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意与四方

时间:2024-05-04

戴瑞

摘要: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个流传广泛的吉祥符号——“如意”,这一符号在两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伴随着我国社会文化的变迁,它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意蕴诞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在古典时代,这些变化深受世人的喜爱并逐渐衍变成一种装饰形态的传统融入到现实生活之中,当紫砂艺术诞生以后,很自然的将其吸收了进来,在过去、现在、未来,这种变化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关键词:紫砂;造型;装饰;如意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3-0031-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021

我们都知道如意的造型和装饰代表了吉祥和美好,因为在很多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被动的接触到相关元素,其不单单存在于过去的文化生活中,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形象所带有的吉祥寓意也将继续流传下去。如意形象和装饰存在的基础在于其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認同和接受,其形象本身就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这一点同紫砂壶给人的印象十分相似,所以将如意和紫砂壶结合起来,具有天然的相适性。

作品“四方如意壶”的造型当中就带有这种形态和文化上的双重融合,从这把壶上可以看出,制作者将对生活中的美好愿景注入其中,茶壶的壶面蜿蜒曲折,却有着自身规律,从整体的轮廓来看近乎四方,且方中带圆,浑厚大气之中既有阳刚坚强的一面,也带有柔和舒缓的一面,刚与柔十分恰当的组合在一起,配合壶流的婉转三弯,梯形的过桥壶钮以及传统的端方把,营造出一种扎实而又祥和的气息,不同于以往的具有冷硬感的四方壶器,这件作品在整体的气质上偏向柔和温暖,结合段泥的胎质更强化了这一感受,将如意如玉的气息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作品“四方如意壶”在具体的制作上仍采用方器制作常见的裁泥片镶身筒法,即在设计好茶壶的外形尺寸之后,裁切制作好一些固定大小的泥片,采用一片一片逐步镶接的形式构成茶壶身筒,不过与传统四方器不同的是,这件作品是四方与如意形态主题的结合创作,壶面并非是平的,而是带有如意波浪的曲线,这就比一般平整的泥片镶接具有更高的难度。具体在裁切好泥片之后,还需要加上壶面曲线的塑造,虽是四方器却是依照八方器的方法来进行制作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壶面如意的起伏呈对称形态,正好形成八个曲面,这实际上同八方造型相差仿佛,只不过每个面并非是平直的,而是带有明显的波浪形曲线。

在通常的印象中,四方形体本身是一种缺乏变化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上会天然的形成两两对称,壶肩与壶底、壶面与壶面之间缺乏变化,所以需要在茶壶的上层结构即壶肩之上做进一步的变化,但在作品“四方如意壶”上,由于壶面曲线本身极有特色,所以此时再塑造一个多余的壶肩颈的变化就显得重复和啰嗦,四方器的简洁要求在这样的身筒之上做出简化,所以干脆直接采用了平肩加嵌盖的结构,将壶口多余的线条完全舍弃,而圆形的壶盖内嵌入壶口之中,与肩线就形成了互动,如意的轮廓包裹着圆形的壶口壶盖形成了一个漂亮的花纹,此时壶钮就不适宜再塑造成圆形,而要表现出方器自身的特点,过桥梯形壶钮特意留下一个方孔是对传统方圆搭配概念的延续,形成一种方中有圆,圆中带方的造型特点,方圆变化融入茶壶轮廓的变化,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装饰性,这种视觉上的自然美化并不需要刻意雕琢,显得自然、大方、美观,但仅仅是这样仍是稍显薄弱的,所以这把壶在原本平肩的基础上又加上一层塑造,将肩线与壶体区分开来,双重的肩棱线进一步将如意的主题展现出来,同时也间接的加强了方圆对比变化给人的印象,形成了一种内生的装饰感,造型简洁且畅快淋漓。

从作品“四方如意壶”整体来看,如意的轮廓从壶肩面垂直向下贯穿整个壶体,在四角如意囊瓣的包裹下,茶壶本身的四个角成为了壶面的中轴线,而原本平行的壶面则形成相互对立的两个面,这种形态的变化并不强烈,却在意识层面给人一种强烈的对称感,相比与一般四方四面的平行对称,这种以壶口盖圆形为中心的对称给人的印象无疑更为深刻。

从当代形体设计来思考,传统的四方壶式仍具有很强的形体变化潜力,从作品“四方如意壶”借用如意这一形式主题与四方壶式的结合就可以明白,引入带有鲜明文化特色的主题形象分割原本的四面四方是一个极好的创作方向,要点在于传统意蕴主题的选择以及切割的方式把握,但不管怎么说,四方壶式中对于方圆变化的演绎仍然是恒古不变的旋律,无论如题如何变化,这一展现美的方式仍将延续下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