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姚 雪
(娃哈哈艺术团,浙江 杭州310000)
中华民族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积淀下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各具特色的五十六个民族风格各异、各地民俗风情千姿百态。扬琴在中国这片广阔、富饶的历史文化沃土中繁衍、生息。深厚、广博的传统民族文化为中国扬琴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代代相传的演奏技艺传承着中华民族悠远、厚重的历史音乐文化,中国扬琴艺术也正是在一辈辈扬琴艺术家不断探索、改革创新中发展前进的。
笔者认为中国扬琴艺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吸收、创新的过程,在历经四百余年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不论其形制、音色、作品风格还是演奏技法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族特色,在长时间的民族文化交融中,中国扬琴艺术一面对传统音乐文化因素加以继承,另一方面为适应现代扬琴艺术发展和审美需求作出新的改革和探索,多彩的文化内涵及特有的民族风味使得中国扬琴在世界扬琴音乐文化中独树一帜并占有重要位置,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揉合着现代音乐的作曲技法,现代化音乐审美赋予了扬琴艺术新的时代生命力。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出自战国晚期的《学记》篇。文中说道:学生只有经过学习实践,才会发现自己知识经验的不足;教师经过教学实践,才会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遗漏和缺失。知道哪里不足,就能够很好的反省自己,从而更加勤奋、踏实的学习,而感觉到了教学的困惑,便能够自强不息,努力进取。当下,国际化的进程日新月异,世界音乐呈现多元化趋势,人们的艺术审美也变得国际化、现代化。
目前,我国扬琴艺术的发展正处于作品创作与人才培养的繁荣时期,各大艺术类院校都充斥着扬琴专业的艺术人才,广大专业作曲家与演奏者也都争相参与到扬琴作品的创作当中。但是,高速的时代发展也为我国扬琴艺术的发展提出了新问题,但作为一名专业的扬琴学习者,笔者认为时下我们应抓住历史契机,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促进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在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为根基的前提下,把中国扬琴置身于世界音乐中,广纳博采、兼容并蓄的对外来音乐进行交流与学习,最后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中树立自己特有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法,使得中国扬琴艺术既有浓烈的民族韵味又富有现代时尚流行元素。
扬琴作为有伴奏优势的乐器,应当被重视起来,伴奏者的伴奏技能也应该得到规范化的训练。纵观扬琴前辈们,他们的技艺高超不仅表现在独奏的能力上,而且在伴奏的时候也显示出他们的艺术才能,并且也有能力进行即兴演奏和谱写伴奏谱,这些前辈在伴奏实践中运用的即兴加花、技巧润饰都为独奏家大添异彩。
纵观现状,当前扬琴学子进入音乐院校后学得都是独奏曲,很少机会能够接触到伴奏。扬琴伴奏的能力可以体现一位扬琴演奏者的综合性能力,一位好的伴奏者不仅需要对伴奏作品的理解到位,能够快速获取乐曲、乐段间的变化,同时还考验了伴奏对于主奏的临场发挥所作出的反应,所以教学环节中伴奏意识的确立迫在眉睫。
笔者认为,在教学这一环节,各大院校应该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重视培养学生的伴奏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做到学以致用,发展“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让完整的扬琴表演艺术继续传承下去。
扬琴器乐伴奏作品作为扬琴艺术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优秀的器乐伴奏作品显得格外可贵,更加需要作曲家与演奏家共同参与其中,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交流是至关重要的。作曲家的专业知识结合我们的演奏技法才能有针对性地创作。一首优秀的扬琴器乐伴奏作品不仅能够推动独奏乐器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着扬琴表演艺术。笔者切身体会到,众多著名作曲家在写扬琴独奏或者伴奏声部的时候,往往会把扬琴当作钢琴声部的写作方法来写,要么无法演奏,要么特别单调。虽然扬琴有着“中国钢琴”之美称,但是它有自己的专属语汇,千万不能盲目的运用钢琴演奏语汇强加于扬琴之上,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毫无价值与意义。建议作曲家充分了解扬琴乐器的特征再进行创作,这样才能完全开发扬琴的伴奏优势。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需要通过认真思考找到问题之所在。在伴奏乐器中,扬琴作为中国传统器乐中最具完美性和融合性的乐器,如今因为某些因素受到了影响,面临极大的挑战,如何能够在民族乐器中独树一帜、巩固扬琴器乐伴奏的地位、加强扬琴器乐伴奏的功能是每一位扬琴人的职责所在,共同推动扬琴表演艺术发展。
在这个多元化音乐不断发展的时代,独奏曲、协奏曲等体裁开始被专业化,更多的作曲家加入到了器乐作品的创作队伍中。现今大量传统的器乐作品伴奏声部还是保持在以往的伴奏乐谱中,时代在发展,扬琴器乐伴奏也需要与时俱进。由于早期民乐创作的特色,大多数创作出来的作品都是演奏家自己进行伴奏声部的创编,并且都是运用简单的主调伴奏织体,而且这些传统乐曲还在被广泛运用。
而作为中国人,我们要有民族自豪感,当今时代的潮流正是民族器乐发展的最好契机,我们有义务要向作曲家介绍每件民族乐器的性能,例如:运用扬琴不同的音色,简单到击弦工具的种类,复杂到特效音的使用等。在全新创作的环节中,作曲家需要通过创作二胡、竹笛、板胡独奏曲初期时就参考扬琴声部的特点进行创作构思。可以多运用扬琴的音色,简单到材质迥异的击弦工具,复杂到扬琴特效音的运用,要对扬琴的音色以及技法特色有一个全新的了解。笔者深切体会到扬琴音色多变性的特点,它及待被挖掘开发,这些实践需要作曲家与演奏家的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创作出符合这个时代要求的优秀作品。
随着协奏曲体裁的广泛运用,传统的单台扬琴伴奏编制己经满足不了作曲家的创作需求了,传统的伴奏手法己经脱离了现代音乐作品创作的步伐,加上扬琴伴奏织体缺乏创新,日积月累,扬琴伴奏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扬琴在伴奏方面黯然失色,过去的器乐曲体裁较为简洁,伴奏声部比较单一,经常用一台扬琴就能烘托独奏乐器的艺术表现力。双扬琴伴奏形式中的引子部分运用了丰富的和声色彩,增强了音量,在创新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保留了原有的陕北地区风格特点,扬琴二浑厚的低音衬托出扬琴一主题的首次呈现,尤其是扬琴反竹的使用,反竹音色清脆的特点,更好地绚烂了凄美的画面,恰巧此曲讲述的就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在这样的设计下使乐曲达到不同于单台扬琴伴奏的效果。
回顾钢琴艺术指导的发展历程,钢琴艺术指导这个词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国外,当时在各大剧院里,一名优秀的钢琴艺术指导和一名伟大的器乐独奏家或歌唱家的地位是同样受到人们尊重的。在西方的艺术歌曲中,声乐与钢琴的角色被人们视为两者的重奏曲,并非是简单的钢琴给声乐伴奏。
如今,钢琴艺术指导己经发展到新的阶段,在各大院校,不仅有钢琴艺术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还设置了钢琴艺术指导的职位,比如在民乐系和声乐系中设立了这个职位,从事钢琴艺术指导的老师几乎承包了学院的大小音乐会的艺术指导工作,钢琴艺术指导职位对声乐和器乐的发展都起到了推动性作用,不管在声乐艺术指导中或者是在器乐艺术指导方面都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笔者认为扬琴作为东方的“钢琴”,它也可以有这样的一种伴奏发展的模式,完全可以借鉴钢琴伴奏的发展道路,通过这样的尝试,开拓扬琴器乐伴奏领域新征程,一定的会对扬琴演奏艺术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在民族音乐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要继承传统,创作大量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乐曲,发展的同时不仅要保留传统,还要在原有基础上大胆创新,根据作品音乐风格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民族乐器。我们应该要充满自信,用本民族的乐器表达中国人的心声,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乐器和学习中国乐器,能在整个世界音乐中占据中国民族乐器的一席地位,更好地彰显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这是每位民族音乐人的责任。
扬琴作为一件优秀的民族乐器,从它的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角度来讲,如何立足于自己民族音乐传统文化的土壤,更好的拓展它的艺术表现力,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从而推动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体现它应有的价值,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扬琴艺术实践中,接触了大量的扬琴器乐伴奏的作品,有较多的体会,扬琴在伴奏艺术上所拥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是无法被取代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