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曹克定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对联是在这三个方面达到极致的语言形态。对联是文学的一种形式,是以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 对联语言有其鲜明的特点,最突出的就是对仗。 对仗就是按照字音的平仄,字义的虚实做成的对偶语句,要求的是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 这就规定了对联语言的极端性。 再就是对联语言的节奏感强。 有规律的平仄声调形成了对联语言很强的语音节奏,节奏的抑扬产生了对联语言的音乐美感。
对联语言的又一特点就是高度凝练。对联是两句话的文学,是最短的语言艺术,在表义上的长度和深度又不逊于长语,所以这就要求对联语言在高度浓缩中求精求博。 所说的博就是小中见大,那就要对句子中的每个词每个字的要求不仅是准确,还要有含量和张力。
另外, 还有对联语言的整齐美和参差美。 对仗就规定了对联语言的整齐性,上下两句的长短必须是一致的, 句中各分句的长短上下对应也是一致的, 这是它的整齐端庄之美。 有两个分句以上的联句, 分句与分句的字数和结构要有变化,不然就会呆板,这是它与近体诗最不同的地方。 它的长短句有点像词,但不同于词,它比词自由,不受字和韵的限制。多句中的长短变化, 就出现了对联语言的参差美。 大家读一读孙髯翁的云南昆明滇池大观楼长联, 那语言的参差错落真是美不可言。
上面所说的是对联语言的规则性和特殊的个性,还有对联语言的艺术性。 对联属于文学艺术的范畴, 所以它的语言就应该是艺术的语言。 郭省非先生写了一篇文章说: 对仗和修辞是对联的生命和血脉。 对仗是指对联语言的规则性,修辞是指对联语言的艺术性。 语言的规则性是不可以更改的, 也不是可以让人自
由发挥的, 只有艺术语言最能见作者的语言功力。 艺术语言重在形象,形象语言往往是借修辞手法完成的, 如比喻、比拟、虚拟、夸张、通感、借代…… 等等。 郭先生说修辞是对联语言的血脉是很有见地的,有了血脉语言就活了。
口头语言是原始语言, 经过一定的加工和提炼转化为文字语言, 一般的文字语言还不是文学语言,即艺术语言,还要经过转化才能形成。口头语言好比谷,一般的文字语言就是米, 艺术语言就是用米做成的各种花样的精美可口的食品, 这就是转化的神奇。
讲一个最典型的艺术转化: 唐僧西行取经是史实,经过转化就成了《西游记》的小说,就有了孙悟空。孙悟空就是由唐僧取经的纪传语言转化为小说的艺术语言而产生的艺术符号。 以纪传语言叙述的唐僧取经的史实是不可以有孙悟空的, 但转化为小说的艺术语言是可以有孙悟空的。 没有孙悟空一般人是很少知道唐僧取经的,有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 唐僧取经几乎家喻户晓。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也就是艺术的神通广大。 一般口头的,文字的语言,转化为个性很强的对联的艺术语言, 就必须加进一些千变万化的孙悟空。 但首先必须转化为对联的规则语言而再有孙悟空。 孙悟空纵然能千变万化,但总不能离其题旨。正如唐僧取经是一种善文化, 孙悟空降妖扶正始终没有离开一个善字, 并且更生动地弘扬了一个善字。
必须提出的是, 不是作联都需要语言转化, 古人作联一般都没有这个过程,抒怀、状景、题赠,对联语言一步到位。今天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这是现在对联创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当今信息传播快,信息量丰富,时事政治、新闻热点无时不扑面而来,同时今天的对联作者社会参与性很强, 经常捕捉新闻语言、文件语言入联。许多作者只是把文件条文语言、新闻语言拼剪整齐而为联,失去了对联语言的规则性, 更不见对联语言的艺术性。 这种情况已大量的存在,故此,对联创作中的语言转化问题就必须提出来了。
新闻语言、文件语言转化为对联语言,首先必
须消化其原有的语言, 如新闻热点要了解其新闻形成的社会原因和社会影响。如政策文件,要深刻理解文件的核心精神。这样就可以离开它原有的语言羁绊,根据其精神产生自己的语言来诉说、来阐释。这叫离而不去,离开它原有的语言,不去它原有的精神。有了自己的语言,就自由灵活多了。 有些原有语言中的一些专用词是不好调平仄的,像改革开放、社会主义,都是仄声。只有深刻领会其精神后,用自己的语言去诉说改革开放,去阐释社会主义,才可以转化为对联语言。转化的第一步就是离开它原有的语言。第二步就是建立起自己的语言。第三步是把自己的语言变成对联的规则语言。 有了前面的两步,第三步就比较容易了,因为是自己的语言,对字句、词性、结构、节律、平仄可以自由变动。这三步走完,基本可以成为对联的样子了。
最重要的就是语言转化的第三步。 走第三步的时候要一脚踏在规则上, 一脚踏在艺术上, 要转化成既是规则语言又是艺术语言。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 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大新闻, 许多对联作者都在以这个新闻为题材撰写对联。 大部分作者都是直接写这件事,并且直接用的新闻语言。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作者都用了【对接】这个词,【对接】是这个新闻的原始词,【对接】是这条新闻的材料,也是新闻的语言。新闻语言是真实地叙述,对接就是对接。但对联语言就不同了, 它完全不必像新闻那样照相般地把对接摄下来。它是文学创作,要把【对接】转化为艺术语言。
来比较一下两位作者的联语, 一位作者写道:
欣神八遨苍穹,对接天宫。
就是直接写的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虽然有了【遨苍穹】这个词,但还是没有发生质的变化,还是新闻语言。另一位作者写道:
天宫相见神舟,深情一吻千秋颂。
这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这个变化是转化得来的,把【对接】转化为【一吻】,把对接情化了,变成了天仙配。作者离开了新闻语言,用自己创造的语言【相见】和【一吻】来叙述对接,就成了对联的艺术语言,读来又有意蕴,又有意味。 作者在语言转化中,大胆地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每年伊始, 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两个会议同时在北京召开, 这也成了对联作者创作对联的重大题材,年年都有很多人写。有一位作者写道:
聚北京,献策建言多给力;
开大会,出谋提案助兴邦。
一读就有一种硬梆梆的新闻标题的感觉。 献策、建言、给力、和出谋、提案、兴邦,都是新闻语言或文件语言,直接拿来入联,缺了艺术含量。 另一个作者写道:
岁序拉开,两会连台春报幕;
远谋筹划,五年接力锦铺程。
有了【春报幕】和【锦铺程】这两个形象的语言,就有了艺术含量。从报导两会的新闻语言已转化为描写两会的对联艺术语言。【岁序拉开】,一年的序幕拉开,先登台的就是两会, 两会是筹划并引领全国一年里的节目登台上演的。【春】是一个兴旺的符号,用春报幕说明是一个兴旺的开始,有了兴旺的开头, 我们所走的路就会是锦铺的程。 这就把开会的盛况和会上规划美好的前景都写出来了。
写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上天的对联,有一位作者写道:
火箭冲天腾紫气;
神舟载客探苍穹。
这副联用直接的语言宣传火箭冲天和神舟载客,还是属于新闻语言。另一个作者写道:
驾雾腾云,往来宇宙千年梦;
追风逐电,上下天宫半月仙。
这副联既没有写火箭,又没有写神舟,用【往来宇宙千年梦; 上下天宫半月仙】这么潇洒的句子,既远离了新闻语言,更深化了新闻的内涵,尤其是【半月仙】,成了对联语言的最佳表现。
前些日子, 新闻报导了浙江客车司机吴斌, 在自己的生命临危时为了乘客的安全,镇定停车的感人事迹,很多对联作者撰联歌颂。 有一位作者这样写道:
飞铁袭人, 跑车遇险, 一幕惊心夸淡定;
吴斌舍死, 乘客皆安, 满城挥泪送英雄。
这副联词性都不完全对品, 其语言就是一则新闻报导。 另一个作者这样写:
忍痛安车,热血腔中唯有客;
临危挽命,英雄国里更何人?
这就把新闻语言转化成对联语言了,既有了对联语言的规则性, 又有了对联语言的艺术性。【热血腔中】是形象语言,【英雄国里更何人】是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这一问就升华了平民英雄吴斌的形象。我们撰写新闻题材的对联, 不是复制新闻,是用对联语言特殊的表述方法,艺术的表现手法去诠释新闻,深化新闻,提升新闻。
当然, 在语言的转化中会出现很多难处,如政策性、专业性、概念性很强的语言,就很不容易改变它的叙述方式。 同时对联语言的规则性很强,有时一句很好的语言,平仄上又出了问题, 或者对应的词性上不合。有时达到了对联语言的规则性,却没有对联语言的艺术性,两者兼顾真非易事。好在中国的语言是很丰富的, 用汉字组成的词可以千变万化, 只要对联作者有一定的驾驭文字、 驾驭语言的能力, 不可能被难住。要表达的语言这么说不好,就掉过来那么说,话可以顺说,也可以倒说,也可以合起来说,也可以拆开来说。 字和词可以借、代、化、增、减、掉。 这是对对联语言的规则性而言。要做到语言的艺术性,还是要在语言的形象上下功夫,修辞上下功夫。文中举例皆是新闻题材, 以文件为题材的语言转化,也是一样的。(434300湖北省公安县)(721004陕西省宝鸡市赵小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