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艺文融通大臻化境

时间:2024-05-04

余菲蓓

摘要: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是国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流派,有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他们标举“士气”、“选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画;勾画造型;修养

一、饶宗颐先生新“士夫画”形成的起因和内涵

不同时期文人画的存在都有其社会背景,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多持“少学儒,壮学道,老学佛”理念,饱经儒道思想的濡染,常以诗抒怀,以画鸣志。饶宗颐先生的经历很特别,家学承明清风范的高贵,亲历外族侵略的忿愤,身遭内战兵乱的惶恐,怎不感怀兴叹……于是,选堂先生的画,文人画的风格就十分自然。

饶老一生最喜画荷,与荷花结缘由来己久。缘起饶公父亲饶锷慕其周敦颐之君子风范,故为饶老取名宗颐,字伯濂。饶宗颐先生的书画艺术秉承了古代文人书画的优秀传统,充满“士夫气”,国画题材广涉山水、人物、花鸟等,有传统流派的经典拟写,有世界各国的异域写生,更有自成风格的独特创作。饶公通过不断变换绘画语言和形式而求得自我风格的展现,形成他自己新“士夫画”的文人画语言体系。饶宗颐先生不愧是当今社会难得的“学者型”书画艺术家,新“士夫画”的践行者。

二、“西北宗山水画”学说是饶氏新“士夫画”的重要部分

1956年,饶宗颐在法国国家图书馆里第一次阅读了原版敦煌经卷,随后在法国国立研究中心研究敦煌经卷两年,进而出版了许多学术著作。饶公还创作了大量敦煌白画作品,综合了其他画法,用白描法勾画造型,使用金墨勾线,融合一些西方视觉冲击的色彩,画面富丽堂皇。

在饶宗颐先生一生多样的学问中,敦煌学的研究成果最为耀眼夺目。饶宗颐先生认为,历史上大西北自古便为华夏和西戎交锋相争、交相融汇的广阔地域,是中外文化碰撞交融的大熔炉。饶宗颐通过“旷远、鸯远、荒远”的“新三远”的艺术气魄指出:传统“三远”的“平远、高远、深远”已不足以描摹西北峰巒、丘壑的壮美风景。饶宗颐独树一帜的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领域,弥补了明清以来传统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的局限与不足,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现代化转向开辟了崭新广阔的艺术空间。

三、禅道涵化境,转化形成饶氏新的“士夫画”

中国画之有别于世界其它画种,中国绘画的美,是要在画外求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就是说,中国画是要内含创作者之人品、学养、性情,甚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饶宗颐先生于1963年获邀赴印度做研究作为他考察佛教遗迹、研究佛学的开始。因此,他的画作中就有一部分佛教题材的作品,即使那些非佛教题材的作品,也往往带有禅意。在学术上所表现出的空灵和禅慧是其贯穿各种题材中的常态,很多作品带有禅哲文史加以涵养的新文艺画风,这成为他作品的一个类别。饶宗颐先生的新文人画风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以深厚的国学功底兼具广博的文化知识,以文史载道,禅道涵养的基础上,结合西方视觉文化的融通,形成的一种新“士夫画”文人画风。遵循“不似古人则无古,太似古人则无我”的理念,展现了一个具有传统艺术涵养的文人所具有古典情怀。

四、结语

综上所述,饶宗颐先生在绘画形式方面,他摹古但不拘泥古法,而是通过对传统绘画的笔墨形式进行转化,在学问的滋养下,一方面融汇古人画法,另一方面不断吸收包括敦煌学在内的诸多研究成果,在考察遗迹与研究书迹、画迹的基础上,常常实践创造新的语言形式。

从艺术形式上来看,饶宗颐先生诗书画一体,并且巧妙地运用题跋,常常将题跋作为画的一部分,构成了饶画的独特意趣。在手法上,参合诸家笔意,灵活多样。在画风上,以书通禅,蕴含禅哲。形成超然高脱的禅哲明道新“士夫画”文人画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