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旴江医家葛洪的“德”理论文化内涵研究

时间:2024-05-04

范姝 傅斌 张丽萍 赵婷婷

摘要:葛洪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医学家。其作品中所涉及到的文学、哲学、医学等重要理论,在他的理论著作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德”理论文化。本文旨在对其著作理论研究,试图以葛洪的生活时代及当时的时代为背景,对其著作理论研究,研究其“德”文化内涵,本文试着从其生平事迹、著作、方药等方面,挖掘其集儒、道、医、文为一体的“德”独特文化内涵。

关键词:德;儒;道;医

中图分类号:R249;R24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3-0012-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008

一、前言

葛洪一生经历曲折,自幼生活在儒官家庭,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十六岁开始学习《孝经》、《论语》、《诗经》、《易经》等儒家经典,后对道家养生修仙之法非常感兴趣,在《抱朴子内篇·金丹》有云:“余少好方术,负步请问,不憚险远。每有异闻,则以为喜。虽见毁笑,不以为戚。”潜心修道的同时精研医术,内外并举、儒道兼修,在其诸多文字著作中,形成了集儒、道、医为一体“德”的独特文化风格。

二、以德为本、崇尚简朴清净的修身立德之道

纵观葛洪的一生,葛洪生性淡泊,不求荣利,从小在贫困环境中成长,身处“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之中,依靠耕田打柴度日,生活非常贫困。他遵循《老子》中“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崇尚本真与朴实。强调德行修养、内修心性,把道德情操的陶冶放居重要位置。

葛洪自号“抱朴子”,其崇尚简朴、清净的品德都表现在其著作《抱朴子》中的《守塉》、《安贫》、《知止》等篇中。他在《守塉》中描写的潜居先生“藜飡之不充,而足于鼎食矣”,在读书修德中获得巨大的快乐,借由潜居先生之口,表达了他的修身立德之道,即清贫的日子有利于自己保持高洁的品德与情操。

三、“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修德行善”的养生之道

葛洪精研医术的同时又是道家思想的实践者,他的作品中多次阐述关于养生的观点,他认为修道就是要要绝贪去欲,不为物役,修身养性,返本归真。

在葛洪的道学思想中融入了儒家伦理观念。在抱朴子中葛洪把“德”与“长生”放在一起进行论述:“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好物者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他认为修德行善是为人处世之道,也是长生成仙的基础。有人向他请教处世、养生长寿之道,葛洪说:“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葛洪从“忠孝和顺仁信”等儒家纲常大护法,通过引导人们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给人们指出了一条通过提高个人修养通往养生得道的道路。

四、“源道德之妙,达性命之真”的治疗仁德之法

利用有限的条件,最有效地进行治疗,葛洪的这种行医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所撰写的《金匮药方》、《玉函方》、《肘后救卒方》等医著我国医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尤以《肘后救卒方》为代表,书中记载了许多常见病、急病及相应的治疗方法与药方,系随身常备急救之手册,并在各地广为流传。葛洪所撰《玉函方》,在编撰知识,皆分别病名,以类相续,不相杂错;《金匮药方》中对许多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主要产地、入药部份及治病作用等,均作了详细的记载和说明,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方剂和经验。这些医著中他提出的治疗用药原则“简、便、廉、验”,这就是葛洪留给后人的医药学思想。在其长期的行医时间中,以其独创性的治疗用药原则,极大的丰富了我国传统医学的治疗思想。

五、德行为本,立德重于立言——为文之道

葛洪重视撰书立著,他主张立德重于立言,文以载道,为文当有助于教化,真正的美文华章应当出自德行高尚之人。他在(《辞义》)中写道:“古诗刺过失,故有益而贵;今诗纯虚誉,故有损而贱也”。葛洪提出文章要立足现实,要敢于揭露社会的弊端,反映民生疾苦,不昧着良心粉饰太平,并将是否有益于世人作为衡量文章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面对当时动荡的社会时局,面对社会黑暗势力、腐败现实、及道德沦丧、生灵涂炭的现象,葛洪提出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不应置之不理的,应以维护道德为己任,应当“式整雷同之倾邪,磋砻流遁之暗秽”(《应嘲》),反对“阿顺谄谀,虚美隐恶”(《应嘲》)。

六、结语

综上,从葛洪的生平、著作、方药中,无不体现了葛洪作为文人的以德为本、修德行善的良心和节操。葛洪的这种“以德济生”的医德理念,至德至善的处世之道,以德为本的文德观,对弘扬我国传统儒、道文化,传承中医文化精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   抱朴子外篇[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   抱朴子内篇[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   鲍丹.道家哲学中的人文关怀精神对医学生生命教育的价值[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

作者简介:范姝,江西抚州人,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文学讲师,研究方向:中医文化与教育研究;傅斌,山东莱芜人,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内科学讲师,研究方向:中医教育与临床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