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四个中心”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时间:2024-05-04

周一旋 杨 雪 张银娣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100124)

一、传统工艺的传承

传承分为两部分:传授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工艺代代相传至今,基本已达到传授这一过程,而如何继承并继续将这份文化发扬下去则是当代人在传承中应当解决的重要问题。让在漫漫历史中沉淀下来的文化产物紧跟时代的飞速发展,则是传承问题的突破口。谈及适应,离不开客观条件或需要。在生物学中,环境改变会使得机体小至细胞大到形态,内从代谢外致行为方面发生相应的改变以避免外界条件可能导致的损伤或危险。这一整个过程称之为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则是演化的主要机制,如果能够成功经历自然选择而生存,则被称为“适应”。这就是最早由达尔文在1859年所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的进化论。

在19世纪以来,人类学者通过研究逐渐认识到人类作为生物之一同样适用于“进化论”,赫伯特·斯宾塞是最早使用这个概念的人,并将其用于社会学研究,在此背景下“达尔文主义”不再局限于生物领域,而更多的用来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理论依据。因此分析文化及其附加产品的传承,即需符合当今社会文化发展因素的“选择”。

二、传统工艺的发展

2014年2月以来,***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为新时代首都建设指明方向,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更指明文化中心是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的发展被提上新的议程。在符合文化发展潮流的大趋势下,当今文化发展应当满足两大驱动因素:生产和应用。

(一)生产

假设将传统工艺技术的生产手段运用于新的产品领域会如何呢?过去我国大量优秀传统手工艺的载体局限于工艺品,收藏品或是摆件等,工匠精神停留在了作品完成的那一刻和被观瞻的那一眼中。设计成品无法持续发光发热,依然在小部分群体中引起共鸣,往往失去一定实用价值。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涌现出来,如能灵活运用传统手工艺技术进行设计、生产,使物品既具观赏价值能够体现并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具有实用价值,这就实现了让传统工艺技术持续发光发热。如近年来墙壁装饰画的方寸之地基本被北欧风所占领,不论是宜家还是淘宝,大部分的装饰画还是以北欧风格居多,如果将中国传统工艺丝绸画运用于墙壁装饰画的生产中,将原本只能是“画作”的高价丝绸画挂至大众消费者家中墙壁,创造出新型中国风装饰品,则能填补部分传统工艺无法出现的空白。

(二)应用

应用是一个灵活的过程,少不了许多巧思与尝试,不断创新的新应用方法在不断探索中被技术发展、文化思潮、消费能力亦或是消费者本身层层选择,有生命力的产品才能够被成功应用。某一样物品从原始的使用背景转移到一个新使用背景中,物品本身的功能也会发生改变。如将原本装饰在服装服饰上的刺绣工艺应用于书籍或是文具本的封面设计中,只有服装装饰功能的刺绣纹样具有了新的书本装帧功能。将原本只用于“衣”中的蜡扎染布料用于书本的封皮包装,让服装面料跨入“用”的行列中新的文化价值就在新的应用中产生。

美人在骨不在皮,传统工艺的重要性不在于文化表现本身,而在其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来源于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文化内涵是画作诗文知识技法而不仅仅是物象本身。这里以木雕作为举例说明,木雕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一项民间工艺,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繁荣于唐代,并且一直延续至今,作为寄附着艺人名家或是工匠们审美情怀的木雕基本上都是作为工艺品呈现于世人而鲜少具有实用价值。但现在一些新型的木雕产品设计不再局限于工艺品本身,进而出现木雕鼠标、木雕手机壳甚至木雕二维码等一系列产品,这种跨界的大胆应用将木雕工艺融入日常产品的设计中,拓宽了传统工艺的用途和市场,满足人们对于产品的使用需求,让木雕工艺拥有了批量生产的突破口。

三、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宝库,而在新时代更要正确恰当地利用好这个宝库,作为当代青年,学会用当代的理念延续传统的工艺是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工艺这份历史瑰宝的必然归宿。在如今诸多高科技手段的配合下,既不能舍弃传统手工艺的根基,也不能一意孤行只追求精雕细琢,只有强强联合,才是硬道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