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常 虹
(深圳市文化馆,广东 深圳 518000)
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长,国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逐渐得到重视。在政府及人民的支持和推广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已经融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文化馆承担社会文化发展的引领作用,在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如何打造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及如何应对多元化文化模式发展等问题,就成为文化馆发展道路中所要考虑的重点,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是指通过政府的力量、倡导而创设的非盈利性的机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需求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文化馆作为国家政府公益性机构,创造大众文化交流沟通的便利空间,促进民众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得群众近距离接触艺术,感受艺术。
文化馆就是一个文化艺术传播,让大众接触、走进、学习文化艺术的一个公益性场所与教育媒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导下,对公共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1)文化馆建设有助于巩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文化馆尤其是当地文化馆的建设最贴近民众的实际生活,了解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只有贴近生活,才能创造适宜民众需求的服务方式。
(2)文化馆建设满足民众精神需求增长。人民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对精神需求日渐强烈,文化馆通过文体活动的展开及宣传,丰富民众的精神生活,各色活动的开展同时也满足各类不同层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3)文化馆建设利于促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顺应民众需求。公共文化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文化馆借助政府的支持,与当地人民群众紧密联系,民众文化意识也得到熏陶。
(4)文化馆建设提升民族文化整体素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不是一蹴而就,文化馆在普及文化精神的同时提升了我国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作为文化馆免费开放的主要形式、作为最受广大市民欢迎的惠民项目,自实施以来便在全市范围内不断生根、发展、丰富、提升。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市民通过此方式接受艺术的熏陶,当他们离开课堂,又将艺术的气息传播到城市的每个角落。以深圳市文化馆公益性培训为例,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其培训方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以公益培训为基础,打造全市范围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公共文化服务。
(2)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文化馆根据市民需求提供样式多样的文化艺术培训。
(3)做好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建设工作,实现阵地服务的有效延伸。
(4)举办普及性、欣赏性文化艺术讲座,提升群众文化素养,有效补充教学培训。
(5)举办各类艺术展览,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创建贴近深圳的全新公共文化活动品牌。
同时文化艺术中心以参训学员为基础,联盟各成员单位分别组建了各类群众文艺团体,他们不断在各级、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中展示自我,展示深圳群众文艺风采,展示深圳公共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开口能歌、举足能舞,让更多热爱文艺的市民能够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是每个文化馆人的理想和追求。文化馆人正在用自己的专业与情怀,去充实市民的精神世界,去塑造城市的文化形象。
我们不得不肯定深圳市文化馆对群众文化培养方面所做的贡献,但是仍有些问题解决不够具体明确,比如对民众缺乏足够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文化馆自身的整体发展方向比较模糊,人民群众缺乏对文化馆的认可。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我们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方式,拓展思维渠道,寻找具体可行的发展建设方案,从而实现公共文化体系的构建,实现各地文化馆建设的进一步转型升级。
新的时代发展背景条件下,文化馆建设应摒弃以往旧有的发展思路,打造适宜当地文化发展方向的新路径。首先,应该提高文化馆在民众当中的认可度,增强对文化馆的了解及信任。具体可以通过海报宣传、公益广告播放、网站短片展示以及微信公众号推广等方式,让民众对文化馆的内涵和服务体系有具体深入的了解。其次,文化馆自身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制定具体的人员培训制度以及奖惩制度,强调文化馆的公益性质,提升文化宣传的明确性。通过馆内人员的培训提高馆内成员的文化素养及道德素养,杜绝一切与人民利益相违背的行为,从而提升民众对文化馆的信任,增进民众与文化馆的交流和联系。逐渐形成规范、系统、独特的管理模式,并具有循序渐进和环环相扣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使全民的文化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都得到全面丰富提高。同时,文化馆要想能够有长期发展的资本,还需要打造文化馆新样貌,文化馆在活动初期对活动内容做到广泛宣传,增强民众的认识。通过创立文化品牌,打造特色服务模式,明确自身定位。发挥自身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独特作用,创造自身的文化服务方式。
在社会这个整个活动群体下,还分有多个部分群体,新时期发展背景下,统筹整体布局规划,弘扬国家主要文化,对各部分文化群众发展做到有区别建设,保持地方特色名族文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了解当地传统文化背景,发挥当地地理、风俗、人文优势,打造地方亮点文化。主要还要对当地民众的生活习惯,喜好进行分析。具体通过开办具有地域文化、民俗文化,还有传统文化、养生、书画、礼仪、艺术摄影、茶艺等方方面面的讲座,形成“讲文化,传递正能量”的良好风尚,培养民众对传统文化及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视,充分提高市民幸福指数,切实完善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民众的地方意识增强也会使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走进艺术殿堂,对提升全民的文化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今时代发展步伐加快,民众对文化的多样性需求也普遍增强。在传承当地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还需提高文化创新意识,增强文化多样性,普及文化魅力,拓展文化发展渠道。文化馆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群众,文化的多样性创造也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正确的政治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同时做到引领社会风尚,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其次,借助当今互联网媒体,开展多样的文化传播方式,使得文化发展适应时代潮流进步。各地区可以通过网站交流互动的方式,探讨文化活动展开形式,在交流合作中形成新型文化发展体系。再者,利用大数据等高新技术,记录整体群众浏览喜好及留言,根据群众意见完善调整文化馆活动策略及方案,真正做到线上及时交流反馈。广泛采纳群众意见可以切实保障活动的创新性及认可度,同时节约不必要的活动经费开支。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不仅能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传递正能量,而且对于筑牢广大干部群众思想文化阵地具有重要作用.真正将文化惠民落到实处,文化多样性普及到百姓身边。不遗漏每一处城乡、每一位人民群众。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建是一项群体性运动,为实现创建的顺利及有效就需要一定故障制度的支撑。首先,严格规范规章制度,对授课教师严格要求,配备专业的培训教师,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制定并不断完善《教师行为规范》和《参训学员守则》,以规范化的制度保障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要充分发挥“藏艺于民”的文艺发展特点,鼓励和动员老艺术家、退休教授等民间文艺力量参与公益培训,进一步提升培训水平、丰富课程内容。以深圳市文化馆公益培训为基础,以参训学员为对象,组建了“群声合唱团”(中老年)、中老年艺术团、少儿艺术团、青少年管乐团等馆属群众艺术团体,对各艺术团实行动态化管理,实行末尾淘汰,并每年从当年度参训学员中挑选成绩优异者进行补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文化馆建设也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在建设过程中文化馆需要牢记培训质量的提升,紧抓实际教学成果,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文化馆以提供正规合理的公益培训方式吸引群众积极参与,提高公共服务意识,加强民众的公共文化觉悟。使得文化的发展有迹可循,有制可遵,有度可依。从而实现为未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升级添砖加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和谐发展。
通过调查发现,深圳市文化馆全年365天对外开放,年均开设文化艺术培训近100班次,培训内容广泛培训对象覆盖老、中、青、幼;年均报名学员超过5000人次、招收学员超过2000名。十三年累积下来,培训市民达五万五千人次,受益人群达十万人之多。由此可见,公益培训作为深圳市文化馆的重点建设项目,给文化馆以及广大深圳市民都带去很大的好处。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引导下,建设以民众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文化传播机构。一方面文化馆需要意识到民众参与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文化馆自身通过理清新思路,增添新内容,明确新亮点,遵守新要求等四项建设方案,结合多方的支持和努力,发挥文化馆建设的实际作用及价值,打造适应民众发展,适应时代进步的全新的文化服务新模式。同时也为未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文化的繁荣进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