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论艺术设计教学启蒙阶段的培养

时间:2024-05-04

李静 刘显成

摘 要:由于中国美术教学的特殊性,艺术设计的启蒙多不是从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启智阶段亦或是青少年阶段开始,而是大部分集中在了高等教育阶段。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高等教育阶段,艺术设计启蒙教学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提升学生现代意识,培养个性化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对启蒙阶段的艺术设计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思维;艺术启蒙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3-0211-02

一、艺术设计启蒙背景及面临的问题

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源于美术,历经多年发展之后多了一些独创性,其本质就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相关设计中,使生活同时兼具审美和使用功能。在实际教学中,艺术设计的教学启蒙包括了小学、中学、高职本科三个阶段,但由于中国美术教育的地区差异性以及美术高考制度的独特性,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多只是在跨入高等教育院校之后,才开始进行美术向设计的转型。

(一)小学阶段艺术设计启蒙面临的问题

小学美术教学版块主要包括美术基础、美术元素(构图原则及艺术创作)、美术鉴赏、学科建设四个方面。其中美术元素就是美术与艺术设计的第一次对接,是对学生初始阶段美术学习的一种启发。中国初等美术教学发展的时间不长,总体上是在取精华,去糟粕,慢慢可以和西方先进国家的美术教学媲美。但小学美术教学在艺术设计启蒙领域还是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授课教师普遍来自于传统美术领域,对设计知识的掌握有限;二是只将教学重点放在绘画技能训练和欣赏名作上,忽略了包括构图原则、艺术创作等在内的设计基础知识的传授,总体上就造成了小学阶段艺术设计知识启蒙的不足。

(二)中学阶段艺术设计启蒙面临的问题

中学美术教学主要包括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阶段,设计应用占到了美术教学总篇幅的四分之一,用如此长的教学篇幅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设计,而且其设计片长紧邻造型表现之后,可见设计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地位的重要性。而这,应该是绝大部分中国学生开始接触到设计字眼。但即便设计在中学课本上地位如此的举足轻重,中学艺术设计启蒙也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教师跟不上教材更新速度导致教学理念落后;美术课时数较少;美术高考重造型训练的选拔制度左右了美术教学的方向;美术教师多不能贯彻设计教学的理念,导致其含义时常被模糊,这些行为都导致了美术生中学阶段艺术设计能力的缺失。

(三)高等教育阶段艺术设计启蒙面临的问题

中小学美术受制于教学体制和升学制度等问题,无法更多的对美术教学进行扩展,自然也就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艺术设计启蒙教学。所以,就我国目前的教育大环境而言,艺术设计启蒙大多是从高等教育阶段开始的。艺术设计专业开设这些年来,在教学和引导学生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学科建设的过程中也还是面临着一些问题。

1.艺术设计专业高校扩招带来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许多设计院校扩招以后,引发了社会对于教育质量的关注,原有的教学思想、教学体系、教学管理和硬件设施很难适应近几年“扩招”后艺术设计教育规模的扩容,以至于出现了包括教学质量“滑坡”、教学价值取向不明、学生的从业观念变化不定等一系列的教学问题。面对这样的现实难题,如何处理好教学质量与学生数量的问题;如何结合社会需求和艺术设计发展的趋势,科学地制定艺术设计教学的评价体系;如何面对现实的招生制度调整艺术设计教学的课程设置,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当代的艺术设计教学进行更深入的认识与了解,并做出科学的、理性的判断。

2.设计缺乏创新

我国的设计大环境是:设计产品缺乏创新已经成为掣肘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为扭转这样的竞争颓势,培养高素质以及具备开拓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将其推向设计市场,就成了艺术设计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教学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减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灌输而缺少对学生实践引导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设计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避免过于注重模仿而缺少突破创新的问题。

3.艺术设计缺少跨学科交流

我国目前众多的高等院校中艺术设计教育普遍的情况是: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流,施教方式较为闭塞,即设计教育只针对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生进行,跨学科交流的机会甚少。众所周知,设计创新的基础就是多种知识的融和,加强跨学科交流一方面有助于创新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进设计教育的大众化,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设计创新的过程中来。多意见、多层次的设计交流可以增强设计产品的实用性!在我们这样一个设计产品更新迅速的国家,社会各层面对设计人才的渴望空前强烈,但与此相对的现状是:设计市场前景空前巨大的同时,合格优质的设计人才空前短缺。

4.设计教学问题带来的后果

得益于办学准入条件的放宽,越来越多的高校中开设起了艺术设计专业,大步快走的盲目扩招之后,学习设计的学生数量也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当然,人数的增长并不等同于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迅速。相反,由于未作详细的规划和长时间的课程调研,各地区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之间产生了严重的问题:大部分高校开设的设计专业集中在了产出快速、教学投入较低的平面设计和装潢设计中,开设的课程也只有最基础的引导和常规知识的灌输,却把需要进一步创作升华的部分给忽略掉了。有些学生甚至在毕业前都未曾经历过正规严格的设计流程,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毕业生素质和待遇双双下降,高等教育培养出的艺术设计人才也越来越不被用人单位和社会所认可。

二、对策及措施

艺术设计教学启蒙问题在美术学习的各个阶段都会碰到。在小学阶段,相关美术教师要适当增加自己设计知识的储备以适应新教材的教学需求,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不再将美术元素这一教学版块当作可有可无的存在,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中学美术教学中,设计应用的学习可以增加学生在构图上的优势,也能缓解学生长时间造型训练的疲劳感,增加其学习美术的兴趣。作为艺术设计启蒙教学的主战场,高等院校则需要在以下方面做些改进!

(一)借鉴他国成功经验

艺术设计在中国高校中发展迅速,在总体上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其创新引导方面还是远远落后于西方一些设计强国。借鉴、参考别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别国的基础上做改进、提升,是极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当今设计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德国的高等设计教育在早期发展过程中也曾囫囵吞枣式的向学生灌输设计知识,重理论轻实践,起到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在经历了阶段性的教学探索之后,德国艺术设计教育界逐渐达成共识,适当的理论加大量实践的设计教学是最适合学生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之后的教学中,艺术设计教学的课时逐渐减少,学生必修课的学分也在逐年降低,教师的打分机制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书本知识的考核转向注重实践成绩,其整个国家的设计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这,对于艺术设计毕业生质量下降的我们来说,是一个好的参考。

(二)个性化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代设计教育的主题是培养创新意识,注重启发学生对整个思维过程的思考。如何突破传统模式,让创新作为一种设计语言在设计思维过程中展示自己独特的风采?如何突破只重参考、忽视创意的传统教学思路,鼓励学生改变观念,大胆创新?这是艺术设计教育改革首先面临的问题。要想有创新,必须在设计过程中具备一定风格、潮流、审美,同时在设计应用等诸多方面作大胆地探索与尝试,多视角、多元化地寻找设计表达形式的多种可能性,使学生学会归纳出包括设计元素在内的一些特有的符号元素来展现创意思想,这才是设计创新教学过程中所要确定和追求的教学目标。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完成有创造性的作品,多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在掌握丰富的知识、熟练的表现技能、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综合互动之后产生的。知识和表现技能是可以通过一定的积累和反复训练获得的,思维能力既可以通过各类训练得以提高,也可以通过思维的自我互动以及与他人交流来提高。因此,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考的能力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已经越来越重要。优秀的艺术教育教师往往能将自己的设计经验以及创作思维贯穿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穿针引线般的引导学生在进行作品设计时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进行,从而使得设计作品具备强烈的个人特点。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学生的设计作品从构思到实现之间少了一层壁障,教师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大胆的思考,并启发学生主动自觉的提升设计能力。这个过程需要大量吸收前人设计经验,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并最终使他们在设计过程中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寻找到能够超越基点和升华的契机,从而完成创造的全过程。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无疑会极其高效的提升艺术设计毕业生的素质。

三、结语

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设计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设计教育的意义所在。面对激烈的竞争,面对更加开放的未来,设计教学应更加注重开放教学思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应成为一种常态。我们作为新一代的艺术设计教育生力军,只有自己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成熟的创新思维观念,才有可能在将来的设计教学中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极为广阔的创作空间,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永健.艺术与设计教育的价值取向[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2].宗世英.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3].刘琉.设计创新中的灵感思维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