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打造莫家拳工作站,探索非遗发展新路径——浅谈桥头镇莫家拳工作站建设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4-05-04

陈嘉莉

(东莞市桥头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广东 东莞 523520)

一、桥头镇莫家拳工作站建设的背景

(一)振兴传统工艺已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振兴传统工艺”、“制定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具体任务。党的十九大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二)桥头镇莫家拳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莫家拳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自清朝乾隆年间传至现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莫家拳原称“六度阴阳掌”,起源于东莞,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和朴实大方的南拳风格,是“广东五大名拳”之一。后经莫达士、莫清骄、莫四季、莫定儒切磋琢磨形成莫家拳。之后莫家拳在桥头镇一带代代相传,曾盛极一时。桥头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基础,人丁旺盛的莫姓族人,以及各级单位的高度重视,实行镇村联动,积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扶持开发,为保护和传承莫家拳创造了条件。

二、桥头镇莫家拳工作站建设的必要性

如今,非遗传承和发展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非遗资源较为分散

桥头莫家拳分布在大洲社区、石水口村,需要建立新型有效的保护机制,并作为主要枢纽,综合运用政府、民间等多方力量,联合相关协会组织,将非遗资源集聚起来,形成良好的非遗保护环境。

(二)专项资金不足

由于乡镇机关财政在基层文化建设财政投入有限,大洲社区、石水口村对莫家拳的发展规划不一,资金分配有所倾斜,致使非遗抢救和保护工作存在一定困难。建立工作站,可以实现市、镇、村三级财政联动,统一对资金进行调配。

(三)缺乏高校技术力量

面对非遗传承和发展中的瓶颈难题,仅靠政府部门单独应对显然不够,需要以高校为代表的影响力大、知识人才广聚的教育机构参与研发交流,鼓励各类知识、学术机构和专家学者投入其中,加强学习交流和研究。

建立莫家拳工作站,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一个“非遗”传承保护的产业链,使桥头莫家拳向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和规模化发展,通过与现代工艺的结合,推动文化及其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为桥头莫家拳文化的研发、展示、创新,为桥头莫家拳的传承与推广发挥重大作用。这是保护“非遗”资源、促进本土文化发展的策略,也是建立非遗工作站的有效探索。

三、桥头镇莫家拳工作站的建设情况

(一)以桥头武术协会为重要载体,打造非遗资源共享平台

为建立健全桥头镇莫家拳武术工作长效机制,把莫家拳武术引向广大群众,东莞市桥头武术协会在桥头镇政府、桥头镇文广中心和石水口村委会、大洲居委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于2015年正式成立,协会成员有为大洲莫家拳武术队、石水口莫家拳武术队、各中小学莫家拳武术队、桥头行飞武术队。

桥头武术协会承担桥头莫家拳日常管理的职能,莫家拳武术馆和各训练基地在桥头武术协会的领导下、在村(社区)的大力支持下,通力合作、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开展相关活动,将莫家拳文化融入到广大群众的文化活动中。桥头武术协会通过组织统筹桥头莫家拳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优秀的莫家拳传承人。目前,桥头武术协会已成为宣传推广莫家拳为主,集莫家拳研究、传承、展示展演、培训、交流合作于一体的综合型平台,具备了建立东莞市桥头莫家拳工作站的良好条件。在东莞市桥头武术协会设立桥头莫家拳工作站将充分整合,利用其在桥头镇的资源和条件优势,对实现促进非遗可持续传承发展,促进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促进提高传承能力,促进扩大传承人群,促进创新创造活力,促进改善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二)明确定位,坚持原则,实现非遗传承的可持续发展

设立桥头莫家拳工作站,坚持尊重传统文化、促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机制,坚持自律,维护传承人群合法权益等原则,明确工作站主要定位于莫家拳传承资源整合、研发研究、传承人群培养和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整合、利用相关资源,从而实现非遗传承的可持续发展。

1.资源整合:东莞市桥头武术协会成立理事会和监事会,共同管理和监督桥头莫家拳事业的发展,合法、合理使用各级资金,通过与全镇各中小学、村(社区)、各协会、各武术馆等单位合作,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莫家拳传承活动,以多种形式推广和传承莫家拳,贴近广大群众,发挥地方优势,进一步整合协会在本土的公共社会资源,有效促进莫家拳的保护和传承。

2.研究研发:通过开展研讨会,深入研究探讨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邀请莫家拳传人、省市武术专家、非遗专家等参与莫家拳武术教材的研究研发,通过材料的挖掘、资料的整理和书籍的编写,系统的梳理莫家拳现有资料和传承人的传统技艺,开发更多具有实用性、科学性、普及性的莫家拳武术教材。

3.传承人群培养:充分利用莫家拳武术馆、莫家拳传习所、全镇各中小学等传承基地开展莫家拳传承人培养工作。通过完善拓展莫家拳校外培训场所,组织莫家拳传承人组建校园莫家拳武术队、持续举办公益培训班等举措,吸引本地青少年以及来自东莞各个镇街的莫家拳爱好者,辐射珠三角港澳地区,实现传承人群培养。

4.宣传推广:积极组织举办莫家拳展演以及省、市、镇内莫家拳武术交流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单位组织的各类演出比赛活动,先后组织莫家拳传人赴香港、广州、惠州、增城、佛山等地进行表演活动,通过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宣传推广桥头莫家拳。

(三)整合非遗资源,构建多方联动合作模式

桥头莫家拳工作站将通过与媒体、学校、研究机构等形成合力,致力构建对外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通过鼓励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传媒、企业、高校等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为非遗项目提供研究、传播、推广的平台化服务。

桥头莫家拳工作站采取四方合作模式,即东莞市桥头武术协会、东莞广州美院文化创意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体育学院、东莞市桥头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建立合作机制。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东莞市桥头镇人民政府提供支持和指导,搭建平台,社会广泛参与。

四、桥头莫家拳工作站的建设发展建议

(一)深度挖掘和宣传莫家拳

在桥头莫家拳工作站现有的管理统筹的莫家拳训练基地、莫家拳武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中,设立专门的展厅、展室,宣传莫家拳的历史文化。鼓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设立相关的专题博物馆、传习所。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展示相关的实物资料,另一方面也为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活态展示和组织传习活动提供场所,增强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识,使这些传习所成为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继续深化推进莫家拳进校园

深化莫家拳校园普及,桥头莫家拳工作站组织传承人应积极协助推进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莞脉传承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加强武德教育和武术技巧与体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开创莫家拳的创新性课堂教育。每年组织莫家拳练习者参加市级、省级传统武术比赛,提高学生学习莫家拳的兴趣。编制《莫家拳》校本教材,多元化教授莫家拳,包括不同的拳种、器械套路,保持莫家拳的传统性和原真性。

(三)实现全面开花传承莫家拳

通过桥头莫家拳工作站平台,不断扩大培养莫家拳的传承人群,推动非遗莫家拳文化向纵深方向发展。继续做好青少年莫家拳公益培训班的开展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喜爱莫家拳的群众参与活动,为传承莫家拳进行有效弘扬。

另外,继香港翡翠台播出《女拳》后,莫家拳以影视作品展现人前,颇受大众喜爱。大力推动莫家拳与漫画、动漫、影视、少儿小品、舞台剧、音乐剧等跨界合作,开发衍生产品等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促进莫家拳更好地得以保护、传承和传播。

(四)加强莫家拳传承设施建设

莫家拳传承设施对弘扬莫家拳发挥着重要作用,桥头莫家拳工作站应发挥其统筹管理作用,通过不断维护、完善、加强莫家拳武术馆以及大洲社区莫家拳传习所等传承基地硬件设施,提升其传承功能。

(五)建立完善莫家拳资料档案

桥头莫家拳工作站应组织开展莫家拳抢救性记录工作,及时对莫家拳历史做好记录,将莫家拳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独立存档,通过编制《桥头镇莫家拳传承人图册》、拍摄《桥头镇莫家拳招式视频》,不断充实完善莫家拳传承史记资料。

(六)与媒体开展多元化合作

利用桥头莫家拳工作站平台,加强与电视台、电台、纸质媒体以及新媒体等渠道的合作,开辟莫家拳文化相关的专题、栏目、节目、主题纪录片、宣传片、微电影、短视频等形式,或者与媒体合作举办线下非遗主题活动。拓宽桥头莫家拳推广渠道,全方位多角度新视野展示桥头莫家拳深厚文化内涵。

五、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任重道远,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促使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尝新,唯有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坚持,才能有璨若星河的中华传统文化。非遗工作站是现代新型非遗传承平台,需要我们积极发挥其重要作用,不断激发非遗传承发展更多可能性、探索更多新路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