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陈忠猛
摘 要:浏览国外影视作品改编的研究,时间上,主要集中在21和22世纪;研究对象主要偏向经典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研究;研究方法上,一般是以文学文本为标准,进行对比研究。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改编研究,因上映的数量本身就少,国内外的研究基本还是空白。本文试图抓住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地域主义的思想转换,提出一个新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研究的框架,从而解决了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的核心问题:以经典小说为蓝本,地域思想为指导,进行形象化的地方特色改编。
关键词: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
中图分类号:G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112-02
一、农村题材影视作品改编研究简述
在国外,关于影视改编的研究,主要集中归纳在二十一世纪的研究状况。就研究对象而言,主要集中在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上,如2005年Sooyoung Chung对英国经典小说在美国的电影改编研究;2006年Andre Garean讨论了经典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的传播意义;Sharon Mendez Rodrigaez在2009年分析《傲慢与偏见》的电影改编,Peter Babiak与Alicia Anne Sutliff-Benusis在2011年不约而同以莎士比亚的电影改编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角度或方法上,主要有文化与技术研究这两块,如Joseph. N. Todaro在2004年就通过族裔辨别性(ethnic sensibility)来透视意大利裔的美国小说的电影改编;2009年,Heather Erin Emmens通过文化身份研究了当代英国小说改编电视剧的女同性恋身份的问题。技术方面,2003年Corinne Lhermitte通过翻译理论、符号性理论以及阐释的视觉文化接受理论探讨了Proust 与Duras电影改编的美学;2009年Cheryl Anne McAllister研究了儿童文学改编电影的简单化问题(oversimplification)2012年,Candace Ursula Grissom以迷惘的一代的作为对象,研究了他们的电影改编艺术:忠实转换、更新阐释与主题修改等。也有综合这两方面的研究,如2007年Gregory W. Wright把二十、二十一世纪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放在历史的文化环境中,并通过互文性的视角来进行研究。以上均为有代表性的硕博论文。在著作方面,2002年Sue Paarrill以Jane Austen作品的影视改编为例,通过历史比较的方式研究了改编问题;2011年Mary H.Snyder以小说家的的视角分析了文学到电影的改编,同年,Audrey L. Becker和Kristin Noone编辑出版了综合有关文学、电影和数码媒体改编的论文集。2012年Deborah Cartwell编辑了《文学、电影与改编导读》。总之,在二十一世纪,国外的影视改编研究涉及面较广,研究角度呈跨学科跨领域的趋势。但对农村或小镇题材的影视改编研究尚未发现。
在国内,影视改编的研究,从研究对象来看,也主要集中在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上,如四大名著的改编。涉及农村题材的改编也主要是一些零碎的、集中在某部电影或电视剧的改编上,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沈从文的《边城》以及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题材的影视作品本身就少,2013年刘哲旋引用2007年至2012年广电总局五年的电视剧数据表明,每年的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占该年总数的比例不超过9%。针对农村题材影视的研究当然也就比较滞后。归纳其研究主要有这三个方面:(1)集中在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研究,如2009年陈红以赵本山的系列为对象研究其小品叙事;2012年赵淑梅的博士论文就全面探讨了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2013年杨成杰的硕士论文也讨论了电视剧“东北现象”等等;(2)概述与批判型,如倪学礼概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发展,刘哲旋全面而较详实地梳理了2007年到2011年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发展。反思与批判的有: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朱虹指出了农村电视剧的三个不足(缺乏心灵的震撼力、创作背景过于单一、人物形象类型化;薛晋文也认为农村电视剧要追求现实题材的深度与广度;张新英对农村题材电视剧现代性困境的剖析等等;(3)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独特性,如李跃红对电视剧中农村女性现象的探讨;张新英的电视剧中城乡对立叙事分析,薄小玲、苏顽鹏以及王慧分别对农村题材地域和乡土文化进行了讨论。最后,虽然对影视理论的研究较多,如毛攀云的硕士论文《中国电影改编理论研究》、吴素玲的论著《电视剧艺术类型论》、魏南江的著作《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等等,但到目前为止,国内特别针对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的系统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
二、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小镇在许多批评家和社会学家那里,一般划定为连接城市与村落的枢纽社会聚落。然而,为研究方便,本课题取更为广阔的涵义,不仅包括上述定义的小镇,也包括费孝通(1947)所论述的村落: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Cook and Swauger(1977)对小镇的定义更符合本课题:小镇应该在地理空间上“小”到一般能步行的范围,并且大家都熟悉小镇的大部分事情。此定义抓住了“小镇”的核心,即小镇是熟人社会。这种“小”也说明了小镇具有一定的地方性: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据费孝通1947年解释)。也正是由于这种限定性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经过历史的沉淀而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是地域主义的表征之一。地域主义(regionalism)是一个涉及领域较广的概念。有政治、经济、建筑、社会文化和文学等等。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强调某一地域的差异性:政治上的地方权力或利益、经济上临近地域的优势、建筑的地域风格、社会文化的地域文化认同、文学作品的地域书写等等。同样,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媒介,与文学作品更为切近,因而文学地域主义也适用于影视作品。2005年牛津美国文学词典对地域主义(regionalism)下了定义:应用于文学的一个术语,强调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并且集中呈现该区域的历史、礼仪和民间方式,因为这些都塑造了人物的生活或行为。此外,它更强调基本的哲学上或社会学上的地域区别,作家往往以文化人类学家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区别。这个较为完整的定义中蕴含着几层意思:地理空间、地域文化和地域思想。又有丁林棚(2008)分析加拿大地域文学时的分类:形式地域文学(对地理、气候等自然景观的描写)、功能地域主义文学(注重地域文化内涵表达,树立文化形象)以及神秘地域主义文学(个人主观构建的地方),还有较新的城市地域主义文学。本文认为,这种对地域主义文学的分类强调了各自地域形式的侧重点,但有时较难分开。比如形式地域主义文学与功能地域主义文学(地理自然景观本身也蕴含这地域文化的表达)。因此,本文认为这都是地域主义的几个层面,应该融合在一起:符号形式层(地理空间),文化内涵层(活动方式),哲学思想层(地域思想)共同构成地域主义。
其次,关于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概念,吴素玲(2006)从内容与功能上作了准确概述:表现农村的基本现状和农民的生活、思想经历,反映农村经济发展及其对农民的生存状态和思想变迁予以影像写照的电视剧。此定义中的农村即本课题的 “小镇”。农村的基本现状与农民生活反映的是农村的地域生活方式(即地域文化实践),而思想经历与思想变迁则折射出对于农民地域思想的提炼。该定义以动态历史的视角来概述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性质。从优秀的改编电视剧《福贵》、《平凡的世界》到《油菜花香》,无不真实第反映了时代变迁所带来农民地域思想。
最后,至于影视作品改编(文学到影视)的理论,毛攀云(2010)总结为三种类型:忠实观、创造观以及戏说观。从他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他是以原著为衡量标准的来进行分析的。这样从某种程度上会抹煞影视作品的独立性。为更好地研究影视作品改编规律与成果,本文把原著与影视作品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试着提出一个新的改编理论基础框架如下:文学作品→改编思想→影视作品,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影视作品的产生以文学原著为基础,但改编之后,它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品,有着自己的艺术规律,但同时又通过改编思想与原著密切联系在一起。这种改编思想又是通过编剧与导演的解码与编码来体现的。在此理论框架下,具体到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改编,可以归纳出研究理论模型如下:
文学作品地域主义农村题材电视剧,符号形式曾文化内涵层和哲学思想层又共同通过文学作品与电视剧之间的编码解码构成地域主义。其中符号形式层又由自然风景和建筑景观构成,文化内涵层主义由人物的地域活动来体现,哲学思想层又通过地域的道德情感来展现。
改编中所用的编码解码方式包括:文学影视交融、叙事顺序调整、情节内容增减、画面镜头特写、叙事空间转换等。其次,农村题材电视剧与乡土文学或小镇文学作品之间不仅仅是衍生与母体的关系,而更重要的是独立又关联的关系。这种关联性是通过地域主义思想来链接的。同时,地域主义思想是由文学作品与农村题材电视剧之间的改编中介来体现的。因此,透过改编的编码与解码的方式,可以看到文学作品与农村题材影视作品的核心思想,即地域主义思想的共同再现。
三、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研究设想意义
研究设想之现实意义:首先,以地域主义视角来探索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成功的规律,从而探寻出农村题材电视剧发展的成功出路,即以地域主义为指导,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再创作的改编。其次,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中的地域主义思想不仅使电视剧具有厚实的文学地域性,也传递了农村的独具特色地域面貌,挖掘出农民的本土精神;与此同时,改编的农村电视剧中呈现的地域文化对当地的旅游开发也存在一种宣传增值效应。
研究设想之理论意义:第一,通过地域主义来审视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抓住了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真正核心,即地域性,同时又拓展了电视剧改编研究的新视野。其次,重新阐释了文学与影视地域主义,即应包括地域空间(符号层)、地域活动(文化层)以及地域思想(思想层),这几层次之间是相互影响而融为一体 。最后,突破简单对照方式,建构新的影视改编研究的框架,从而开拓了影视改编研究的新思路。
★基金项目:1.2014年江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WGW1413, 2.南昌师范学院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编号: NSTD20143003
参考文献:
[1]Cook, M. David and Swager, Craig G: The Small Town in American Literature(2nd edition) [M]. New York:Harper&Row, Publisher,1977.
[2]Pearson, Roberta E. and Simpson, Philip:Critical Dictionary of Film and Television Theory[M].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2001.
[3]Wright, W. Gregory: Textual Evolution: Adaptation in 20th and 21st Century Literature, Film and Culture[D].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Ph.D. 2007.
[4]丁林棚.加拿大文学中的地域和地域主义[J].国外文学,2008(02).
[5]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莱宁格尔.牛津美国文学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7]蒲振东.表征、语境与解码:文化研究视角下的名著改编电视剧 ——基于两版电视剧《红楼梦》的个案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
[8]吴素玲.电视剧艺术类型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