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冯 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世情、国情、党情等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共青团必须立足新时代、新环境、新变化,展现新作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总书记在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群团组织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苦干……要增强自我革新的勇气”。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团组织,是党的坚实基础力量、得力助手与可靠后备军。共青团工作是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必须积极回应新时代新挑战新要求新需求,着力推进自身革命与创新发展。高校共青团是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和主要组成部分,作为共青团青年工作的主阵地和主要载体,极具代表性。以高校共青团为切入点,在考察高校共青团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职能转变、角色转化、接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全国性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百年来,共青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守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的初心使命,肩负教育青年、培养青年、服务青年的重要责任,始终站在革命斗争与建设发展的前列,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了巨大作用。1922年建团至今,共青团走过了百年辉煌征程,取得了诸多历史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责任与使命。迈进新时代,高校共青团面临诸多新变化、新挑战、新使命、新担当,要在新的时代要求与使命担当中赓续荣光、接续奋进,必须对高校共青团工作开展的内外环境、工作对象等有充分的认识与评估。
共青团十八大强调,“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对于共青团服务青年成长、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我国基本国情进行了科学的研判。这不仅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更是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基本依据,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开展的全局性、根本性的方向指引,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开展都必须立足于这个基本国情。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必须牢牢把握这个前提和重点,“必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国内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和迈入新阶段的同时,世界形势也有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有了深刻调整和变革,“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全球化背景之下,世界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动关系逐渐形成,交流、沟通与碰撞在各国之间广泛展开,“全球化的多领域、高程度发展趋势,已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世界形势的变化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共青团建设也不例外。高校共青团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境况,团的工作必须主动适应世界形势以及由此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由于所处时代的差异,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机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毛泽东同志强调,“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推动高校共青团组织职能转变,除了考察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外,还必须对其工作对象即青年大学生有深入了解。当代青年处在一个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水平均处于总体持续向好的阶段,生活条件、成长环境都有了显著改善,青年的各方面素质也有了很大提升,这些都是新时代青年的发展优势。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青年发展事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广大青年的新期待相比,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将这些问题归纳为青年思想道德教育需要不断增强、青年体质健康水平亟待提高、部分青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青年社会教育和实践教育需要加强、青年发展工作机制还不完善等方面。青年是共青团的主体和主要工作对象,充分认识了解新时代青年群体的现实状况,对其给予高度重视与关照,是高校共青团工作更好开展的基点。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是高校共青团组织职能转变的重要背景与抓手。我国目前正处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式;另一方面,互联网之下的青年群体个性化、思想多元化、矛盾多样化等问题也极为突出。如何立足于互联网大背景,充分用好互联网这个新型方式与手段,是高校共青团组织职能转变过程中的重要考量。
一是凝聚力有待提升。高校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大学生的重要纽带,要做到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团要管团,必须增强凝聚力。***总书记指出:“共青团历经百年沧桑而青春焕发,依靠的就是始终扎根广大青年,始终把工作重点聚焦在最广大的工农青年和普通青年群体,把心紧紧同青年连在一起,把青年人的心紧紧同党贴在一起。”但目前,一些高校共青团凝聚力建设仍有改善空间。共青团本质上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性组织,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共青团,这种特质将其与其他社会组织相区别。***总书记说:“共青团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把坚持党的领导深深融入血脉之中,形成了区别于其他青年组织的根本特质和鲜明优势。”然而,随着各类社会组织的不断兴起与发展,竞争也愈发激烈,其他社会组织在开展青年活动的过程中,也或多或少会占用、压缩高校共青团的资源与活动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共青团对青年大学生的吸引力。此外,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对象是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理应占据主导地位,这不仅是凝聚力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凝聚力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增强团组织凝聚力的关键。
二是服务力有待提升。当前,一些高校共青团的服务工作在开展方式、内容等方面存在一些弱项。例如,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团组织、团干部依然习惯于依靠文件、会议传达上级团委精神;个别团干部缺乏与青年大学生广泛、深入、实际的接触,难以深入把握青年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同时,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工作开展主体繁多,工作内容多有重合,一些团内成员对自身服务职能范围认识不明晰、服务内容不细化,导致服务工作缺乏针对性。对此,***总书记强调,“要紧扣服务青年的工作生命线,履行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这一政治责任,既把青年的温度如实告诉党,也把党的温暖充分传递给青年。要千方百计为青年办实事、解难事,主动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充分依托党赋予的资源和渠道,为青年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让广大青年真切感受到党的关爱就在身边、关怀就在眼前!”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与发展,青年大学生群体的需求逐步呈现多元化趋势,青年的需求增多,对共青团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要求共青团工作关注青年大学生真实需求。一方面,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认识到青年群体本身的差异性;另一方面,关注青年有什么需求,解决青年的实际问题。这两个方面贯穿于高校共青团服务工作的始终,前者强调要考虑青年群体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特殊性,以及青年群体本身存在的差异性;后者强调青年需求的多样化、多层次,两者紧密联系并统一于高校共青团工作之中。
三是影响力有待提升。高校共青团影响力强弱直接决定了青年大学生群体对其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关乎高校共青团的生存与发展。***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同时也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不可避免会在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更加需要深入细致的教育和引导,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用清醒的头脑思考人生,用智慧的力量创造未来。”随着高校共青团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高校共青团影响力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其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其工作的开展在适应青年新空间、新格局、新需求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延展。此外,互联网在提高高校共青团工作实效性的同时,也使其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对此,***总书记强调,“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要从政治上着眼、从思想上入手、从青年特点出发,帮助他们早立志、立大志,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要立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引导广大青年在思想洗礼、在实践锻造中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互联网平台信息的自由传播对高校共青团的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网上高校共青团建设工作者不断提升互联网技术和素养,防止互联网介入下的高校共青团组织由“活”的组织体系变成“死”的数据库。
首先,以制度建设为切入,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有序开展。制度作为一种稳定的组织运作模式,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特点,以制度建设作为推动高校共青团职能转变的切入点,能够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有制可循、有序开展。共青团具有双重身份,一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青年组织,二是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前者是以服务政党为诉求的政党青年组织,后者是以代表青年为诉求的青年政治组织,推动高校共青团制度建设的核心也应从这两个维度把握。一方面,以党建带动团建。共青团从成立之时起就与中国共产党紧密相连,党创建团、领导团,如影随形,组织相连,传统相通,共葆初心,共担使命。坚持党的领导是共青团的政治灵魂,是共青团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推进高校共青团职能转变的制度建设,必须依托党建带动团建,把高校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基础建设,将其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健全党团联系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以团青关系为重点。高校共青团要牢固树立为青年大学生服务的意识,以团青关系为重点,以服务青年为根本,密切同青年大学生的血肉联系,将青年大学生作为高校共青团职能转变的中心点和制度建设的根本性评价指标。
其次,建设服务工程。服务青年才能代表青年、凝聚青年、激励青年。但“服务青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又是常抓常新、永无止境的”,作为共青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青年需要紧跟时代和青年群体发展变化的步伐,高校共青团需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服务效率,建设新时代的青年服务工程。要明确职责、发挥职能,应对高校共青团有一个清晰认识与定位,理顺与其他组织的关系。高校共青团立足于高校青年大学生,工作中受学校行政部门领导与指导,工作方式、工作内容不可避免出现与行政部门重合的现象,对此高校共青团在与行政部门协作时应注重保持独立性,密切与青年大学生的联系。其他青年组织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党团组织的社会自我组织化的力量已经开始生成,这就要求高校共青团处理好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在自身占据青年群体主导地位前提下团结社会组织。同时,要树立全心全意为青年大学生服务的理念,强化团组织的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式,由管理约束向竭诚服务的转变,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向,努力将高校共青团建设成为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服务型团组织。提升高校共青团服务效力,不仅要重视服务本身,更要关注服务对象,要始终明确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在青年大学生,以青年为本位,不可片面强调拓宽服务领域和渠道或盲目创新服务方式,重要的是明确为了谁这一重点,真正服务于青年大学生。
最后,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团的干部队伍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最年轻、最积极、最有生气的一部分。由于团干部总体呈年轻化态势,工作经验、政治历练等方面还较为稚嫩,仍处在需要不断学习和被引导的阶段,从这一层面来讲,加强对高校团干部的培养与队伍建设显得极为迫切。加强高校共青团干部的政治素质和高校团干部的作风建设,引导高校共青团干部心系青年办实事,摒弃官僚主义、腐败蜕化等不良风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包括掌握团的知识、熟悉团的工作、科学组织开展团的活动,与时俱进提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同时,将考核体系与奖惩机制挂钩。团的十八大团章修正案将建立和健全团干部的考核和监督制度调整为建立和健全团干部的考核、监督和问责制度,强调问责凸显了全面从严治团、从严管理团干部的要求。要将惩罚的警示与嘉奖的激励统一起来,把高校团干部的考核体系与奖惩机制挂钩,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框架。对高校团干部来说,只有真正深入青年大学生实践,才能感知青年的温度,把准青年的脉搏。加强高校团干部的实践锻炼,尤其要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只有在深入青年大学生开展调查研究之后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开展调查研究一定要落到实处,将青年路线贯彻始终,如果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