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王国鹏
【关键词】高校党建 信息化 新媒体传播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深刻地改变了经济社会面貌。新媒体已经迅速成为大众普遍接受和使用的媒介,越来越多地影响社会生活、重塑社交方式。包括微博、微信、QQ、抖音等在内的新媒体平台具有数据化、虚拟化、超文本等特征,集影音、文字、互动于一体,为大众提供个性化的内容、便利的传播、平等的沟通方式。
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不可避免要面对新媒体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大学生群体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年轻“老网民”,他们了解互联网、熟悉互联网,对他们来说,新媒体比传统媒体更有吸引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党建工作要找准定位、明确目标,通过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提升高校党建工作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为培养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党建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党的建设,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然而,当前一些高校仍然存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如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性差互相脱节、党建工作方法单一、党建宣传教育传播渠道狭窄以及党建工作内容与宣传教育传播内容和师生思想实际不够贴合等。新技术形势下,尤其是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和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发展变化。因此,应当在高校党建工作实践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有效规避新媒体在应用过程中的一系列风险,既直面问题和挑战,又抓住机遇创造条件,从当前师生更为喜欢和适应的渠道、方式、方法入手,探索更适合新时代高校党建的工作模式,真正实现“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进一步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方面,新媒体对党建工作带来了冲击,提出了挑战。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时代,网络将全世界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几乎毫无保留地呈现在高校师生面前,中西方各种思想、观念空前活跃,激烈碰撞。大学生作为伴随网络成长的“新生代”,网络早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虽然大多已经成年,但是毕竟还没有真正步入社会。尽管新媒体在党建工作中的推广使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党建工作的缺点,但是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中各类繁杂信息的影响,加之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许多不良信息也随之得以广泛传播,容易造成学生自律意识下降、道德观念弱化、诚信缺失等现象,学生意识形态甚至理想信念受到挑战,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怀疑或动摇,出现“信仰危机”。大学生党员也同樣如此,新媒体时代使他们面临着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思想意识多元化等方面的选择困难,碎片化的知识结构很容易消解高校党建工作成果,使党建工作和党员教育成效大打折扣。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对党员加以适当地引导成为新媒体时代党建工作的一大难题。
另一方面,新媒体为党建工作提供新机遇,开创新局面。传统的高校党建工作形式相对单一、单调,是一种垂直性的灌输模式,通常采用座谈、谈话、思想汇报、纸媒宣传册等方式,往往因为时间、空间和教师素质的限制使党建工作的开展缺乏时效性、针对性,不能与时俱进地适应新形势新常态,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无法满足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要求,导致党建工作开展成效较差。新媒体时代,网络让信息传播更为全面、更为便捷,高校党建工作者由此获得更全面、更及时、更准确的前沿信息和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新媒体技术创新高校“互联网+ 党建”新模式,借助QQ 群、微博、党建微信公众号、网络党建平台等形式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生态,及时向师生传播主流思想和核心价值观,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党建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新媒体还提供了交流平台,通过网络交互、沟通交流讨论等形式,更好地宣传教育、关心帮助学生,拓展了高校党建工作的空间。高校党建通过和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不但可以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扩大覆盖面,还可以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使高校党建工作能够与时代接轨,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高校党建工作开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新媒体技术彻底改变了老师“独白式”说教和“填鸭式”灌输,使老师和学生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师生双方都可以就某一问题发表观点、互相讨论,甚至发布信息、展现自我,使学生愿意参与、积极参与,这种平等性和互动性的信息传播特征开创了新媒体时代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要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关键在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用好新媒体发挥正能量,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提升高校党建信息化水平、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模式。***总书记明确要求,“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就目前来说,以微信、微博、客户端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微平台”对党的宣传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新媒体平台能够第一时间将党的政策方针传递给师生,能够定期推送理论知识,更好满足党建工作的需求,并提供互动平台,密切上级党组织和基层党组织之间的联系,也可以加深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联系。其次,新媒体平台可以提供各种服务,如设立“微心愿”网上书城、菜单预约、结对联系等服务模式,这有利于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服务,也方便倾听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的心声。最后,借助新媒体平台推动智能型党建服务平台建设,有助于党组织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党员的高效管理,并对党员知识信息库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同时,在高校党建宣传方面可利用大数据更精准、更及时地收集党建热点难点问题、回应师生关切。此外,在高校党建工作中,新媒体技术能够承载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对发挥高校党建工作的示范、带动、传播作用具有天然优势。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群体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代,手机和客户端几乎成为他们身体的“新器官”,占据了他们信息汲取的大部分传播渠道。因此,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必须适时用好新媒体,拥抱移动互联网。近年来,一些高校利用新媒体平台推进党建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例如,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运用新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创建了“沪江党建云”手机APP,它不但涵盖党课学习、党务公开、风采展示等诸多方面,而且建有包含党建贴吧功能的论坛区,用户之间及用户与管理员之间可以通过消息区沟通,由此开启了对高校党建信息化工作的探索,让党建服务“触手可及”。又如,中山大学着力建设“中山大学党建”公众号,为基层党组织展示党建工作风采和师生党员良好风貌拓展新媒体阵地,师生反响极为热烈,党建工作效果显著,这说明新媒体确实能够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第二,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匿名性等特征,为师生提供了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渠道,但也容易引发舆情或者扩大舆情。一旦有舆情发生,如何处理舆情需要专业技巧。高校是青年学生聚集的地方,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新媒体在手,人人都可以制作、传播、发布、评论第一手消息。因此,一旦有舆情发生,会被新媒体无限放大,如果回应不慎,就会把个人情绪当作官方立场,在网友面前上演大型翻车现场,引发更大舆情,对师生造成伤害甚至对学校、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因此,在利用新媒体的同时,有必要构建新媒体舆情监测系统,加强日常舆情分析,管理好新媒体互动和跟评,以确保新媒体党建平台的信息安全。在应对突发舆情时,尤其要掌握好新媒体舆情传播规律,把握关键节点,及时及早介入,高频率、多渠道、有针对性地进行回应,并且在语言风格等表述策略方面注意技巧,不逃避也不对抗,对舆论进行积极的引导。
第三,做好“三个结合”。首先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引进新媒体、利用新技术,必须要做好线上线下结合文章,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推进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实。例如,浙江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探索建立“党建共同体”破解高校基层党建难点,“党建共同体”内容之一就是党务联建,签约双方党支部建立了线上线下研讨机制。又如,山东农业大学很多师生党员有问题上微信公众号“山农先锋”解决已成常态,平台或提供精准的关键词自动回复,或有体贴的后台小编人工答疑。其次是形式与内容结合。党的政策方针、理论知识等不能一味采用“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念你記”的灌输式方法,而是要考虑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培养运营思维,既可以图文并茂,也可以配上视频,让师生只需指尖动一动,就能浏览到通俗易懂、入脑入心的党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党建宣传教育工作成效。最后是“广撒网”与“精盯引”相结合。例如,鉴于师生遍布在全国各地的实际因素,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了开放教育学生网上党组织,既可以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学生及时参与党建,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予以思政教育和精准引导。也就是说,新媒体传播既要注重范围广泛和跨越时空,同时也要注意深入持久和特殊关注。
新媒体党建作为一种媒体服务党建工作的创新模式是全新的尝试和探索,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党建教育中的作用,创新了党建服务载体,拓展了党建服务空间,丰富了党建服务内容,以当代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和内容,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体现了新媒体服务党建工作的核心价值和创新意义。因此,应注意研究总结其创新方法、工作模式和规律,把对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固化为全新的党建工作范式,为新媒体时代党建工作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