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艺术学理论视角下艺术管理研究的困境与出路分析

时间:2024-05-04

居 桂

(江苏省演艺集团 京剧院,江苏 南京210002)

一、艺术管理研究的困境

1.学科归属不清。艺术管理的研究过程中既有管理学的融入,又有艺术学的添加,但研究的侧重不同,二者之间始终存在争议。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设艺术管理学科的院校寥寥无几,一并划归于文化统筹的艺术范围,归属于公益性的艺术管理内容。尽管专业中有涉及文艺事业的管理内容,但也仅仅是在本科课程中存在,没有明确学科分级。而后教育部整修高校专业目录,公共管理变成了一级学科,艺术院校在艺术学大类下开设艺术管理学科,管理只是艺术表现的形式之一,其本质在于对艺术发展中各类问题的应对。部分研究者认为艺术管理归属于管理大类,同样应当遵循管理学的基本要求,没有管理学基础的艺术管理是一种伪模式。上述争论一直存在,于是高校设置艺术管理学科时,常常会出现研究实践上的差异。目前常见的方式是把艺术管理归类于艺术学科研究管理。

2.研究对象不明。对艺术管理研究对象的界定同样是当前难题,目前常见的观点有,一种把艺术管理的对象按问题、现象和规律划分,并在这一基础上拓展出直接和主要对象;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艺术本身、艺术活动和艺术规律本就是研究的对象,无需过多划分。但是综合看待双方观点都存在些许不足,片面性的意识观念使得艺术的理论研究和批评大量重复,独特性原则荡然无存,只是把艺术管理的实践活动用作研究又过于抽象。

3.学科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在艺术学独立之前,该学科在人才培育方面问题较多。艺术生的弹性化生源招收直接导致了学生艺术基本素养的差异。艺术管理学科的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备,对于本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也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是生源方面,学生很少具有学科交叉的学习背景,或是学习背景难以保持一致,间接导致冲突隐患产生。其次课程规划不合理,目前多数院校虽然设置了艺术管理学科,但对学科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课程关联性低,学科跨度难以处理,课程框架体系得不到完善。此外教育资源的不平均,使得教师、教学设备等各方面问题不断,许多高校甚至面临有学生无教师的尴尬现状,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也不利于艺术生的创造力培养。

二、艺术管理研究的出路探析

1.明确艺术管理学科的本质。艺术管理要明确其研究的出发点应当是艺术,如果只是把艺术管理看做管理学的分支之一,就会使从事研究的相关人员从意识上轻视自己从事的事情,研究的目光也会偏向艺术以外的领域。从艺术生产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艺术管理渗透在艺术的各个环节,从前期生产到后期应用,不仅有独特的特性规律,还有易被忽视的客观约束作用。

2.确定艺术管理学科的研究问题。艺术管理学主要研究在于对艺术主客体的描述。尽管艺术管理不能直接被用于艺术的产生创作,但是对其生产、规范始终发挥促进作用,对其传播途径的优化,市场发展的改善也有良好作用,某种层面上认为,艺术管理和艺术学的逻辑理论具有相似性。

3.重视艺术管理学科完善。从宏观角度分析,艺术与文化的管理存在相似的管理生态。尽管两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各有侧重,但不可调和的差异并没有存在。而从艺术管理的具体理论分析,只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理论体系,完善学科与学科间的对应联系,才能促进这一学科的更好发展。

4.培养艺术管理学科人才。对艺术从业人才的培养与其他学科不同,科学意识应当注重起来,对艺术学科的准入标准进行升级,艺术管理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也应加强。明确的学科意识设置可以避免后期研究对象的单一重复,有助学科课程分配、研究选题和课程整体发展。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生源的选择也需要校方引起重视,从艺术管理的学科本质来看,学生基本艺术素养参差不齐,教师教学囿于书面理论,难以实现真正的学习提升。因此复杂学科交融的课堂上,师生双方都应当积极主动提升自身素养,充实自身知识系统的同时,积累经验。

三、结语

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许多高等院校抓住契机划分出艺术管理学科。在文化科技不断交融的形势下,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也是推动艺术、文化和管理学科交流发展的良好方式。在这样的基础上,艺术管理学的研究应当紧随时代发展需求,显示其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综合特性,提升学生的素养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