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二胡演奏中音乐情感的渗透思考

时间:2024-05-04

刘妍

摘要:音乐美作为二胡演奏中的突出特点,其主要以二胡音乐多变为依据,将音质饱满的曲调予以呈现,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即若要传承音乐,则应借助对二胡演奏中音乐情感的思考,使之可在服务听众的基础上,走进其内心。对此,本文以二胡演奏中音乐情感的渗透实例为参照,对其情感渗透施以全面思考,以供参考。

关键词:二胡;演奏;音乐情感;渗透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077-01

一、前言

针对高端音乐演奏会,听众对乐器间的“音”、“情”要求较高,特别是在二胡演奏中,若以作品意境的层面来讲,丧失“音”或“情”等标准,则犹如鸟儿失去翅膀,难以融合演奏的方式真正诠释音乐情感及内涵。由此可见,在二胡演奏中,演奏者既要保证演奏技巧问的协调运用,还要做好音乐情感的融入,将内心想法融入至音乐作品做中,展现表演艺术的魅力。

二、二胡演奏中音乐情感的渗透实例

(一)《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以“天下第二泉”的称号,在二胡演奏中传达月冷风高和风轻云淡的氛围,像听众诉说演奏者的“坎坷经历”。该曲调以凄凉婉转为整体效果,前期呈现平静、深沉的基调,逐渐变为亢进激昂,完美地诠释着历经风霜者对生活的勇往直前、不屈不挠之姿,这也是作者内心情感的体现。同时,曲调以故事倾诉的方式,和听众间产生共鸣,再辅以跌宕起伏的情感旋律,将音乐情感施以充分表现。

(二)《良宵》

《良宵》即为《除夕小唱》,是由刘天华(1895-1932,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创作的,据悉是以除夕夜为感,借助欢快和明朗的曲调,诠释师生相聚时的喜悦。该曲调划为三个阶段,开篇时以流畅旋律的方式,表达浓厚的师生之情,伴随事情的逐步进展,旋律明快、激情感增强,最后将相聚的氛围提高至极致。总体来讲,幸福、欢乐是该音乐作品的主基调,其不仅是对二胡各类音乐性能的综合利用,更是将二胡演奏提升到新高度,这也是该音乐作品未消亡于历史舞台的原因。

三、二胡演奏中音乐情感的体现

(一)音乐、情感间的融合

对于二胡演奏者而言,在音乐作品演奏时只有将内心想法、情感和作品相融合,辅之专业化的演奏技巧,即可在呈现悦耳、优美旋律的同时,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而各类演奏技巧间的协调运用,搭配演奏者的情感,能够使听众更为直观的感悟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借助二胡演奏将创作者情感加以传播,不仅可加深听众对作品深意的感悟,还可提高演奏者表演能力、作品理解能力。

(二)意蕴、境界融合下的音乐

意蕴和境界是指文艺作品以独特的方式,向世人传达的意境效果。而音乐是在二者融入下产生的,特别针对高雅音乐,其均来源于优美意境。众所周知,意境本是悄无声息的,只有将音乐融入其中,方可谱写动人的旋律,使音乐语言更具活力。二胡作为呈现音乐美的乐器,其能够以韵味十足的特点,将音乐作品中的意境予以直观诠释。简而言之,无论是何种音乐作品中美的呈现,均是将情感依附在音乐旋律上表现的,其不仅取决于音乐意境的诠释,还可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内心情感存在密切关联。即演奏者只有将内心情感融入至音乐演奏中,方可在意境烘托的氛围下展现演奏技巧的灵活性、多样性,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演奏效果。

(三)二胡自身的音乐美

针对二胡能够精准呈现出悦耳、动听的旋律,不仅和音乐情感及意境的渗透存在关联,还依赖于自身独特的建造结构,即以各组件协调把控的方式,演奏独特韵味的旋律,使之能够在演奏不同音乐效果的前提下,加深听众对二胡音乐美的感悟,这也成为二胡区别于其它乐器的根本原因。

四、充足二胡演奏中的音乐情感

首先,融情于奏。乐器中对于音乐的呈现,其均是对创作者心声的表达,即以韵律的方式凸显内心情感。对此,笔者建议演奏者在二胡演奏中,应将内心情感和演奏技巧相融合,使其能够在丰富演奏情感的同时,展现二胡演奏中音乐情感渗透的意义。同时,情感作为无声音乐,音乐作为情感载体,二者以相辅相成的特点,充实演奏者、创作者的情感,继而在情感演奏的背景下,完美地呈现二胡音乐美。

其次,寻乐之美。随着乐器演奏地位的提高,为更好追求其音乐美,更是将二胡演奏提升至新高度。原因在于:音乐不仅是由音乐旋律而来,其以情感载体的角色,在表达音乐自身的意境的基础上,侧重强调音乐中的情感力量。即演奏者只有存在音乐演奏的标杆,方可诠释曲调内的音乐美。另外,若要寻找二胡中的音乐美,感悟其情感力量和音乐力量,应通过对创作者情感美的思考,充实自身的人文主义思想。

五、特定曲目下的音乐情感处理

(一)传统曲目

以二胡演奏为载体的传统音乐曲目,主要为刘天华先生的“十大二胡名曲”,借助对五四运动下社会变革的直观反映,凸显创作者苦闷、彷徨之情,即在封建势力下的无力之感、资产阶级下的软弱感。1950年,以阿炳为中心的二胡曲,更为生动的诠释旧社会下劳动者的现状,以此弘扬其在社会压迫下的思想风貌。

(二)建国初期曲目

建国初期,二胡曲目主要是对群众现实思想的写照,如《拉骆驼》和《山村变了样》等音乐作品。前者是对地质工作者在沙漠行进环境下,愉快和活跃、以苦作乐精神的感悟;后者则是诠释在党领导下,穷困潦倒的村庄焕发新气象的现实写照,以此表达对新生活的赞美。

(三)近代曲目

以《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为核心的二胡独奏曲目,在“上海之春”二胡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即无论是在数量或质量上,还是在题材、体裁和风格、技巧等层面,均为二胡的进一步带来机遇。例如:《三门峡畅想曲》是以表现大跃进背景下劳动场面的描绘,以此呈现社会主义下群众多对美好生活的畅想;《豫北叙事曲》则是以新旧社会对比、忆苦思甜的形式,表现时代下群众“力争上游”、“干劲十足”的思想脉搏。

(四)“文革”曲目

1966-1976年,由于“文革”运动的思想限制,导致二胡曲目無任何新作。直至70年代末,二胡创作逐渐恢复正常,且涌现大批量曲目,如《草原新牧民》、《喜送公粮》等曲目,均含有浓厚的文革气息。

(五)现代曲目

《江南春色》、《红梅随想曲》、《长城随想曲》等音乐曲目的问世,标志着二胡已走向“协奏曲时代”。即该类音乐曲目在题材、内容、形式与技巧难度等层面,均较之前有着显著提高,且和思想解放、打开国门等社会背景存在密切关联。再者,以时代为前提的二胡音乐曲目,不仅在思想、艺术上均已呈现成熟化趋势,还表现较为浓厚的时代风尚,为二胡演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六、结语

综上所述,二胡演奏作为漫长、艰巨的历程,不仅对演奏者演奏技巧要求较高,还涉及音乐情感渗透等内容。即只有做好演奏技巧、音乐情感问的协调融合,方可将作品中的音乐美予以直观表达,加快二胡演奏的传承、发展。

另外,演奏者还应侧重自身人文主义内涵的充实,辅之悦耳动听的韵律,将二胡演奏中音乐情感渗透的必要性落实于根本。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