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网络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真题化驱动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4-05-04

张志荣 贺剑

摘 要:只有大胆进行高等教学改革,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才能真正实现。本文首先介绍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真题化驱动教学模式的依据、步骤与效果,进而推论出《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真题化驱动教学模式也要顺应网络时代的需要,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与创新性人才。

关键词:网络环境;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真题化;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3-0215-02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是南昌理工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广播电视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分2个学期开设,共128个学时。一般而言,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就是记者把采访中搜集到的材料、信息,根据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特点通过文字写作制成一定体裁的广播电视新闻稿本作品的过程。

一、《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真题化驱动教学模式的依据、步骤与效果

(一)《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真题化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美国学者和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的理论。该理论用数字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学习金字塔共分为六层,分别对应六种学习方式。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是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另外,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成: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

从以上理论我们不难看出,教学方法和模式科学合理的运用对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和目标是何等重要。显而易见,以往那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无法适应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我们必须正视和解决好这个问题。《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就是在这种特定的背景下,把项目驱动教学法移植到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教学实践中,从而转化为真题化驱动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真正打破了以往那种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真正让学生动起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二)《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真题化驱动教学模式的主要步骤

真题化驱动教学法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去融会贯通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项目的多次训练能够具有“精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2012年11月成立了传媒学院网络新闻工作室。网络新闻工作室下设3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和副组长各一名,同时每个小组配备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教师的指导下,成员积极探寻新闻线索,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及时报道学校、学院及身边的人和事。网络新闻工作室拓展了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广播电视学专业发展的空间,提供了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一个实践平台,推动了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广播电视学专业的课程和教学改革。

具体说来,《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真题化驱动教学模式的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命题与任务。命题和任务的确定通常是依据《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教学大纲、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结合网络新闻工作室的工作需要来确定。网络新闻工作室的主要工作流程如下:(1)下达和完成:新闻小组组长(或副组长)给值班小组成员安排采访报道任务,然后值班小组成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并完成新闻稿件的初稿;(2)修改和反馈:值班小组成员将初稿交给小组组长和指导老师进行修改,小组组长和指导老师认真修改完成后,将修改意见和修改后的稿件及时反馈给作者;(3)核对和审稿:为了确保新闻来源的真实性,经指导老师初审的新闻稿件,必须先由与新闻相关的当事人(科室、系负责人)核对签字认可后,再提交给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进行最终审稿;(4)上传和维护:审稿通过后,由负责技术的老师及时上传。为了体现新闻的及时性,原则上从新闻发生到终稿上传前后不超过48小时。第二步:确定步骤与程序。一般的新闻报道步骤与程序直接由小组成员单独制定或小组共同商定,特别重要的新闻报道步骤与程序,直接由指导老师和小组开会共同商定。第三步:组织实施与完成。小组成员按照既定的工作步骤与程序开展工作,完成新闻采写任务。第四步:作品修改与展示。小组成员完成新闻稿后,第一时间发给自己的小组组长和指导老师,小组组长和指导老师认真修改后,会及时将修改意见反馈给作者本人,作者会根据小组组长和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做进一步修改与完善,直至完成为止。完成后,新闻稿上传到学院(或学校)官方网站或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展示。第五步:作品评价与总结。评价包括自我评价、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组长点评和教师点评。小组成员的作品,组长会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进行小组成员自我评价、组内互评和组长点评,并扩展至组间进行学习交流,实行互评。指导老师会利用全体成员开例会的时间(每二周开一次)对全体组员的新闻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第六步:作品展览与奖励。每逢学期末或学年末,网络新闻工作室会举办新闻作品展,评选出优秀的新闻作品进行奖励。第七步:作品整理与归档。组长根据网络新闻工作室稿件的规范标准,对小组成员的新闻稿件进行整理与汇总,再发给指导老师进行审核,审核确定后,指导老师再一并发给网络新闻工作室负责人进行最后归档。

(三)《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真题化驱动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

我们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体验式”和“真题化”教学方法的引进,并大胆实践,形成了《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自己的教学特色,归纳起来,具有三个特点:一、实践针对性。在教学设计上始终体现和落实一个“写”字,写作题目以“真题化”以为主,突出针对性。二、方式新颖性。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现场“体验式”授课方式。如体育新闻的写作,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就是让学生进行一场真实的羽毛球或乒乓球比赛,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在比赛现场边体验、边观察、边采访和边记录,赛后大都写出来了合格的体育新闻稿件。三、实训综合性。

自从《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课程实施了真题化驱动教学模式之后,同学们的新闻写作水平和写作的主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可以从同学们加入网络新闻工作室之后取得的成绩充分印证这一点。2012年9月,我们就开始筹备新闻活动小组(2012年12月正式更名为网络新闻工作室)。从在读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班中进行选拔,并进行严格面试,最终21名同学进入新闻活动小组。活动组分为3个小组,每个小组均由一名采写经验丰富的老师负责指导。经过三年半的努力与实践,小组成员共写稿150余篇,其中60余篇被传媒学院网站采用,10余篇为学校网站和校报采用,个别新闻稿甚至被省内一些重要媒体采用。总之,通过新闻活动小组将原来学生不自觉的、松散的、毫无目的的新闻写作行为转变为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组织的写作实训。

二、《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真题化驱动教学模式要顺应网络时代的需要

我们现在身处在MOOC语境下,我们除了引进“体验式”和“真题化”教学理念之外,还必须顺应MOOC的发展趋势,因为MOOC顺应了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需求。我们都知道,《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教学的信息量很大,除了必要的新闻写作理论学习之外,尤其要阅读大量的新闻作品,还要结合实际(比如:社会实际、生活实际与校园实际等)采写各类新闻稿件。这样的话,如何合理分配好课内与课外的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MOOC与“微课程”、“翻转课堂”相混合,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将一些教学资源(比如:新闻写作理论、典型案例、优秀新闻作品和“真题化”写作题目等)提前放到网络或“慕课”平台上,供学生课前和课后使用。学生在使用这些教学资源过程中,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自由选择,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课上就可以突出讨论、点评、互动、写作实训和解答学生疑问等。从而使教学实施过程具有了更强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师生互动得到了更充分的保障,教学效果得到了更明显的改善,教学氛围得到了更积极的调动。

本着MOOC与“微课程”、“翻转课堂”三结合的教学理念,我们拟对《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与调整。具体做法如下:(1)课时调整:对课内学时进行压缩,增加课外自学和写作实践实训时间。课内教学时间由原来的128学时压缩为64学时,同时课外自学和写作实践实训时间相应增加64学。(2)理念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授为主,而在MOOC的语境下,我们强调的是自学和互动。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课前自学和课堂讨论。在课前自学阶段,学生们通过学校统一的网络学习平台或SPOC平台观看主讲教师的教学视频,教学视频一般以“微课程”的形式出现。为了检验自学的效果,网络平台或SPOC平台会提供及时在线测试,实时反馈自学效果。不懂之处,还可以查阅在线教学资源或者在线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展开讨论,加深理解。在课堂讨论阶段,引入“翻转课堂”的理念,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或SPOC平台的后台系统所收集到的学生问题,并结合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新问题,进行现场讨论,这样就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大家在讨论中加深对问题的思考、理解与掌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一个引导、协调和总结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实践增强:在教学设计上始终体现和落实一个“写”字,写作题目以“真题化”为主,突出实务性。始终体现“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校园”三原则,让学生的作品真正接地气。

三、结语

高等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能动性与创作性;另一方面,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在教学中引入新媒介、新技术与新手段。目的就是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与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贺斌.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4(01).

[2]吕中华.“慕课”(MOOC)对高校教育的影响和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06).

[3]李斐,黄明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4(07).

[4]张志荣.MOOC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教学探究[J].新闻传播,2016(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