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叶紫钥
摘要:山迢水远,人生漫长,知音难觅,如何共渡余生。经史书卷,文人诗歌里时常诵咏和向往的是激烈碰撞的冲突与轰轰烈烈的情感。然而吴冠中老先生笔下的生活掺杂揉和的是细水长流的脉脉温情以及最质朴和纯真的热烈情感,还有那与妻子生活点滴之中,如细雨一般的生活小事,渐渐拼凑成了一个鲜活而又明媚的朱碧琴。
关键词:吴冠中;朱碧琴;陪伴;爱
中图分类号:K82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4-0009-01
吴冠中出生于江南水乡,作品里常见水乡柔美之景,错落有致的吊脚楼屋檐,与河流交互掩映,独特而又明媚的水乡之景传神而又动人。“风格之诞生源于情感之赤诚,虚情假意与装腔作势,绝对伪造不出风格来。,,所以说,吴冠中对故乡的情之深,意之切。艺术作品的价值必定源于真情实感,而一个音乐家,画家,散文家的真情实感,必定来自于内心的汹涌澎湃和对于生活点滴的细致体味。一个作品能够成功,必不可少的是创作的人本身的才华,经历等,但是最为不可或缺的是创作者本身的真情,也就是融入笔尖和纸张的情感。专注于艺术的人要么多愁要么豁达,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他们必定都是“善感,,的,这里的“善感”指的是善于发现以及感知。艺术家对于艺术的理解伴随着生活阅历而丰富,同时添加自己的情感作为佐料。吴冠中与水密不可分,而“妻子”这个角色在他的创作生涯与灵感之中是最为重要的。
吴冠中早期的文章,对于与朱碧琴的感情,从相识相知到结婚,短短几页便可概括,虽然用到了诸如“恋情”“辗转反侧”等词,这想必已经是沉稳的艺术家所能书写的最为特别的词汇了。有一篇文章中写到了朱碧琴与吴冠中因生活琐事而产生分歧,用叙事手段讲出他们之间的争论。在其他人看来不过是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根针罢了,晃荡一下就连涟漪也没有了。但吴冠中的情感潜移默化的从多篇与妻子的日常生活相处之间产生了变化,从前期的叙事,到后来的多偏向于内心感受和妻子的内心描写。文中大多数是对妻子的赞赏,对妻子的亏欠,以及对妻子不计成本的为家庭的付出与操劳。
“他还记着她,她快忘了他”。他在文中写到朱碧琴记忆力衰退以后像一个小孩子,很多事不记得。换做他来帮助她,指导她。她总认为天然气阀门没有关上,进而去厨房把阀门打开,他也不阻止,也不批评,只是在背后默默的跟上。几十年风雨相伴的生活带来了习惯与精神上的默契,同时也带来了感情上切不断的联系。王小波写给妻子的情书,字字切切,让人默读着都快笑出声来,溢出的是满满的甜蜜。主流的情书让人读着甜蜜深深,而吴冠中的文字,总是平平,阅读的时候却不经意间身临其境,泪湿眼眶。这样的生活或许是中国千千万夫妻生活的缩影,文中描绘的事件说不定就是昨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然而艺术家的眼睛和情感总是高于常人的,他笔下的她,让人感到鲜活和有趣。
“平凡、善良和美。”是吴冠中对于朱碧琴的定义,这应当是一个女人所被赋予的最美的词汇。许多人都看到过吴冠中在黄山雨中画画,朱碧琴为其撑伞的照片。他的回忆录中有写到,他每到一个地方不管多晚,总要自己跑遍所有地方踩点,选适合画画取景的地方,朱碧琴也不管多晚,总要跟着。吴冠中怕其身体不好受不住长途的奔走,就此歇息。第二日雨中作画,朱碧琴也不忍其淋雨湿画,为其打伞不停歇。吴冠中记录时,依旧是叙事口吻,没有激烈的关于爱的字眼,或许不适合于当下的爱就要说出来的大众环境,但已经是老一辈含蓄内敛的表达愛意最为深沉的方式了。
吴冠中的散文后期写到了小孙孙的相继出世,写到了家里的鹦鹉,写到了庭院的花,但是每一篇幅当中都有朱碧琴的影子,她或许在厨房做菜,或许在一旁为他布置桌案,他是认真并且执着的记录着。所以在写下《他和她》一文时,与其余的散文淡泊致远的感情截然不同,这是情到深处的不能自己,融入进了自已的文字里,改变了自己平时的行文作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依旧。之前艺术之于吴冠中是最为重要的,但在后来的自传《我负丹青》中,吴冠中写道:“在今天的天平上,她已远远重于艺术。”梵高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曾说到;“苦难永远不会终结。,侧f以说病魔缠绕着朱碧琴,最为痛苦的便是她快要忘记他。于是他愤怒,他惶恐,他不安的画下一朵朵黑色牡丹,自题:“妻病,心情恶,丹青久闲搁,落墨成墨花,有人遭身戮。,$碧琴拥有的是中国传统女人所具有的特质,温柔、善良以及固执。固执的不愿意出席宴会,不愿意聚焦眼光,更多的是在丈夫身后默默支持和操持家中的一切。甚至是写日记,也从不提及自己,大多是丈夫,儿女或者孙辈们的日常琐事,她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家庭。死亡或许会将他们隔离,但是爱和希望却永远都在。晚年的他们也许共同挣扎于晨曦与晚霞之间,等待生命度过的每时每刻。但只要相携,死亡并不可怕。
参考文献:
[1]吴冠中.吴冠中散文选[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
[2]吴冠中.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3]吴冠中.吴冠中谈艺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