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崇高,源于农民的本色

时间:2024-05-04

海津

有人说,杨家琛是肩负着某种使命而来的,如今,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悄然离去了。

2015年8月5日,河北省秦皇岛市归提寨村的上空,哀痛像厚重的乌云,低低笼罩着,让人们喘不过气来。村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缓缓送别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村民的好儿子、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杨家琛,人群中发出的悲泣、哭号声连成一片,这是一场感天动地的送别……

心存农民的忧患

归提寨村位于秦皇岛市区西部,隶属海港区西港镇。历史上,这个村子曾因村民遵纪守法、和睦相处而得名规矩寨。其后,虽然规矩寨改成了归提寨,但淳朴向善、尚德守法的村风依旧。

杨家琛于1968年出生于归提寨村。因为家境贫困,他14岁就跟随父亲出海打渔、下地务农了。渤海之滨,海阔天空;燕山脚下,山高水长。也许正是大海给了他宽广的胸怀,也许正是土地造就了他踏实的性格。改革开放以后,杨家琛以他的勤奋与智慧,开创了自己的一番事业,经过多年商海打拼,他30多岁时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砖厂、建筑工程队、餐馆、渔船,还经营煤炭等各种生意。在家乡,杨家琛曾经是个响当当的私营企业老板。

2000年,归提寨村两委班子换届。

彼时,这个村子脏、乱、差、穷,拥有1000多户人口的村庄,错综排列着一片老式平房,村民的房屋低矮狭小,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更有许多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使街巷狭窄,杂乱不堪。村集体欠外债2000多万元,村干部长期发不出工资,村民拖欠村里的电费也收缴不上来,还经常有村民到村委会打架闹事,摔东西,破门砸窗子。

面对这种越穷越乱、越乱越穷的状况,村里的几位老党员心里着急,他们一起合计,筛选能够改变村里现状、引领全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大家共同想到了杨家琛。

杨家琛犹豫了。

毕竟他自己的事业正如日中天,各种经营活动都离不开他,村里又是这样一个烂摊子,很可能费力不讨好,受累还挨骂。但是他的心里也在纠结,他自己是富了,可他还是归提寨的村民、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儿子,他知道作为农民的艰辛,面对村里盼小康的乡亲,他很想帮他们一把。

经过一段时间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杨家琛决定:参与村委班子竞选。

对于这样一个决定,杨家琛的身边有着各种不同的声音。

首先是家人不支持。笔者在采访中,杨家琛的女儿杨贺然哽咽着说:“我爸开头当村干部时,那时我9岁,心里特别不理解,一个好好的老板不当,忽然变成了一个村干部,我不知道他图的是什么。”

老父亲也不支持杨家琛当村干部。老人知道村里的情况,也知道儿子眼下的事业,他更为儿子担心,都是村里的事,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还是这么一个艰难的局面。说心里话,村里的事儿确实不好干。

杨家琛的大哥杨家林却支持他,哥俩感情好,无话不谈,大哥鼓励他:“干吧,咱不能只顾自己赚钱,也得为乡亲们出点力。”一个貌似简单的道理,一个貌似必然的选择。但是,在一个有很多人利用手中的权利千方百计为个人谋求私利的人群中;在一个有很多人泯灭良知不惜坑蒙拐骗偷地为自己敛取钱财的社会环境里,能够舍弃自己的生财之路,念及乡亲,心存理想,该是一种怎样朴素而又神圣的选择!神圣,不只是拯救世界,当一个人在默默地帮助身边的人,他的灵魂就会闪烁出神圣的光辉。

当时,村里还有人对杨家琛说:“要不,咱也拉拉选票吧。”他却说:“我就是想为乡亲们做点儿事情,乡亲们认可我,我就干;不认可我,我绝不贿选。”贿选,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一个通过贿选冠冕堂皇地坐在某个位子上的人,我们无法相信,他的灵魂是干净的。

选举结果:杨家琛以高票当选归提寨村村主任。

选举很顺利,但是,杨家琛面前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

改变农民的命运

杨家琛当上村官之后,摆在眼前的是两个字,一个是穷,一个是乱。因穷生乱,因乱而穷,穷和乱就像一对连体怪胎一样无法分割。杨家琛从治乱起步,带领乡亲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首先是钱的问题,村里一贫如洗,该还的账还不上,该收的款收不上来。杨家琛上任后,村里成立了由他自己任组长的清欠领导小组,梳理每户拖欠的电费以及村外欠款账目,原计划用半年时间清理完成,结果只用了两个多月,就追缴了所有拖欠村里的款项,不但收缴了全部电费,还追回外欠的700多万元征地补偿款。欠款的问题看似只是经济账,但是老百姓需要的是公平、公正,少数人长期欠款不交,就会影响到大多数人对村干部的看法,就会怀疑村班子的执政能力。

其次是环境问题。卫生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即使一块金子,被扔在污泥浊水之中,也不会有灿烂的光泽。杨家琛上任后,开始全面整治村里的卫生环境,组织清除到处堆放的垃圾,加强卫生管理,让村庄变得干净、整洁。他还对村里的道路进行硬化处理,铺出了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路旁安装路灯,栽种树木,使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为了彻底改变村里的卫生环境,杨家琛还把村外闲置的砖厂改建成养殖基地,将村里的养牛场、养猪场全部迁到了村外,使村里不再到处都是牲口粪便的臭味。在此基础上,他还组织专人引导村民发展养殖业,对养殖户给予多项优惠和扶持政策,使养殖户摆脱了庭院式分散养殖的束缚,养殖规模迅速扩大,从最初的7户,发展到了37户,养殖品种也由原来的几个发展到十几个。归提寨村实行人畜分家之后,人的生活环境好了,养殖业也发展了。但这只是个开始,杨家琛心里明白,农民的日子一直过得很苦,不能脱贫致富,就无法改变农民的命运。在杨家琛的心里,改变农民的命运,不只是一家一户的事情,他常说:“农民富天下皆富,农民安四海皆安。”

杨家琛以他自己多年经商创业的经验,认识到农民只靠脚下微不足道的土地从事农业生产,永远也无法摆脱贫困。在工业化与市场化的时代,农民也需要融入到时代的潮流之中。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大环境里,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归提寨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村里利用一些闲置土地,建起了工业小区和商贸市场,吸纳了数百家个体工商户,还逐步建起了铝合金门窗厂等8家企业,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与归提寨村比邻的燕山大学校区扩建,征占了村里的部分土地,得到补偿款后,为了解决部分村民宅基地不足、住房紧缺的实际问题,2005年春天,杨家琛在村西建设了村民小康楼工程,共119户,占地100亩、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小康楼工程竣工后,彻底改善了村里的居住环境,村民们欢天喜地,所有符合入住条件的村民统一抓阄,杨家琛家也在其中。为了避嫌,杨家琛让当时正读小学的儿子参加抓阄,结果儿子抓到手一看,是一处面积小、地势差的户型,孩子当场就哭了。大家看着孩子哭,不忍心,说:“这个不算,让孩子再抓一次吧。”杨家琛婉言谢绝了,他无怨无悔地住进了这套小房子。有些人有了一定权力后,就想方设法为自己谋求各种特权,住豪房,坐豪车,就是心里很少想着老百姓,杨家琛的与众不同,也正在于此。

2005年12月,归提寨村“两委”班子换届,在村里干了5年村主任的杨家琛,以满票当选为新一届村党总支书记,同时以95%的绝对选票当选为新一届村委会主任。在这个新的任期里,杨家琛通过召开“两委”班子会、党员及村民代表会。研究制定了“归提寨村2006—2010年五年发展规划”。

归提寨村地处城乡结合部,以前村集体收入有限,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动力。村民收入也主要靠外出打工,致富渠道不宽。面对这一现状,当时的大学生村官赵晨然提出对村集体经济进行股份制改革、推行公司化管理的建议。杨家琛觉得可行,他担心法律、政策不允许,就查阅了许多法律书籍、资料,又找到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咨询,确认无误后,立即组织“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讨论,得到大家广泛认可。针对有些村民思想保守、怕担风险的情况,杨家琛逐户到家里搞动员,详细解释入股、退股方案,明确按照股金分配权益等相关问题,逐步消除了大家的顾虑。

2009年5月22日,归提寨村成立秦皇岛市海港农工商公司,对村集体经济进行股份制改革,村民集资入股,进行公司化管理,所有董事会成员由村民代表选出,设立董事会与监事会。集资入股方案既考虑有钱人的权益,也考虑没钱人的利益,规定大股2万,小股1万,手头没钱户则可以按每亩3万元的标准以土地入股,凡是本村村民均可入股。

2009年,旧城拆迁改造与新农村建设活动给归提寨村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归提寨村海港农工商公司与开发商合作,决定对全村进行旧村拆迁改造。杨家琛与开发商的谈判进程很慢,因为他提出的条件太苛刻。他表示,农民是弱势群体,承担不起风险,他只能带着村民挣钱,不能赔钱。他的条件是以土地入股5亿元,回报5亿元,村里零风险。同时,他还要给村里留一片商业区,规划15万平方米,占地150亩,集娱乐、休闲、购物、住宿于一体。他说这片商业区将作为村民的永久资产,只出租,不出售,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杀鸡取卵,要留着养鸡下蛋,这是归提寨村老百姓的后续保障,确保子孙后代没有后顾之忧。杨家琛跟开发商的谈判,一直艰难地持续了3年,才达成最终协议。

与归提寨村合作的开发商——秦皇岛金屋集团总经理杨广俊曾这样说过:“我们跟归提寨村的开发协议就是一份‘不平等条约,我们的利润几乎都被他们拿走了,但是杨家琛书记最让我佩服的,就是他干净,跟他合作这么多年,一分钱利益他都没为自己争过,都是为老百姓争。”

任何一地的拆迁都是“天下第一难”,各种利益纠结、矛盾纷争,明里暗里复杂到难以理清。归提寨村进入拆迁程序后,杨家琛几乎白天黑夜都没有离开村委会,随时解决由拆迁带来的各种问题,但是这些纠纷,全部来自家庭内部的利益问题,没有一家是反对拆迁、阻碍拆迁的。从2010年10月开始,全村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全部顺利完成拆迁。1200多户村民,无一例上访,没一个钉子户。归提寨村罕见地实现了平稳拆迁、有序拆迁、和谐拆迁。

杨家琛的理想是让农民过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安、富有所乐”的好日子,他的理想也正一步步得到实现。村集体经济壮大后,村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逐年提高,村民各项福利待遇不断增加。村里不但还清了原来所有的外债,还有了可观的积蓄,旧村改造完成后,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30多亿元。村民家家有楼房、户户有存款,全村平均每家有将近两辆轿车。村里还经常给村民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老人个个享有养老金。年龄在60岁到65岁之间的老人,每人每年领取8000元;65岁以上,每人每年领取12000元;无儿无女户每年还补贴960元。

2011年,归提寨村成立健康合作基金会,村民每人投入1000元基金,生病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后的剩余费用,全部由基金会报销。村民王中立患白血病,几年来,基金会先后为他报销药费19笔,近4万元。村民何进珍患慢性肾衰竭,基金会为他5次报销医药费2万多元。到2014年底,基金会一共给100多村民报销各种医药费200多万元。

坚守农民的本色

归提寨村实现旧村改造之后,村集体富了,村民也富了,但杨家琛一直没有改变他生活简朴、事事节约的习惯。他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过惯了穷日子。”

村里有钱了,有人提议,村委会该买辆好车了,村干部出去也有面子。可是杨家琛不同意,村里只有一辆10万元的国产轿车。杨家琛花村里的钱比花他自己的钱还仔细,村办公室里的饮水机水桶里都长青苔了,他让人清洗一下,再灌上村里的饮用水接着用。整个村委会楼里,只有会议室和小区监控室安装了空调。每年到酷暑难当的夏日,别人就劝他在办公室里装台空调,他却说:“算了,能省就省点吧。公家的每一分钱,都不能乱花,一定要用到刀刃上。”

村里想建一座小花园,找人设计,他听说设计费需要数十万元,于是打消了找人设计的念头。他自己买来园林设计方面的书,又跟着大哥3次到承德考察,有一次遇到突降大雪,路上还险些出了车祸。最后,由他自己精心设计,村里建成了一座具有中国传统园林风格的小花园。

在杨家琛的心中,总有一份很深的传统情结。在村民返迁楼的设计中,他选中了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风格,并融入了大红门等很多传统元素。在建筑规划中,按规定,不允许在窗外加防护栏,但村民又都希望加上防护栏,这样才觉得安全,杨家琛就自己设计了安装在两层玻璃之间、像传统窗格一样的防护栏,既美观实用,又不违规。杨家琛经常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出人意料地为村民解决各种难题,他的原则是自己能办的事情就自己办,不求人,不花钱。

杨家琛出差,经常一瓶矿泉水、两个面包就解决了吃饭的问题,他很少在外面吃饭,村里也很少有招待费开支。他常这样说:“你到外面花100元,其实只能吃到30元的饭菜,其余的钱都被餐馆、饭店赚走了。我开过饭店,对这事我心里很清楚。还不如买二斤肉回家,自己做菜。”

在这方面,他几乎不像个村干部,更不像曾经当过老板的人,他自己的生活一直非常简朴。他妹妹说,他搬进小康楼的时候,一件新家具都没添,直到去世,很多乡亲才知道,家琛书记家里还用着这么老旧的家具。

杨家琛的钱很少用在自己身上,但是对有难处的人,他却格外大方。前些年,村里穷,村民杨荣庆老伴儿没钱交电费,晚上点蜡烛,杨家琛看到了,就从自己兜里掏出100块钱,让老人交了电费。村民张柱奎住医院没钱,去村里找杨家琛,那时候村里也没钱,他就把自己兜里的1000块钱掏了出来。村里的五保户老五常常逢人就说:“家琛常把钱给我花。”谁家有了难处,他都会帮一把。不仅是村里的乡亲,就是在报纸、电视上,看到谁遇到难处,他也捐钱,并以哥哥或妹妹的名义捐,从不留自己的名字。他说,这钱花到有用的地方,比他吃了、喝了强。

杨家琛常说的一句话是:“行善不能等,尽孝不能等。”

家里父母年事已高,身体又都不好,大哥说:“咱们给老爸老妈雇个保姆吧。”杨家琛不同意。他说:“咱们有兄弟姐妹七个,咱爸咱妈养活咱们七个都养活大了,咱们七个养活他们俩还赡养不了吗?”他有时间就到父母面前,陪着他们说说话。大哥杨家林对笔者说:“我没有弟弟心细,老爸爱讲过去的事情,都讲过多少遍了,我都听腻了,但弟弟说老爸老了,爱讲,咱就听。他就跟老爸说,你讲这些我爱听。他给老爸刮胡子,给老妈打洗脚水,处处都很周到。”

杨家琛无论对家人还是对乡亲,都是无微不至,但是在有些事情上,又原则性极强。他对家里人说:“只要是归提寨的企业,咱们家人都不能涉足,有本事咱们到外面赚钱去。”大嫂子从1988年就在村里当会计,杨家琛上任后,就跟大哥商量,别让嫂子在村里干了,有人劝他说:“你大嫂子又不是你安排到村里来的,跟你没关系。”可是最后他还是让大嫂子回家了。有亲戚想租村里的门面房,杨家琛就是不同意,这亲戚由此跟他断了来往,碰了面连句话都不和他说了。女儿大学毕业后没工作,刚好村里建了幼儿园,女儿在大学学的是音乐,特别想跟同学一起承租村里的幼儿园,办一所幼儿园也是女儿的一个梦想,可杨家琛就是不同意。他说:“只要归提寨村有一个人要干这事,咱们就不能干。”

平日里,杨家琛有个习惯,经常在村里转悠,无论大事小事,村里的一切,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把村里所有的事情都当自己的事情。看到村委会哪个屋子忘了关灯,他肯定会上楼把灯关掉。有一次,他正在村里转悠,忽然看到有一家屋里冒出了黑烟,就赶紧带人跑上楼去敲门,原来这家妇女在炉子上做着饭,自己看电视看忘了,锅糊了,厨房差点着火。

杨家琛不喝酒、不抽烟、不打牌,忙完了村里的事情,有点闲空儿就是读书、练字,还经常在本子上抄抄写写,写诗,写感想。有一次,他去当小学校长的妹妹家,一进门就说:“你家书不少啊。”他自己的床头总是放着几本书,他说:“毛泽东为啥伟大?就是因为他看的书多。”毛泽东是他心中最崇拜的人,在采访中,笔者见到村里的广场上,一尊高高耸立的毛泽东塑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留给农民的思念

现在的归提寨虽然还是叫村,但已经毫无村庄的痕迹,它完全融入到城市之中了,宽敞的街道上一辆辆汽车疾驰而过,碧蓝的天空下,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面对眼前的一切,却总让人觉得有几分空旷,有几分悲凉。因为在归提寨人的心里,永远地走了一个人。

2015年8月2日晚上7点多,杨家琛拖着带病的身体,像往常一样,到村监控室巡查,他对值班的保安人员叮嘱,说现在天热,家家户户都开着窗户,一定要加强巡视,确保小区安全。回到家里,他忽然觉得心脏异常难受,闷得喘不过气来。妻子一边拨打120救护车,一边找人开车直接送他去医院,在半路上转到救护车上后,杨家琛被送进了当地人民医院急救室。

女儿杨贺然对笔者说:“我赶到医院的时候,爸爸的脸上已经没有了血色,觉得爸爸以前那张刚毅的脸上,忽然就失去了力量。”爸爸是女儿心中的守护神,她一直觉得爸爸是这世界上最坚强的人,最有力量的人。这时候,她才知道爸爸也不是铁打的,他的身体也会垮。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抢救,杨家琛离身边的亲人越来越远了。8月3日0点10分,这个铁打的汉子,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永远地离去了。

杨家琛骤然离世的消息,让归提寨的乡亲们无法相信,大家都说他是累死的。杨家琛确实太累了,他心里想的事情太多,做的事情也太多,他总是睡不着觉,常常凌晨三、四点钟就起来,在村里遛,想村里的事,想他该做的事。十几年来,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扑到村里,他做的一切,大家心里有数。如今村民的日子好了,可他却倒下了。

人们还记得,去年秋天,杨家琛患胆结石去北京做手术。那段时间,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干什么去了,家人只说他出差了。他不让别人知道,是不想麻烦大家。等他出院回来,把大家吓了一跳,整个人瘦了20多斤,已经瘦得不成样子了。女儿还记得,爸爸回来时,下车的那一刻,她第一眼看到爸爸,当即就哭了。

其实杨家琛身上的病,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但那时候正是村里返迁房入住的时候,他是忍着病痛不想离开,乡亲们返迁上楼是大事,他心里装着太多的事情,很多事情也确实离不开他,他心里放不下。

谁也想不到,杨家琛就这么走了,他才47岁,走得这么早,走得这么突然,走得这么让人心疼。他设想的很多事情还都没来得及做呢,他准备在村里建一座敬老院,让村里的老人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他想建一个商业区,让归提寨的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他一天天坚守在工地上,亲眼看着刚刚建起来的村民返迁楼竣工,村民们住进了宽敞漂亮的楼房,可他自己却不能享受了……

操办杨家琛丧事的时候,大家遇到一件难事,一个村民脱口而出:“找家琛吧。”话一出口,大家面面相觑;望着杨家琛的遗体,大伙儿泪流满面。要知道,平时人们已经习惯了,遇到难办的事情,都找杨家琛。有一次,一位村民到杨家琛的家里找他办事,临走的时候,因为年纪大了,坐在那站不起来,杨家琛就把老人抱起来了。老人说:“长这么大岁数,除了我妈抱过我,就只有你抱过我了。”

杨家琛出殡那天,村里几乎所有的人都来为他送行,人们悲泣着,心里承受着一个让他们无法承受的事实,杨家琛的离去,对归提寨人就像天忽然塌了一样。一位村民对儿子说:“以后别乱花钱了,杨书记永远走了,没人再给咱们这么发钱了。”

许多天之后,笔者在归提寨村采访,很多村民说着说着,忽然就泣不成声,再也说不下去了。

杨家琛离世不久,秦皇岛市海港区委召开杨家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号召全区向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村支书学习。秦皇岛市委宣传部也组织作家、新闻媒体采访、撰文广泛宣传他的感人事迹。

杨家琛走了,他以自己朴实的信念,实现了一个崇高的理想,他在归提寨村创造了一个奇迹。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近乎本色、又崇高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献身精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