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古拜杜丽娜作品《十字架》的核心动机分析

时间:2024-05-04

韩东岳

摘   要:古拜杜丽娜是20世纪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与施尼特凯、杰尼索夫并称为"俄罗斯三杰"。《十字架》是古拜杜丽娜创作于1979年,原为大提琴和管风琴而作,1992年经德国手风琴演奏家的建议改为大提琴和巴扬演奏,并于2001年11月20日发行CD。《十字架》是一部与宗教体裁相关的作品,而且对于作曲家创作生涯中具有重大转折意义。本文主要对《十字架》中核心音、核心音程、核心动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古拜杜丽娜;《十字架》;核心音;核心音程;核心动机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2-0059-01

一、《十字架》作品简介

《十字架》可算是古拜杜丽娜创作的第一首把宗教信仰融入标题以及作品的宗教体裁作品,当然就作曲家本人而言,她的所有创作都是基于她虔诚的宗教信仰。除了《十字架》本身标题所具代表性之外,其音乐内容也隐含着诸多宗教因素。《十字架》是象征人类受苦受难再到救赎的一个过程,如两种乐器各自代表的形象,巴扬高音区所代表的“光明”主题,象征着天堂的和谐与美好,大提琴低音区所代表的“黑暗”主题则象征着人间的痛苦;演奏音区的交叉互换所形成的符号特征等等。尤其是具有十字架意义的“十字交叉”主题,促成了其以后创作中所形成的纵向与横向的交叉思路。

二、核心动机分析

运用核心音高材料及其展开作为作品的基本构架已经成为音乐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法。无论是古典、浪漫时期的主题动机发展,还是现代音乐中材料的拆分重组,都是核心音高材料的使用。核心材料的全曲贯穿在古拜杜丽娜的《十字架》中,不管是核心音的持续,核心音程的变化发展,还是核心动机的分解贯穿,体现的尤为明显。

(一)核心音

谱例1:第1小节:

在乐曲的第一小节,巴扬的左手与右手就在同一个音E上奏出,在第20小节大提琴奏出的第一个音同样是E,之后也一直围绕E音做着环绕,这个音自始至终贯穿于乐曲中,这个音既是核心音程的主要音,也是调式和弦的五音。有趣的是大提琴的最高音在e上,也是它所能演奏的极限音小字三组的e3,巴扬的最低音也在e上,是它所能演奏的极限低音大字组的E。这个音在高音区时是一种静谧、神圣、安详的感觉,而在低音区又给人以压抑、阴暗的感受。而且“E”这个字母也存在于“十字架(Крест)”、“宗教(Вероисповедание)”、“信仰(Верование)”、“光明(Свет)”、“黑暗(Темнота)”的俄文字母中。

(二)核心音程

乐曲第一小节巴扬的右手声部奏出一个反复的小字二组上E-#F的大二度音程,这是全曲音高发展的一个核心音程,它贯穿于整个呈示部和再现部,在展开部中,也作为大提琴solo的主要音程出现。这个明亮的大二度音程和A大三和弦在巴扬的右手声部演奏出明快闪烁的音色,象征着“光明”的主题。

谱例2:第1-4小节:

巴扬的左手声部则是根据大二度音程发展而来的一个音程紧缩,或者是在E-#F(bG)之间的一个填充的一个经过性半音F(E-F-bG)。这个音型也是在呈示部中一直持续在巴扬左手声部的一个和弦式(小二度叠置)的小“色块”,因为紧挨着的三个小二度音的持续奏响,作为一个深刻的哲理性的背景性色彩,预示着乐曲后面的冲突。这个小色块还拆分成了两个小二度音程,间隔在巴扬左手声部上出现。

整首乐曲中,巴扬声部的音程都是以二度为主,在呈示部和再现部体现得尤为明显。

(三)核心动机

第20小节大提琴阴郁的音色在大字组的核心音E上奏出来后,二度核心音程再一次紧缩,由原来全音变为四分之一音,即第24小节的E-升1/4音的E。

三个声部纵向上也构成了呈示部的核心动机的三个音层:(1)“光明”主题旋律层:核心音程E-#F;(2)半音和弦和声层:E-F-bG(3)“黑暗”主题旋律层:E-升1/4音的E。

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三个层次的得来,依次是:

大二度音程→小二度音程→四分之一音程

然后三个音程进行纵向的排列,形成核心动机。而且核心动机也是由核心音和核心核心转化而来,即是:

核心音E →  核心音程E-#F和E-F-bG→核心动机

此动机的构成也是全曲的构思精妙之处,主题与主题之间形成对比,但是又关系密切,由同样的音型材料而来,隐喻着互相的转换。大提琴的阴暗音色在最后的再现部中也转变为了明亮的音色,矛盾得到解决,痛苦得到解脱,精神得到升华,正是全曲核心动机发展的点睛之笔。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