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郭琪
摘 要:文学素质体现人的文化层次和精神境界,也体现了人的审美情趣和品位。大学生的文学素养主要是指一个人在文学创作、交流、学习等行为及语言思想上的水平,具体来说是指在文学领域,如诗歌、小说、评论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既包括文学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包括文学创作能力。当前,大学生文学素养缺失主要表现为文学作品阅读量少、文学写作能力差、文学素养缺失引发人文精神衰落等。主要由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就业压力使然、课程设置的不匹配等原因引起。为此,高校要依托自身平台,推进文学教育,树立“文学树人”的正确观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环境的熏陶,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不仅使学生受益,更要惠及全社会。
关键词:大学生;文学素养;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3-0213-02
当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出文学视野狭窄、文学素养不高,“高学历、低文化”的现象比较普遍。加强大学生文学素养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各级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大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文学修养是个人素质,一群人的修养则会成为社会的小缩影。文学素质体现人的文化层次和精神境界, 也体现了人的审美情趣和品位。高校依托自身平台,推进文学教育,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不仅是使学生受益,从长远来看更可以惠及全社会。文学素养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人格发展、情感健康都能够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关系着整个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建构。大学生的文学素养主要是指一个人在文学创作、交流、学习等行为及语言思想上的水平,具体来说是指在文学领域,如诗歌、小说、评论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既包括文学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包括文学创作能力。
古今中外的作家将自己的经历与见闻书写成册,并在作品中注入自己深入研究或有所涉猎的领域中的知识与信息,提供给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去探索、去吸收。《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通过接受文学教育,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获取间接经验,无疑是扩大知识面,提高个人学识的一条有效途径。世界上伟大的文学作品,都能发掘人生的奥秘,揭示人生的本质和规律,这是科学做不到的。
文学教育具备帮助人脱离庸俗、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沉淀思想的功能。对于中国文学的学习可以令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外国文学则向读者介绍外国的文化与价值观,以其内容的广袤性、多元性以及经典性,为学生拓宽眼界,增加文化底蕴。
文学经典是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作品中常常有着明确的伦理道德倾向,或者蕴含着对于真善美的宣扬和讴歌,使读者从中寻找和体会生活之美,进而心灵受到净化。
二、大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现状
(一)文学作品阅读量少
近年来高校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了解程度和阅读数量持续偏低,甚至对经典文学作品不求甚解,这成为高校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的主要表现。例如,在进行外国文学的课程讲授时发现有很多学生对一些如《哈姆雷特》《浮士德》等经典文学作品了解甚少,这给教学的深入带来了很大不便,也充分反映了高校学生的文学素养较低。
(二)文学写作能力差
由于高校学生缺乏足够的文学作品阅读数量,加上没有深入研读和学习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导致他们在进行文学写作时写作能力较差。从目前大学生文学写作的现状来看,大多数学生存在一定的语法错误和语义混乱,甚至影响正常阅读,更不用说语言的流畅及文学意境的营造。
(三)文学素养缺失引发人文精神衰落
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都体现了深刻的人文价值,对现代高校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提高及人文素质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我国古代文学《孔雀东南飞》与英国莎士比亚的经典著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当代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这种对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正是当代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而如今,由于高校学生文学素养的缺失,导致人文素质较低,引起社会的人文精神衰落。
三、大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的原因探析
(一)应试教育的后遗症
尽管我国多年前就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高考指挥棒的无穷威力,使它成为基础教育的风向标。初高中阶段由于应试教育造成的语文教学上的误区,严重异化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阅读兴趣,使原本应该多姿多彩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在升学率的诱惑下,许多中小学甚至丢弃文学素质教育,强化数理化和外语。学业重负使学生不可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文学素养方面的课外阅读。独生子女政策,让家长变得孤注一掷。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们,积极配合学校的应试教育,形成“唯分数论”、“唯结果论”,将未来的希望全部寄托于孩子的学业上,甚至禁止孩子阅读文学社科类书籍。
(二)就业压力使然
在就业市场,轻视文学素质教育也比较普度。除文凭外,各种证明技能的证书成为就业的敲门砖,而隐性的、无法用等级证书来证明的文学素质就显得无足轻重,引不起人们的重视。学生在大学里虽不需要再为“应试”而读书,但是就业的巨大压力依然使他们要为各种“硬件”而奋斗。这导致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
(三)课程设置的不匹配
长期以来, 大学语文教学遵循一定的模式,比较僵化,内容缺乏时代感,远离现实的现象相当严重。一些文学教育工作者不考虑语境和对象,在狭义文学的小天地里画圈子,使文学教育脱离时代、远离对象。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等教学领域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色,基本沿用传统模式。课时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学生也不重视,只能让学生对古今中外的文学有一个粗浅的感知, 根本谈不上深入阅读与领会。
四、提升大学生文学素养的路径探究
正如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所说:“文学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思想教育、美学教育,同时它又是一种非常有利于智力开发的教育。”大学生的文学素养怎样才能得到提高,时至今日并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要培养真正优秀的、全面的,既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又能够造福社会的人才,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乃至全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与付出。
(一)树立“文学树人”的正确观念
高校管理层需要真正将“文学树人”由口号内化为思想观念,充分意识到文学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将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作为办学重点任务来抓。改变文科专业和课程的边缘化现状,以文史哲教育为基础,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深化探索文学类课程在模式上的更多可能。树立与现代教育特点相符合的、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确立以育人为中心, 把教育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完满美好的个性、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上来。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纠正以往唯技术、唯知识、唯分数的倾向,培养出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既有高度的科学素养,又有厚实的人文素养的人才。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环境的熏陶
校园环境的人文氛围,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一个高校内全体师生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是学校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外在表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建书香校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读书习惯。可以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开办系列读书讲座,建立一些文学社团,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大学的大学精神和理念,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三)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升学习兴趣
文学素质教育本来就不是单靠组织传播达成其效能的。现代媒介形态的变化促使大众传媒逐渐加大其在新闻与娱乐之外的直接教化功能。目前的课堂教学,或者对此视而不见,或者被动地跟随风浪摇摆,极大地影响了文学素质教育的效能。要正确对待媒介形态变化对文学素质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积极利用便捷的多媒体手段,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体系。积极采用研究式、启发式、讨论式、跨学科的专题式等教学方法,充分激活课堂,让学生的兴趣飞扬起来,由被动接受进入主动学习状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由师生、教室的二维空间变为多媒体的无限空间,让学生眼到、手到、心到,把潜在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出来。根据不同的多媒体形式, 采用听读赏析式、观摩速成式、参与提升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交流的自由空间,给学生推荐好的网络地址, 鼓励他们到网上浏览最新的文学研究成果,发现新的文学观点,并建立博客交流平台,让学生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铸.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朱俊伟.2007年最新中国大学人文教育理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涂险峰,张箭飞.外国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郜元宝.为热带人语冰——我们时代的文学教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张革英,龚文强,杨燕.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原因与对策思考[J].黑河学刊,2013(09).
[8]高芳.高职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的意义与途径[J].文学教育,2010(05).
[9]谢爱华,张栋贤.论高校学生文学素养教育的现状和途径[J].语文建设,2013(0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