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欢乐之家》中城市新女性的婚姻抉择

时间:2024-05-04

刘姣姣

(合肥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8601)

一、引言

伊迪丝·华顿(1862—1937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最为知名的女性作家之一。1905年出版的《欢乐之家》奠定了她在文坛上的地位。通过此前一系列的创作,华顿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文体和主题。她的文体集中‘仪态’上,她的主题是攻击旧的纽约社会。在华顿笔下,纽约不仅仅是个地理名称,而是一个被赋予独特色彩的文化之地。

二、丽莉的“装饰品”命运

华顿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充分体现了她对那个时代女性困境和命运的思索。《欢乐之家》的女主人公丽莉·巴特是新旧两派的混合体。她父亲与老派上流家族有着亲属关系,她的母亲却是普通家庭出身。幼年的丽莉失去双亲后,就靠着她出众的容貌混迹于社交场合。她的那些暴发户朋友们用她为社交秘书,她那些旧派的体面亲戚们又看不惯她在公共场所抽烟喝酒。与其说丽莉是个让人着迷的淑女,不如说她是个装饰品。丽莉少女时期接受的所有训练都在帮助她成为一个美轮美奂的物品。巧妙的是,“丽莉·巴特的名字本身就具有‘装饰’的意味,也正是她身份特征的体现。Lily是百合花的意思,极具装饰品意味;Bart中也含有‘艺术(art)的成分,同时暗示她的角色只是一个物品,一个装饰品”①。在旧纽约上层社会中,丽莉不过是一个“玩偶”和“他者”,无法拥有一席之地,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参与社会活动的人。她的处境反映了当时未婚女性的附属地位,是一种可供购买的商品以及未来夫家的一件摆设。

三、丽莉的“新女性”特质

不得不说,丽莉这个人物充分表达了华顿的创作意图。丽莉追求的不是庸俗无聊的上流生活,二是“那种超然、优雅十分讲究的生活,其中每一个细节都应像宝石一样完美”②。如果能够进入上流社会,她希望用自己的高雅情趣去对这个枯燥的社会进行改造。在她的眼中,“夫人小姐们生活的天地多么狭窄!她们只是家庭客厅的美容师,起着迎宾送客、装饰点缀的作用”(100)。在丽莉的身上,读者的确可以看出城市新女性的特征。丽莉清醒地认识到旧纽约社会对男女两性的双重标准,然而作为这个社会的产物,她无法与这个社会撇清关系。她是一位“新女性”,但是没有途径去获得崭新的命运,最终还是沦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这本小说当初在杂志上连载发表,读者一度要求华顿重新考虑小说的结局,让丽莉活下来,与劳伦斯结婚。但作者并没有满足读者的愿望,毕竟小说的目的就是揭露让人理想沦丧的旧社会,何必用大团圆结局来迎合普通读者呢?这体现了华顿现实主义精神:上流社会应该像丽莉所追求的那样,虽然它仅仅是一种理想。丽莉勇于打破婚姻的枷锁,展现出19世纪末美国妇女自我意识的萌芽。

四、丽莉的“婚姻理想国”

华顿的作品中从来不乏对女性社会地位以及传统婚姻制度的严肃思考。在《欢乐之家》这部小说里,华顿以单身女性丽莉为主人公,描述她的情感纠葛和个人追求,突出了她在传统婚姻观和个人自由之间做出的两难抉择。丽莉从小所受的教育无法让她自谋生路,为了寻求长期饭票,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到一位有钱的丈夫。她可以通过嫁人进入上流社会,古莱、乔治、罗西德都可以满足她的物质需要,提供她足够的金钱以购买奢侈的物品,但她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了这些机会。从丽莉的身上,读者看到了华顿本人对于婚姻问题的关注和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充分肯定。但是华顿的小说总是以道德高尚主人公的失败和妥协而告终,《欢乐之家》也不例外。丽莉最终在贫困与孤独中死去,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婚姻理想国”。

五、结语

在《欢乐之家》中,华顿关注城市女性的生存状况,揭示社会习俗对女性情智的压抑,审视女性反抗传统的心路历程。然而,华顿并没有挑战社会规范,也没有把自己的作品看作是引起社会变革的催化剂,而是平静地描绘女主人公自身的弱点,以及为了维护“婚姻理想国”所付出的努力。在男性主导的拜金社会里,丽莉拥有一个城市新女性的初期形态,她的自我意识有所觉醒,但仍逃不过悲剧的结局。

注释:

①李希萌.《欢乐之家》中华顿对男性权威的解构[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报,2008(02):142-146.

②Edith Wharton.The House of Mirth [M].New York:Bantam Books,1984:12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