。这样,楹联的书法形式也将通过结构的对仗和节奏的变化,呈现建筑之美和音乐之美。当然,这种形式上的对仗如果使用过当,可能造成形式的僵化,所以,创作者应该有一个度的把握,匠心独运,使得工整和灵动的结合恰到好处。

美是主客观的和谐统一。一方面,传统书法跨越了历史的长河,已经深深地植根于国民的审美情趣之中,成为表现汉文字形体之美的最独特的国学艺术形式。另一方面,任何艺术都有其时代特点,书法也是在不断变化中发展至今的。探索书法艺术的现代表现形式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但这种探索必须以传统为基础,遵循美学规律,使书法艺术最终能够激发受众的审美愉悦而不是困惑、迷惘、质疑甚至反感。因为楹联的受众主体是大众,所以楹联书法的表现形式应该是成熟的、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的表现形式。探索中的现代书法有的结构狂怪,有的线条迷离,有的用墨特异,这种书法或许另有其艺术价值,但不适合书写楹联,因为它们与楹联艺术有着不同的美学理念和审美主体。

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蒋有泉撰并书:八省妙联邀妙笔; 十分精神赞神州。

楹联书法是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楹联应发挥其独特作用。风景名胜挂置楹联,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如画龙点睛,增添无穷意趣;家居门庭挂置楹联,传承治家理念,培养文化气息;茶楼会所挂置楹联,营造幽静之美,吸引贤士名流。商场的儒商文化,医院的人文关怀,以及各种社会场所,都可以用楹联书法这个通俗而又高雅的艺术形式展示形象,传达理念信息。

在各种场所经常见到思想性、艺术性比较差的楹联,有的内容粗俗,有的对仗不工,有的书法欠佳。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各文化阶层、社会阶层都喜欢楹联书法,即使是“附庸风雅”,也表现了其具有积极意义的价值取向;二是楹联知识需要普及,创作水平、欣赏水平有待提高。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楹联学会、协会等组织,团结了大量的楹联、书法创作爱好者,创作了大量的好作品,这是艺术生命力的体现,是我们文化繁荣的体现,也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对于楹联书法方兴未艾的发展形势,楹联学会应因势利导,在百花齐放的同时弘扬主旋律,在鼓励创新的同时维护艺术准则,使我们的楹联文化薪火相传,繁荣兴旺。

为了推动楹联书法的健康发展,文化和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将楹联书法的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与文化事业结合起来,为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创造条件,使传统艺术,焕发生机,呈现多层次的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